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旅游经济学+Version.08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08级专用任课教师:张骁鸣讲师Email:tmzxm.sysu@yahoo.com.cn王大悟,魏小安.(1998)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林南枝,陶汉军.(2000)旅游经济学(修订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张辉.(2002)旅游经济论.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厉新建,张辉.(2002)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罗明义,主编.(2005)旅游经济学:分析方法·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李仲广.(2006)旅游经济学:模型与方法.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彭青,主编.(2007)旅游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Bull,A.(2004)旅游经济学(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瑟尔·辛克莱,麦克·斯特布勒.(2004)旅游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Lundberg,D.E.,etal.(1995)TourismEconomics.NewYork:JohnWiley&Sons,Inc.Tribe,J.(1999)TheEconomicsofLeisureandTourism(SecondEdition).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导论3课时顾客3课时从业者3课时本地人3课时企业3课时政府3课时案例18课时平时成绩团队作业▪备课(PPT课件或讲义)+讲课(45分钟)▪PPT课件或讲义提交截止日期:1月8日(周五)。过期计零分个人作业▪任选一个你所关心的与旅游经济有关的问题,完成一篇课程论文,注意论文写作的规范▪打印或手写,提交截止日期:12月31日(周四)。过期计零分期末成绩▪题型:研究设计▪教师将给出一些(4~6例)不同的旅游经济现象或问题,请任选其二,给出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路供需分析“黑导”、“野导”现象背后的旅游就业问题旅游券是否能够拉动旅游需求增长?“赏花游”能否成为拉动内需的灵丹妙药?景区景点门票的属性及其涨价的原因节庆活动季节性的利弊各在哪些方面?旅游企业酒店究竟靠什么赚钱?会展企业员工就业的特点国内外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比较分析节庆活动商业赞助的模式分析产业发展广州是否可以建立一个Loft?“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为何难产?带薪休假制度将对国民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经济影响北京奥运会/世博会(或广州亚运会)的经济影响评估/预测展馆/展览的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主题公园发展对城市经济的作用定义旅游经济学是研究由旅游者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商品化、社会化活动而引发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运行和经济影响的专门学科(厉新建,张辉,2002:24)。目的旅游经济学(或旅游经济研究)让政府、企业、研究者更为清醒地认识旅游经济活动的多元效应,既包括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获得的利益与付出的成本,也包括全局性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后果。观察问题的角度微观▪供给与需求宏观▪效率与公平方法论(Methodology)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从国民经济视角看旅游组成的分散规模的庞大统计的困难旅游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平衡外汇收支(增加外汇收入?)加快货币流通(加快货币回笼?)调整就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变资源配置(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再分配?)研究方法(Methods)获取数据与材料的方法▪一手数据与材料▪观察▪参与▪访谈▪问卷调查▪……▪二手数据与材料▪统计年鉴▪报刊杂志▪论文▪书籍▪机构文件▪民间文献▪……分析材料与数据的方法▪量的研究为主▪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数理经济模型▪……▪质的研究为主▪过程-事件分析▪比较研究▪政治经济分析▪新制度经济分析▪博弈论▪……需求政府需要政策支持企业需要策略指导供给研究机构服务社会功能的壮大学者研究的转型与输出结果正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负面:浪费资源、减缓经济发展国外博迪奥(Bodio,L),1899……Bryden,J.M.,加勒比海地区旅游经济研究,1970sArcher,B.&Fletcher,J.,旅游乘数研究,1980s加拿大旅游局与统计局,旅游卫星账户,1980sWitt,S.&H.Song,旅游预测的数学方法,1990s……国内全国第一次旅游经济座谈会(1980年)“五个一起上”的提出(1984年6月)80年代的主流思潮:“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国家“七五”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点课题“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987~1989年)与《中国旅游经济研究》魏小安“三阶段说”(1999年):集大成者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讨论(1996~2001年):理论争鸣旅游增加值测算方法(1999年):开风气者旅游卫星帐户(江苏,2003年):与国际接轨旅游就业研究、投资效益分析(2000~)旅游经济社会学研究……一些人物▪于光远、马惠娣:呼吁发展休闲经济并译介国外成果;▪孙尚清:主持国内第一次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魏小安:推进国内旅游行业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张辉、厉新建、谢彦君:深入分析旅游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李江帆:旅游增加值剥离测算方法▪黎洁:区域旅游卫星账户、旅游统计制度▪左冰、保继刚:旅游投资项目评价▪冯学钢:旅游就业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罗明义,2005:65)旅游需要▪“旅游需要,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些东西、有不足之感,又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有满足之感的两种状态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旅游者进行活动的动力,旅游者的行为由旅游动机引起并受其支配,旅游动机又产生于旅游需要。”