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6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培训课件-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
《教育学》部分的基本框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二、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二、学生三、师生关系第六章课程一、课程内涵与课程类型二、课程文件的三个阶层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七章教学一、教学概述二、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三、教学原则及其运用四、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五、教学组织形式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七、说课的基本程序与要求八、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第八章教育评价一、教育评价的内涵与作用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第九章德育一、德育概述二、德育的目标、任务与内容三、德育过程四、德育原则及其运用五、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十章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十一章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含义及特点二、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任务三、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四、课外活动的组织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本章要关注常识性知识的考核,题型主要是客观题中的选择、填充等。考纲要求1.教育学及其发展2.教育及其发展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第一节教育学及其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填空、选择)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填空、选择)1、教育学的萌茅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儒家的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纲领“学而知之”——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有教无类”——广收弟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10年考题、选择)注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先往下进行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有教无类。”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西周之礼)。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教育思想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亲知”“闻知”和“说知”道家(老子和庄子)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道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学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2011年考题,填空)(收入《礼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010年考题,选择)“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外相结合“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要受到尊重“教学相长”——教和学要相互促进“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诱导“不陵节而施”“学不邋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10\12年考题,选择)注释: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师严然后道尊:老师受到尊重,他传授的知识、道理才能受到尊重。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学不邋(liè)等:躐:逾越。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ùn):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古希腊)苏格拉底问答法即“产婆术”——启发式教学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昆体良(古罗马)《雄辩术原理》_西方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柏拉图与《理想国》柏拉图是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它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建立起本质思维的抽象世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这种教育只有贯彻了睿智的哲学家和统治者的思想,才能引导芸芸众生走向光明。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有一个共同目的,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但他所指的“每一个公民”不包括奴隶。他主张一部分人可以受教育,一部分人即奴隶则是不可受教育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填空、选择)培根(英国):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洛克(英国)——《教育漫画》卢梭(法国)——《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德国)——《人的教育》斯宾塞(英国)——《教育论》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填空、选择)l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l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启蒙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自然性思想作了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这首先要提到法国的卢梭。卢梭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他所理解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和良知。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宣扬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提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康德的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康德是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第一人。康德在他的哲学里,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和康德思想的影响,并且以他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精神进行了多次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教育试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他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洛克的教育思想进入近代,国家的教育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发展,这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基本原则是以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确保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轻视国民教育,认为普通的学校里集中了“教养不良、品行恶劣、成分复杂”的儿童,有害于绅士的培养,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填空、选择)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四段教学法”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11年考题、填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做是“传统教育”(教师中心论)的代表。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l835年,他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赫尔巴特一方面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确定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又强调对儿童意志的控制。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后来又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收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多方面的教育应该是统一而完整的,学生所学到的一切应当是一个统一体。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
本文标题:2016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培训课件-第一章 教育及其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28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