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二)、1什么是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请你谈谈对“反伪打假”必要性的理解。1、科学: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以及有效的获取这种知识并加以系统化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科学是一种方法,一种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方法;科学是一种文化,一种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专门职业。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1、科学知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和经受住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认识最根本的属性;2、科学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3、零散的知识堆在一起不能成为科学。4、科学的主体际性要求科学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2、非科学:一般而言,凡不满足严格意义上科学命题可检验性和客观真理性条件的,统称为非科学。与科学基本特征相比,非科学的特征恰恰与其相反,它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科学的特征。从价值的角度看,非科学中的许多理论体系(如哲学、宗教、神话等)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作用或者直接表现在对科学事业的推动方面,或者直接表现在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合理建构方面。例如:哲学、美学、艺术成为建构人类文化的灵魂与支柱。非科学不等于没有意义,更不等于伪科学。非科学同科学一样,在人类社会中有自己不可被剥夺的生存权。3、伪科学: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是一种特殊的非科学,它实为非科学,却要伪装成科学。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伪科学在一定意义上,它违背科学精神,不遵循公认的科学规范,起着破坏科学的恶劣作用。当今社会上,伪科学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伪科学成为形形色色骗子们,小到江湖术士,大到丧失科学精神的学者,他们影响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反伪打假”的必要性:伪科学的东西属于非科学,但非科学的东西并不能称之为伪科学,伪科学只是非科学的一部分。伪科学本身并不是科学,但却自称是“科学”,打着科学的幌子行骗,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行为,伪科学的横行不仅损害科学的声誉,而且给人类社会生活造成危害,必须从科学世界中清除出去。伪科学就有以下的危害:1、伪科学冒充科学,与真正的科学技术争夺极为有限的科技投入;2、伪科学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3、伪科学的宣传会混淆视听,故意模糊真与假、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4、伪科学与科学争夺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广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者,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对待自己研究领域中的新事物,新理论要持批判态度,相关领域中的学者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主动作出甄别。对于那些暂时不能给出结论的学术发明创造,科学工作者要保持冷静态度,积极设法验证,切不可在其初生之时武断处理。(可省略)近年来,学术界和社会上开展了对“伪科学”现象的激烈揭露批判。当然这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去伪存真,提高民众科学素养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然而,伴随着对“伪科学”的揭露批判,有人将并不确定的非科学划分问题等同于“伪科学”加以抨击和排斥,一味打击。这就是“将洗澡水和小孩子一起泼出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绝非将科学之外的事物一概加以抨击和排斥。以科学的态度辨析“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对于科学精神的普及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显然十分必要。(三)1、试谈谈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其主题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可省略)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1、文化、制度、思想角度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有共同的宇宙观概念。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中国的封建制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封建制度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在思想上来奴御大家,他们选择了儒家的思想,讲究的是文学修为。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中国的儒家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科学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一个国家科学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但儒家从思想上就提倡和维护等级制度,既盲目追求等级身份又盲目崇信权威,使得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所以中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这是对李约瑟问题本身的一个完善。中国的文字相对于拉丁语系来说,缺少了逻辑性,并且在中国的古代,中国的古文对于科学的描述又无法弥补的缺陷,无法做出准确的定义和演绎,所以中国的古代文字系统对于科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二、科学本身所需的角度1、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工匠文明: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2、经验技术相对于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由于科学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技术则不然。近代科学的诞生于19世纪,由于与科学结合在一起的西方技术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因此它迫使我们中国人最终抛弃了我们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近代中国没有出现实证知识的科学,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它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技术、知识技术和突变技术,因而其发展速度呈加速趋势,这样一来,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过中国缓慢发展的传统经验技术。3、数学的不足:中国古代没有能够对自然数学化,并且只把数学当作一门功利性的技巧,而并非一门学科来看,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经验发现和积累,更加不会用数学来对自然进行研究,所以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研究只能停留于定性分析,不能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三、中国资源和人民观念因素1、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中国可谓“泱泱大国”,纵横几千里,在古代与国外的往来是比较少的。而西方就不同了,西方大多是小国,他们之间的贸易、交流比较多,彼此之间的先进东西互相学习。几次的工业革命,给西方带来了近代的科学,而这时候,中国依然在沉睡中,依然自以为是“天国”,实际上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科学文化交流。2、中国人“安居乐业”的主观因素在中国领先时,各民族相互独立,中国基本没有通过领先的技术对其他民族的野蛮而长期的掠夺,相互的联系只有通过游牧民族把中国少量的关键的技术传播到了欧洲。而欧美领先时,民族相互关联。初期,欧美利用领先的技术先是赤裸裸的阻碍和掠夺其他民族,世界现代史就是欧美和小日本瓜分世界资源残酷战争史。如今,欧美利用其技术和亚非拉的资源,只给予亚非拉少量的报酬,而制造的产品除了自己享用之外,剩余部分还高价销往亚非拉牟取更多利润。“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99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