旅游行为▪“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在认识、购买、消费和评估旅游产品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简言之,就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全过程的心理和行为。”旅游需求定义▪“旅游需求,即对旅游服务的需求,是指旅游者在某一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服务数量。”(张辉,2002:90)旅游需求得以实现的三个必要条件▪旅游动机▪驱使人们产生旅游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的主观条件▪支付能力▪在人们全部收入中扣除税金和必需的生活及社会消费支出后的余额中可用于旅游消费的货币量▪自由时间▪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余以及必需的社会活动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衡量的指标▪衡量实际旅游需求状况的指标▪旅游人次▪旅游者消费总额▪旅游者人均消费额▪旅游者停留天数▪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衡量客源市场旅游发展潜力的指标▪旅游出游率▪旅游重游率▪旅游开支率▪……客流指标游客流量指标▪某国旅游在一定时间内选择出游某目的地的人数,或目的地在一定时间内接待旅游者的数量,反映了客流在某一空间上所形成的规模。▪总游客流量▪平均游客流量▪旅游人次与旅游人数▪统计口径和统计标准很不相同▪进行指标的国际横向比较时,应注意可比性游客流向▪旅游者根据其旅游动机、经济能力和闲暇等因素所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倾向,或旅游者在旅游地所经过的旅游线路,反映了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和途径。▪客流集中率(目的地)▪目的地前三位客源市场旅游者数量占该地所有旅游者人数的比重%1001321niiggggG游客流时序▪旅游活动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反映了游客流的时间集中性和流速▪月度集中指数i=1,2,…,12,为月平均数▪年度集中指数为年平均数▪旅游高峰指数V1为按照人数多少排序的第1个时段客流量,Vn为按照人数多少排序的第n个时段的客流量,n为时段数12)(1212iimxrnxxrnii12)(%100)1(1nnnVnVVPxm我们真的理解人的旅游需求吗?旅游需求与一般商品需求的差异在哪里?▪再复杂不过的客源市场▪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收入▪语言▪生活环境▪工作/闲暇特点▪人际关系环境▪文化背景▪行动能力▪……我们真的理解人的旅游需要和动机吗?对马斯洛理论的反思▪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受到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否存在交叉?▪是否存在冲突?“无穷动”(McIntosh,1955;Dann,1977;Iso-Ahola,1982;Gilbert,1992;etal.)▪休息与松弛▪身体健康▪文化猎奇▪自然冒险▪社会交往▪地位与声望▪改换环境▪寻根问祖▪情感需要▪自我提高▪“想入非非”▪心灵逃逸▪……休闲/旅游产品▪自然类?▪文化类?▪观光类?▪参与类?▪……?“满足需要”还是“建构体验”?“旅游是旅游主体所选择的一种以体验为特征的消费活动。”(张晓萍,李伟,2008:55-58)▪旅游活动的可体验性和可重复性构成了对可体验而不可重复的人生的一种有益补充▪对许多旅游者来说,旅游过程在他们的心目中更多地只是一种对自己的行为无须过多操心和负责的娱乐体验罢了▪旅游者常常将复杂的旅游活动浓缩在一点(即一种经历或体验),换句话说,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旅游与体验看成一回事“顾客体验就是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一系列可记忆的事件。”▪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夏业良,鲁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9.重新定义休闲旅游领域的“顾客”定义▪那些暂时离开了日常环境(空间、时间→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并且能够通过这种离开行为而得到一种非日常(non-routine)体验的消费者。是否可以改写“旅游者”定义?▪那些暂时离开了日常环境(空间、时间→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并且能够通过这种离开行为而得到一种非日常体验的人。核心概念▪暂时▪非日常体验非日常体验体验是综合了各种外在感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环境行为、……)与内在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感受它来自人对各种外界信息的实时捕捉,而通常能够让人获得愉悦、满足、崇高、认同、分享等正面感受,也不乏某些私人的、隐秘的、阴暗的感受这些体验是真实可感且可以记忆和保留的,并非模糊不清或转瞬即逝设计出来的旅游产品可以实现传递(deliver)体验的功能,但是也有很多体验是旅游者自己“创造”出来的讨论对体验的“预期”是否可以激发人们的休闲旅游行为?是否体验的潜力(类型?程度?质量?……)越丰富的旅游产品越具有吸引力?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充分了解人们的体验?我们可以制造哪些体验?无法控制哪些体验?我们怎样更充分地传递体验?体验与游客最终的满意度存在何种关系?国外的三分法▪N.Vanhove.TourismandEmployment.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Management,1981,2(3):162-175.▪D.Yzewyn&G.deBrabander.TheeconomicimpactoftourismandrecreationintheprovinceofAntwerp,Belgium.PerspectivesonTourismPolicy,1992:167-168.▪A.Mathieson&G.Wall.Tourism:Economic,PhysicalandSocialImpacts.Harlow,UK:LongmanScientific&Technical,1982.直接就业(directjobs)▪旅游企业中的就业间接就业(indirectjobs)▪为旅游部门提供商品与服务的企业中的就业引发就业(inducedjobs)▪旅游与其相关产业收入的再消费所创造的就业(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创造的就业)国内的三分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1,5.▪石
本文标题:旅游经济学+Version.0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37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