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试卷共2页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畅游(chànɡ)陶醉(táo)杜撰(zhuàn)鄙视(běi)B.贪婪(lán)浩瀚(hàn)遐想(xiá)怪诞(yán)C.目眩(xuàn)惊诧(chà)湮没(yān)潜心(qián)D.混乱(hún)模糊(mó)畏葸(sǐ)挣扎(zhē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栗默契蛊惑兴高彩烈B.厮打调剂桎梏刨根究底C.眩晕慧星潜心撒手人寰D.湮没纤细神志自明得意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五一长假的泰山上,游人,根本看不到风景,体会不到放松的心情。(2)这条街虽不繁华,但一天到晚车辆,原因是相邻街道正在翻修。(3)现在都市的人们,早已对的景象感到疲惫,开始向往庭院深深的幽静生活。A.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比肩接踵B.比肩接踵络绎不绝车水马龙C.比肩接踵车水马龙络绎不绝D.络绎不绝比肩接踵车水马龙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八岁时曾听过了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B.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不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C.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这真是一个奇迹。D.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②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④这些光须就是星系。⑤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A.③②④①⑤B.②④⑤③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⑤①③④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共19分)阅读课文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练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8、下列各句中的“师”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吾从而师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与②的“是故”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是故”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是故”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是故”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分)(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分)三、默写(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12、(1)、《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两句是:,。(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整日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13分)母性的对峙诸军那是26年前的事了,那年我10岁,与母亲住在茅山脚下。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这双手让我很难认同母亲是个纯粹的女人,特别是她挥刀砍柴时,砍刀闪着灼人的寒光在她手中呼呼作响,粗如手臂的树枝如败兵一般在刀光剑影之下哗哗倒地。那时的我实在没法欣赏母亲这种毫无女人味的挥刀动作。有天放学后,我因玩耍入迷而忘了回家。直到母亲找来时,我才发现天色已晚。当我俩走到赤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在半空中。银色的月光倾泻在丛林和乱石间,树木投射着昏暗的影子静静地伫立在山岭上,夜莺藏在林子深处一会儿便发出一声幽怨的叫声,久久地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里,给本应十分静谧的月夜平添了几分恐怖气氛。我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生怕在这荒山野岭遇到狼。可狼真的出现了,在岭上的那片开阔地,在如水的月光下,两对狼眼闪着莹莹的绿光,一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两只饥饿的狼,一只母狼和它的幼崽。在月光的映照下,它们的肚子如两片风干的猪皮紧紧贴在一起。母亲一把将我揽在怀里,我们都屏住呼吸眼看着狼大摇大摆地向我们逼近。渐渐地,母狼竖起了身上的毛做出腾跃的姿势,狼崽也慢慢地上前和它母亲站成一排,做出相同的姿势。惨淡的月光,夜莺停止了啼叫,没有风,一切都在这个时候屏声静气,空气仿佛已凝固,让人窒息得难受。我的身体颤抖起来。这时,母亲用左手揽住我的肩,隔着厚厚的棉袄,我甚至能感觉到母亲手心的潮湿。我的右耳紧贴着母亲的胸,都能清晰地听见她急速的心跳。然而,母亲的脸上却是出奇的沉稳、镇静。少顷,她轻轻地将我的头朝外挪了挪,悄悄地伸出右手,从腋窝下抽出那把尺余长的砍刀,砍刀因常年磨砺而闪烁着慑人的寒光。两只狼迅速地朝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前腿趴下,身体弯成一个弧形。母亲将刀高举在空中,不停地摇晃,刺目的寒光一道道飞出,这种正常的姿态居然成了一种对狼的挑衅,一种战斗的呼唤。母狼终于长嗥一声,腾空跃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长长的弧线,向我们直扑过来。母亲本能地将我朝后一拔,一刀斜砍下去,同时发出一声怒喝。没想到狡猾的母狼虚晃一招,落在离母亲两米远的地方。就在母亲全神贯注盯着母狼的时候,狼崽突然飞扑过来,母亲猝不及防,一个趔趄跌坐在地上,狼崽正好压在母亲的胸上。在狼崽张嘴咬向母亲的一刹那,母亲伸出左臂,一把扼住狼崽的头部。狼崽被扼住的头怎么也动弹不得,四只脚不停地狂抓乱舞,母亲棉袄内的棉花一会儿便一团团地被抓了出来。母亲按住狼崽,并举起了刀。可她还来不及砍向狼崽时,母狼竟朝我扑了过来。我惊恐地大叫一声倒在地上,母狼有力的前爪已按在了我的胸上和肩上,狼口喷出的热热的腥味已经钻进了我的颈窝。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母亲忽然大吼一声,将砍刀砍进了狼崽的后颈,刀割进皮内的疼痛让狼崽也发出一声求救的哀号。奇迹此时发生了:我突然感到母狼喷着腥味的口猛地离开我的颈窝。我慢慢地睁开眼,看到母狼正侧着头用喷着绿光的眼睛紧盯着母亲和狼崽,母亲和狼崽也用一种绝望的眼神盯着我和母狼。动物与人的母性的较量在无边的旷野中久久地持续着。无论谁先动口或动手,得到的都是失子的惨烈代价。起风了,凛冽的寒风将四周的树和草吹得沙沙作响,像是在窃窃私语这场除了打个平手外胜败皆悲的战争。此时的月亮也钻进云里躲了起来。对峙了很久,母狼终于放开那只抓住我手臂的右爪,继而又将按在我胸上的那只左脚也抽了回去。它站在我的面前,一边大口大口地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的眼神望着母亲。母亲的刀慢慢地从狼崽的脖子上滑了下来,就着臂力将狼崽使劲抛到几米处的草丛里。母狼撒腿朝狼崽奔了过去,带着狼崽很快消失在幽暗的丛林中。母亲也急忙将已吓得不能站立的我背起,狂奔到家就腿一软,径直摔倒在地上,人也昏了过去。她手中的砍刀“哐当”一声飞出好几米远,而她那像男人般长满老茧的大手仍死死地搂着我……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母亲那双长满厚茧的大手,首尾呼应,结尾处“仍死死地搂着我”蕴含了“我”对母亲情感的心理转变。B.“两对狼眼闪着莹莹的绿光”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它们的肚子如两片风干的猪皮紧紧贴在一起”形象地写出狼的饥饿与枯瘦。C.小说多次写到母亲的砍刀闪烁着慑人的寒光,是为了从侧面说明母亲挥刀动作的娴熟,也为母亲最终赢得这场战争埋下了伏笔。D.在狼与母亲的对峙中,无论谁先动口或动手,得到的都是失子的惨烈代价。慑于母亲的强悍,母狼思忖着不能获胜,向人求和。14、小说中三处画线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15、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五、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把弯路走直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几道风景。路不在脚下,路在心里。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本文标题: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1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