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08-09-10:军队干部的特点(刘亚洲)
军队干部的特点刘亚洲总体上看,目前军队的高级干部属于未经战火的一代,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代。与中低级军官相比,责任心强些,进取精神也强些,并开始有全局意识。与高于他们的干部相比,则缺少全国视野,成就事业的雄心也略逊一筹。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评价是:“有雄才而无大略。”对其父张作霖的评价是:“有大略而无雄才。”我认为,有的人有雄心,但无大略;有的人这两条都有,但无气度;有的人这三条都有,但无能力;有的人前四条都有,但无智慧;有的人这五条都有,但无资源;有的人前六条都有,但无位置;有的人前面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但没有人格的力量。一、对共产党忠诚。他们能够认识到,个人前途是与共产党和共和国的前途紧密联在一起的。大家都同在一条船上,生则俱生,沉则俱沉。因此对现行政策认同程度高。纪律观念比较强。我若主政,必照以下方式使用干部:①高级干部。对这拨人无须考虑能力,只看他们的方向。朱苏进说:“部队中凡是能当到师职干部的,没有一个是草包。如果是,那就是假装的。”对高级干部而言,政治是第一位的。军队愈现代化,就愈需要政治化。②中层干部。这层干部在部队指的是师一级,在地方便是厅、局级。他们承上启下,必须要有能力。他们要干活。共和国的大厦就是靠这些人支撑起来的。他们如果没能力,局面就打不出来,局势就稳不住。③基层干部。这类干部一定要用廉洁和品德好的。他们每天面对群众,替群众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他们直接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他们必须正直。必要时还得忍辱负重,当群众的“出气筒子”。国家领导人电视里见;高、中级干部会议上见;只有基层干部天天见。还不让群众顺顺气,能行?二、与下级的水平逐渐拉大。文化革命以来,士兵的来源大不如前。过去讲解放军是座大熔炉,全国都朝炉子里选最好的矿石。现在炉子不行了,矿石也不行了。过去是最优秀的人才参军,现在是考不上大学、考不上中专的青年才到部队。今年兵源更成问题。征兵大省四川竟没有招够。有一个现象很耐人寻味:过去是机关看首长笑话。那时的首长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多大老粗,不免出洋相。现在则是首长看机关笑话。因为那时候笑话首长的人现在成了首长。这一代人迭经运动,倍受考验,水平素质都是一流的。基层干部和机关的水平跟不上他们。从我任过职的北空和成空部队看,军一级飞行干部的政治水平比师、团级政工干部的政治水平还高;军一级政工干部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不亚于师、团级军事干部。目前是:五十――六十岁的领导年龄大,水平高。三十――四十岁的领导年龄低,水平也低。领导的学历不高,水平不低;基层干部学历不低,水平不高。有文凭而少文化。这些人基础文化大为中学水平,且是不扎实的中学水平,现在的学历多为后补的。有的文凭来历十分可疑。科学理论知识、文化修养并不扎实,受教育不够系统和全面。差距继续拉大。这种“断层”现象,地方也有,但军队严重。三、长于政治而短于军事。熟悉部队而不了解战争。这些人多在文化革命前或文化革命中参军。文革中部队完全溶入社会(三支两军),使这些人政治上受到锻炼。加之全方位地经历了改革开放全过程,政治阅历比较丰富。他们触摸过战争。1969年中苏边界爆发战争,这些人多是战士、班长,感受过战争氛围。1979年对越作战,这些人多是连、营职干部,再次感受或亲身参予,当然只是浅尝辄止。但一则这些战争形式陈旧,二则我军对现代战争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与发达国家的军事水平和距离较大,因此他们基本不了解现代战争。缺少军事斗争经验是最突出的问题。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解放军过多承担政治性任务,长期缺少战斗队意识熏陶。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报喜不报忧,都与缺少残酷的战争考验密切相关。缺少对军事理论的钻研,没有成为军事专家的愿望。他们大都善于管理而不擅作战。这些人担负师团领导职务时,多偏重于部队管理、政治教育,关注训练也多是技能训练。至于战略战役的指挥艺术,则基本是空白。四、注重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缺少主动创新精神。这批干部一般成长比较顺利,缺少磨练和挫折。时代环境使得他们中不少人成了邓小平五十年代就批评过的“收发室、传声筒”。