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摘要: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始终缠绕在战争,合作,争执中,始终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种矛盾突出,使得中日关系在战略、政治和经济层面呈现出微妙的互动过程。中日关系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立足当前受之前一系列中日关系发展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日关系困难固然存在,但友好与合作仍然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政治冷中见热、经济合作火热、安全合作深化、民间交流频繁。展望未来,中日须加强在东亚安全机制、金融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合作基础,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在此论文中将大胆预测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的三种局面,即“大体维持现状”、“长期持续恶化”、“友好合作深入发展”,并从世界、地区、国家利益出发,提出推动中日友好合作继续深入发展的观点。关键词: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近现代以来,中日两国在战火,冷战,和解,合作与交流,紧张与缓和中交织前行。战火中的中日两国是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基调,它将长时间的影响两国人民在对待两国发展的态度看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国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原料和市场,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东方的中国和日本。但因两国对待外来文明和侵略的态度和做法不同,这两个国家的也将迎来不一样的命运。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加上经济发展的局限和对外扩张谋求发展道路的野心,使得它迅速将它的魔爪伸向了贫弱的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掠夺中国大量的赔款和土地,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助长了日本对外抢掠的野心,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中日甲午战争实际意义来讲只是战火中的中国和日本的一个彩排。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硝烟弥漫之前,日本又自导自演在中国掀开它接下来惨无人性对中华民族的残害的一个又一个的序幕。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九三五的“华北事变”,日本一次又一次的将它的铁蹄踏在了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了日本本国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野心。终于,在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爆发全面抗日战争,这种战火中的关系也就真正确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这种表面战火中的关系才真正告一段落。战火熄灭了,但战火灼烧下的中国人的伤口却还在血肉模糊。日本,这个被野性吞噬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在中国人的心底撕扯,1931年的旅顺大屠杀,1937年12月13的南京大屠杀,还有各种惨绝人寰的伤害灭绝,数以万万计的中国人就这样惨死在日本兵的屠刀之下。这些战争的沉痛伤害,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但中国人绝不是小气记仇之辈,在这个寻求合作交流的全球化趋势下,只要日本承认历史的过错,以一种忏悔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所犯下的过错,中国人绝对会放下仇恨,宽容待人,与日本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交流与合作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1972年中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顺应时代潮流,寻求合作与交流的发展之道。但合作与发展中必然不能避免矛盾与摩擦。而造成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最早出现于1982年的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冷战结束后,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矛盾开始激化,迄今这一矛盾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又如日本首相及阁僚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否定侵略战争性质,美化侵略战争;修改和平宪法及自卫队派兵海外等等行为,无一不是对历史的否认,对过去所犯罪行的否认,更是军国主义,侵略主义的再一次复燃。我想这是中国人不能容忍的,在大度的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立场,否则一味的退让只会招来一次又一次的欺凌。在对待日本首相及阁僚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否定侵略战争性质,美化侵略战争的一切行为时,中国政府都表示了坚定地立场,坚决严厉的谴责日本这种不顾历史事实的做法。在钓鱼岛的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更是立场坚决,绝不服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速度甚至在日本之上。直至2010年,中国一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无疑在无形中给日本增加了压力。当下,中日两国的关系处于冰点的合作发展之中。这种关系的出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日本不顾中国(及相关亚洲国家)的民族感情与情感,一再“挑战历史”和美化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对中国的种种恶行,一方面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灾难记忆。另一方面日本本国对这段历史的掩盖与篡改更是激起全体中国人民的反感与抵抗。正是由于日本极少数人妄图篡改历史的企图,才使得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感上升,并对对方的战略意图与发展方向、对己方战略利益的判断与选择产生了无可否认的负面影响。日本朝野、媒体却不顾事实,不顾被害国家的感情,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归结为中国进行所谓“反日”教育的结果,这种误导和煽动日本民众的冷战思维是当前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政府(或是其他一系列社会势力)对历史的轻视或者是回避,给中日双边关系的发展前程蒙上了不该有的阴影,带来了不该有的波折与反复。双方在对待历史的认识问题的矛盾是促使这两个国家在合作交流中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冰点的原因。二,冷战结束后,东亚权利地区权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日同属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列。日本战后凭借明治维新发展下的底子,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而中国在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下,大国地位迅速崛起。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这个伙伴。所以双方关系既紧张又合作。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意在构筑一极霸权世界,并把强化同盟、联日抑中作为其东亚战略的支柱。中日对待美国霸权的不同立场,在中美关系相对平稳时将是中日建立信赖关系的障碍,在中美关系趋于紧张时则将使中日关系发生严重倒退。在军事方面,日本一向以美国马首是瞻,日本一向将自身看做美国在亚洲军事体系的一部分。这一点对中日关系也是有着一定影响的,众所周知,美国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的军事部署与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在很多方面都有威胁中国根本国家利益的倾向,其中尤以台湾问题——中国的根本利益问题之一为甚。四,日本民族是个具有独特民族心理的国家,其民族心理的二重性特征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与心理认同的差异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民族心理是指各民族在一系列共同历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共同性格、情感、爱好、习俗、成见、信念、心理状态等精神素质的总和。民族心理作为一个民族的内心驱动力对国家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决策以及国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中日之间的首要问题是随着中国崛起而面临的亚洲中心位置再次互换以及随之而来的两国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的调适。面对中国的崛起,长久以来以亚洲老大自居的日本,自上而下必需面临一个心理的调适过程。日本民族心理的特性告诉我们推动中日关系向良性的发展的决定力量在于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五,领土争端问题是中日两国关系账期冰冻的最根本原因。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争端问题一度使两国关系陷入绝境。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在现下及以后的发展必将是合作与交流为主题,但不免会出现各种小摩擦及碰撞,要保持两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需要两国政府及人民的共同努力。直面历史,尊重历史,追求和平与发展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引用文献:刘芳《论二十一世纪初的中日关系》《中国近现代史》《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文标题: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4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