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言[学习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性质、任务、内容和研究范围。2、掌握药理学、药物的概念。3、了解药理学的发展史及发展前景。[主要内容]1、药物:是指能调节人体的生理或生化功能,临床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其来源有: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两个方面。3、药理学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运用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上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检测题]一、名词解释1、药理学2、药物二、填空1、药物是指:。其来源包括:、、。2、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二个方面。3、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4、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检测题答案]二、填空题1、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2、药效学、药动学3、《神农本草经》4、《唐本草》或《新修本草》2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学习目标]1、熟悉药物的基本作用及作用规律。2、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及概念。3、掌握药物通过受体产生作用的机制。[主要内容]一、药物的基本作用凡能使机体器官功能活动加强的药物称为兴奋药,使功能减弱的药物称为抑制药。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1、局部作用: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局部所呈现的作用。2、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所产生的作用。(二)、选择作用1、选择作用: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称为选择作用。2、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数药理活性也较高,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不良反应常较多。3、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与药物的剂量呈反向关系。4、选择作用的意义:药物的选择作用是药物分类的依据,是临床选择用药的基础。(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1、防治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为防治作用。分为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2、不良反应:是不符合用药目的,给机体带来不利反应甚至造成损害的反应。(1)、副作用:①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②3一般比较轻微、危害不大。③副作用和治疗作用随着用药目的不同可互相转化。(2)、毒性作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特别敏感,对机体造成的明显损害。(3)、变态反应:机体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易产生变态反应的药物用前要进行皮试。(4)、继发反应:是指用药治疗疾病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如二重感染。(5)、后遗作用: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时残留的效应。(6)、“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胎、致突变。(四)、药物作用原理1、受体(receptor,R):是指能与药物特异性结合,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其实质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或脂蛋白)。2、配体:是指能对相应的受体起激动作用,并引起特定的生理效应的物质。包括内源性递质、激素或自体活性物质等。3、药物与受体结合而引起生物效应,既需要有亲和力,还必须有内在活性。当亲和力相等时,药物的最大效应取决于内在活性的大小;当内在活性相等时,药物作用强度取决于亲和力的强弱。4、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三类:(1)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2)拮抗药:与受体有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A、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互相竞争同一受体,呈可逆性结合,其效应取决于两者的浓度与亲和力,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B、非竞争性拮抗药:不是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或与受体发生不可逆结合,量效曲线右移,且最大效应压低。(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但却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剂的部分生理效应。5、受体的调节: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可使相应受体的数目增多、敏感性增加,为向上调节,是停药反跳的原因之一。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的数目减少、敏感性降低,为向下调节,是耐受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检测题]一、名词解释41、药效学2、药物的基本作用3、选择作用4、不良反应5、副作用6、毒性作用7、受体8、受体激动剂9、受体阻断剂1、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二种作用。2、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是__________的依据,是___________基础。3、药物的两重性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药物治疗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5、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作用。6、“三致”作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受体激动剂具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二个条件。8、受体的化学本质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___________。三、选择题(一)、单选题1、增强器官机能的药物作用称为A、苏醒作用B、兴奋作用C、预防作用D、治疗作用E、防治作用2、药物作用选择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药物剂量的大小B、脂溶性扩散的程度C、药物的吸收速度D、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E、药物水溶性的大小3、后遗效应是指A、血药浓度有较大波动时产生的生物效应B、是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效应C、血药浓度低于有效血药浓度时的效应D、血药浓度高于有效血药浓度时的效应E、仅可能出现在极少数人的反应4、与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的是A、剂量大小B、毒性大小C、过敏体质D、年龄、性别E、用药时间长短5、药物的副作用是指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5B、长期用药产生的反应C、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D、指药物产生毒性作用,是不可预知的反应E、属于一种与遗传性有关的特异质反应6、药物的两重性是指A、治疗作用和副作用B、C、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