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分享真快乐》第1课时-人教(新版)
1/415《分享真快乐》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分享真快乐》一课侧重培养儿童学会分享的习惯和乐于分享的品质,因而体现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所反映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的第3条“关心他人,友爱同学,乐于分享与合作”和“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所反映的“勤于思考,学习探究”中的第7条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以及“愉快,积极地生活”所反映的“愉快、开朗”中的第1条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教科、书以“分享阅读”作为起点,逐步展开、深入,直至探讨到分享中的规则意识。引导孩子反观自己的生活,解决与同伴相处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单元主题“我们在一起”用教科书以“分享阅读”作为起点,逐步展开、深入,直至探讨到分享中的规则意识。引导孩子反观自己的生活,解决与同伴相处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教学目标2/4一、感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体验,并乐于和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二、知道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快乐。三、知道分享就是将喜爱的物品、劳动成果、美好的情感体验与他人共享,并且分享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的四个话题紧紧围绕“分享”这个主题展开,并层层深入。本课以“分享阅读”作为起点,逐步展开、深入,直至探讨到分享中的规则意识。引导孩子反观自己的生活,解决与同伴相处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结合单元主题“我们在一起”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编者竭力从儿童的视角、以儿童生活的逻辑观来编写教材。儿童视角意味着尊重儿童的逻辑,依赖儿童的世界,构建儿童的文化。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性情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辨。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他所感受到的只有别人对他的关爱。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他应该去奉献的,他该体现的社会价值和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实在生活中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分享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本课以“分享阅读”作为起点,逐步展开、深入,直至探讨到分享中的规则意识。引导孩子反观自己的生活,解决与同伴相处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教学重点3/4感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体验,并乐于和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教学难点知道分享就是将喜爱的物品、劳动成果、美好的情感体验与他人共享,并且分享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1.教师展示外出旅游时带回来的海螺,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说一说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品尝老师分享海螺,揭示分什么叫分享。2.课件播放教科书第58页的图画,老师讲述正文的故事。请大家帮助小红想想办法,怎样和好朋友分享这本书?设计意图: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不同方式和大家分享。并请学生说说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情境。你分享过什么?是如何分享的?3.课堂奖励——儿歌《分享真快乐》。设计意图:分享就是要分享自己喜爱的、有意义的东西。原来许许多多实物是可以与人分享的。4.出示教材59页小诗歌及图片说一说除了实物我们还能分享哪些东西?设计意图:一些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方法,也可以分享。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方法、规则等也可以分享。4/45.设计一个智力大闯关的游戏:老师给一个圆,只可以在这个圆上加三笔,看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变成多少不同的物品。设计意图:分享其实无处不在,只要乐于分享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本文标题: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分享真快乐》第1课时-人教(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1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