思想不大胆,嘴巴更谨慎。不犯错误,连合理性的错误也不犯。我从来认为,不犯合理性错误的干部也要撤职。因为这个干部既不想干也不敢干。他失去的比他得到的要多的多。尤其是到了高级领导岗位后,把老成持重看得比开拓创新更重要。举选拔干部为例。邓小平一再教导我们要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和大胆使用人才。这一层次的高级干部面临两种局面:一是被人选,二是选人。人才遍地皆有,看你是否能够发现。做到这一点,既要大胆,又要主动,还要有心。①潜人才与显人才。潜人才是未被发现、未在干部部门视野内的干部;显人才是已显露出一定才能、有一定职务、被干部部门关注的干部。潜人才未必不是人才;显人才未必能跑完全程。要关注显人才,要挖掘潜人才。既不能老提携显人才,压制潜人才,又不能没有重点,搞一窝蜂。②使用干部的时间问题。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我们是两类问题都存在。一谈年轻化,就容易走第一个极端;一谈德才兼备,就容易走第二个极端。用干部如打枪、打炮,也有个抛物线,有个顶点,也就是最佳值。干部部门就应当寻找这个最佳值。要用七分的功夫去看人家的长处,用三分的功夫去看人家的短处。看干部,只要够六十分,就可用。要等到九十分,一百分,就会错过。不能象老农掏钱,吭吭吱吱半天掏出五分钱,还舍不得花。③知人善任,知人善免。既然看中了,就要有信心。这可以作为一个政策公开,以激励大家。这里有一个考核和使用的时间关系问题。总的原则是先考核,后任免,但考核的时间越早越好,平时长期跟踪,全面考核,使用时心中早已有数。要有“远视镜效益”,远一点看,能看清楚。在干部仍处在“模糊期”时考核,更能真实地全面地了解一个干部。一流的领导要敢于用一流的部属,不要只敢用二流的。用干部,我们要有历史眼光。所谓历史眼光,不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而是站在未来看现在。④公正与公开。解放军的干部选用仍停留在神秘化和封闭化状态,视野不宽,透明度差,渠道窄,“在少数人中选人,少数人拍板选人”,仍是选拔干部的基本模式。现行干部选用机制相对滞后的成因分析:其一是历史原因。建国前共产党长期处于白色恐怖和严酷的战争环境,建国后又长期搞阶级斗争,只能选择并形成神秘化和封闭式的选干方式。五十年代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干部选用模式的盲目模仿和照搬,形成干部管理体制上过分集中,干部任用方式倚重于单一的委任制。其二是思想根源。封建思想影响使然。一些领导干部势衷于以感情亲疏、地域划线,使同志式的感情变为具有封建色彩的人身依附关系。再加上“左”的影响,使我们既不能吸收中国古代考任制等吏治思想的精华,又不能借鉴西方选任制等优秀文明成果。在干部选用上产生了重德轻才、重政治轻实绩等倾向。有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目前我军干部队伍中最大的问题是跟人不跟党。这种现象已影响到干部队伍的调整。多是口头上跟党,行动上跟人。军阀习性在中国有浓郁的传统。邓小平、毛泽东都一直特别注意部队的山头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道德教育入手。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不能做那样一种人:有知识没有智慧,有情绪没有情怀,有信心没有信仰。五、交流不够。干部交流是个大事情,难事情。毛泽东搞过干部交流,邓小平也搞过。99年空军在较大范围内交流高级领导干部,并不是一种尝试,而是按毛和邓的思路办事,却遇到了较大阻力。①多岗位锻炼干部。只有复合性经历才能造就复合性人才。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开阔干部视野,全方位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级干部的职责。特别是在当前,干部交流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军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未来战争将不分军兵种,没有前后方,海陆空天一体,将成为战争的基本形态。这种新的战争形态,就要求各级指挥人员不仅要熟悉军事、而且要熟悉政治、经济;不仅要熟悉机关,而且要熟悉部队。②加强干部交流有利于消除和遏制腐败现象。****说:“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进步和提高,而且弊端甚多,一些不正之风也往往由此产生。”实践证明,党和军队近几年发生的少数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与他们长期在一个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不无关系。