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网络管理的价值尺度作为现阶段我国“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互联网保持合理、适度的多元性,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需要特别重视——多元化格局和包容性观念我国的网络舆论空间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颇具代表性的“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凯迪社区”,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中华网社区”等网站,在各自用户中都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价值观。虽然各网站之间时常有观念冲撞,但大多也能和平共处。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师袁腾飞风靡网络,被称为“史上最牛历史教师”,其对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问题的见解引发尖锐争议,甚至出现了网民聚众到袁腾飞图书的销售点闹场的行为,但最终也是“相安无事”。这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多元化、包容性观念已为管理者认同。互联网作为现阶段我国“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其本身承载着各种社会情绪宣泄“窗口”的作用,保持这种合理、适度的多元性,无疑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也让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保有活力。信息自由流动和开放透明2010年5月,“断网”10个月之久的新疆逐渐恢复了互联网业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说:“现在自治区形势趋稳向好,新疆正处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需要网民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新疆2009年“七五”恐怖事件后如此长时间、大范围中断互联网服务,在中外互联网历史上实属罕见。在边疆反恐等重大斗争中,这种临时断网的举措也实属迫不得已。但对于内地广大地区而言,在处置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的突发事件过程中,还是应该保持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自由流动和开放透明,这往往是有效平息事态的“上策”。互联网管理需从政法思维主导,转向意识形态思维主导。遇到突发事件和敏感话题,网上言论汹涌澎湃,政法思维关注的是社会稳定,倾向于采取强制措施,封堵不良信息乃至所有负面议论,强行消除网上的“杂音”。与之相对应的,意识形态思维强调官民互动,占据舆论主导权,用信息开放对付似是而非的流言和不负责任的谣言,用细致的思想工作来说服民众。单纯的信息封堵是容易做到的,网民和公众也可以暂时沉默,但在其内心深处,突发事件会留下深刻的痕迹,留下对社会不公的愤恨,甚至对政府的不满。我们主张,网络管理需要“软硬兼施”。在坚决清理违法不良信息的同时,更要仔细了解网民声音背后社会矛盾的真实构成,把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促进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官民之间的良性沟通和顺畅互动,小心翼翼地维护社会公正。如何从旗帜鲜明地反对什么,到同时学会倾听、学会回应甚至学会道歉,学会主动设置议题和转移议题,是互联网时代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全新挑战。网络管理和执法更加规范现阶段,由于基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社会矛盾众多,网络言论经常显得十分尖锐,这确实给网络管理带来了难度。新闻跟帖“实名制”、BBS话题过滤、限制部分网友的发言,这些管理手段试图消解舆论热点于萌芽之中,虽然有利于引导网民理性建言,但有时也构成对公众表达权的限制,影响了网络舆论秩序。网络管理部门对这个尺度的把握缺乏明确的标准,有时甚至是进退失据。事实上,网络舆论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就带有一定的修复功能。对于非理性和偏激的言论,网民会自发在跟帖或回复中表达不同观点,网络舆论最终往往都会走向平衡。删帖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更不是最有效的网络舆论应对方法。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跨省删帖”,比2009年河南灵宝王帅案的“跨省抓捕”危害更大。跨省抓捕侵犯的是网民个体的权利,跨省删帖则是地方公权力恶性扩张的标志。删帖保护的往往是一些不良官员,这种做法对民主法治的破坏非常严重。总之,网络舆论的高速发展与网络管理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已经显现。如何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制定和落实科学的管理规范,避免网络管理受制于管理者个人的文化视野、价值观念、智力水平,甚至是瞬间情绪状态?如何规范网络管理的主体和执法标准,如何区分网民的正当舆论监督和恶意诽谤,如何管理日益泛滥的网络推手甚至网络打手,如何约束“删帖”中存在的诸多乱象,都是目前网民呼声日高、管理部门迫切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标题:网络管理的价值尺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7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