D、E、7、受体激动剂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与受体结合B、C、有很强的内在活性D、使药物的构象发E、与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8、关于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B、只能与药物结合而引起药理或生理效应C、药物受体复合物能引起生理或药理效应D、E、受体的数目是相对固定的(二)、多选题1、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A、副作用B、毒性作用C、变态反应D、后遗效应E、“三致作用”2、关于药物副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与用药时间过长有关B、与用药剂量过大有关C、与药物选择性低有关D、是固有的药理作用E、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随治疗目的不同可相互转换3、药物产生毒性反应主要是由于A、药物吸收快B、用药剂量大C、用药时间长D、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E、机体对药特别敏感4、药物的“三致作用”是指A、致过敏反应B、致癌C、致突变D、致毒性作用E、致畸胎65、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A、影响酶的活性B、与受体结合C、参与机体代谢D、影响免疫功能E、作用于离子通道6、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B、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C、受体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浆中D、受体阻断药只有内在活性而无亲和力E、受体的数目在药物的影响下可发生变化四、简答题1、药物有哪些基本作用?2、何谓药物的选择性和两重性?3、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4、什么是受体?试用受体学说解释药物作用的机理。[检测题答案]二、填空题1、兴奋、抑制2、药物分类、临床用药3、防治作用、不良反应4、对因治疗、对症治疗5、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作用、过敏反应、三致作用6、致癌、致畸胎、致癌变7、亲和力、内在活性8、蛋白质三、选择题(一)、单选题1B2A3C4C5C6C7E8B(二)、多选题1ABCDE2CDE3BCDE4BCE5ABCDE6ABCDE第三节机体对药物的作用一药动学7[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其特点。2、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及影响因素。3、熟悉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一级动力学消除等药动学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被动转运: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渗透,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不受饱和限速的影响,包括简单扩散、膜孔扩散和易化扩散等方式。多数药物经简单扩散的方式进行转运。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转运,耗能,需要载体,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某些口服药物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下降,这种现象叫做首过消除(firstpasseffect)。(二)、分布:指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影响因素有: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①结合是疏松的、可逆的,结合型药与游离型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②结合型药物暂失去活性,是一种储存形式;③结合型药不易透过生物膜(毛细血管壁、血脑屏障、肾小球等);④两种结合率高的药物同时应用,则两药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2、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三)、生物转化: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1、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过程,第二步为结合过程。2、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催化药物等进行生物转化的混合功能酶系统,称为肝药酶。此酶专一性低、个体差异大,主要的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3、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使肝药酶活性减弱的药物为肝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8(四)、排泄:药物及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1、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改变尿液的PH值可影响药物的排泄速度,此原理可用于药物的中毒急救或增强药效。经肾小管分泌的药物相互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如丙磺舒可抑制青霉素的排泄。2、肝肠循环:某些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肠腔内又可被重吸收进入肝脏,形成循环,称肝肠循环。有肝肠循环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三、药物的消除与蓄积1、药物的消除:是指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理活性消失的过程。①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百分比进行消除。②恒量消除: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数量进行消除。2、药物的蓄积:反复多次用药,体内药物不能及时消除,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为药物的蓄积。药物在体内过分蓄积,使血药浓度过高,则引起蓄积中毒。四、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1、半衰期(half-timelife,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消除快的药,T1/2短;消除慢的药,T1/2长。一次给药后经5个T1/2,则药物基本消除。每隔一个T1/2给药,经5个T1/2,则体内药物达到稳态浓度。2、稳态血药浓度(Css):每隔一个T1/2给药一次,体内药量逐渐蓄积,经5个T1/2,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定水平,称稳态血药浓度,又称坪浓度或坪值。[检测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利用度2、半衰期(T1/2)3、肝药酶4、首过消除二、填空1、药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排泄药物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2、药物的体内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药物消除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二种。4、一次给药后经过_____________个T1/2,血药浓度下降97%左右。95、首次加倍给药,经过___________T1/2,血药浓度达坪值。6、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T1/2,血药浓度下降_____________%左右。三、选择题(一)、单选题A、药物进入胃肠道B、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器官或组织C、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D、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EA、起效越快,维持时
本文标题:[学习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