③现在的情况是:军以上横向交流多,师团纵向交流多。师以下也应当加强横向交流。这样做可以激励干部做好事,不敢做坏事。一个团长如到另一个团当团长,一定会想方设法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想安排干部,干部股长不认识;想花钱,财务股长不熟悉。用干部要强调“麻花效益”,而不是“筷子效益”。“麻花效益”就是把干部拧着用,不是象筷子那样直上直下。今后,要制定一条政策,全在政策里面走,免得厚此薄彼。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做这些事,既有意义,又有困难,但我们要有这种观念:一代不苦,就代代苦。我们在做一些带根本性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在当前改革潮流中,要提倡这样的口号:没有什么小事是不屑一做的,没有什么大事是不能去做的。军队干部的特点刘亚洲总体上看,目前军队的高级干部属于未经战火的一代,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代。与中低级军官相比,责任心强些,进取精神也强些,并开始有全局意识。与高于他们的干部相比,则缺少全国视野,成就事业的雄心也略逊一筹。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评价是:“有雄才而无大略。”对其父张作霖的评价是:“有大略而无雄才。”我认为,有的人有雄心,但无大略;有的人这两条都有,但无气度;有的人这三条都有,但无能力;有的人前四条都有,但无智慧;有的人这五条都有,但无资源;有的人前六条都有,但无位置;有的人前面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但没有人格的力量。一、对共产党忠诚。他们能够认识到,个人前途是与共产党和共和国的前途紧密联在一起的。大家都同在一条船上,生则俱生,沉则俱沉。因此对现行政策认同程度高。纪律观念比较强。我若主政,必照以下方式使用干部:①高级干部。对这拨人无须考虑能力,只看他们的方向。朱苏进说:“部队中凡是能当到师职干部的,没有一个是草包。如果是,那就是假装的。”对高级干部而言,政治是第一位的。军队愈现代化,就愈需要政治化。②中层干部。这层干部在部队指的是师一级,在地方便是厅、局级。他们承上启下,必须要有能力。他们要干活。共和国的大厦就是靠这些人支撑起来的。他们如果没能力,局面就打不出来,局势就稳不住。③基层干部。这类干部一定要用廉洁和品德好的。他们每天面对群众,替群众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他们直接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他们必须正直。必要时还得忍辱负重,当群众的“出气筒子”。国家领导人电视里见;高、中级干部会议上见;只有基层干部天天见。还不让群众顺顺气,能行?二、与下级的水平逐渐拉大。文化革命以来,士兵的来源大不如前。过去讲解放军是座大熔炉,全国都朝炉子里选最好的矿石。现在炉子不行了,矿石也不行了。过去是最优秀的人才参军,现在是考不上大学、考不上中专的青年才到部队。今年兵源更成问题。征兵大省四川竟没有招够。有一个现象很耐人寻味:过去是机关看首长笑话。那时的首长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多大老粗,不免出洋相。现在则是首长看机关笑话。因为那时候笑话首长的人现在成了首长。这一代人迭经运动,倍受考验,水平素质都是一流的。基层干部和机关的水平跟不上他们。从我任过职的北空和成空部队看,军一级飞行干部的政治水平比师、团级政工干部的政治水平还高;军一级政工干部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不亚于师、团级军事干部。目前是:五十――六十岁的领导年龄大,水平高。三十――四十岁的领导年龄低,水平也低。领导的学历不高,水平不低;基层干部学历不低,水平不高。有文凭而少文化。这些人基础文化大为中学水平,且是不扎实的中学水平,现在的学历多为后补的。有的文凭来历十分可疑。科学理论知识、文化修养并不扎实,受教育不够系统和全面。差距继续拉大。这种“断层”现象,地方也有,但军队严重。三、长于政治而短于军事。熟悉部队而不了解战争。这些人多在文化革命前或文化革命中参军。文革中部队完全溶入社会(三支两军),使这些人政治上受到锻炼。加之全方位地经历了改革开放全过程,政治阅历比较丰富。他们触摸过战争。1969年中苏边界爆发战争,这些人多是战士、班长,感受过战争氛围。1979年对越作战,这些人多是连、营职干部,
本文标题:08-09-10:军队干部的特点(刘亚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8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