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生物必修3总复习精要
必修3记忆知识第1页共5页必修3记忆知识第一节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稳态的生理意义一、细胞的生活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3个主要方面: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成正比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温度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在37℃左右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二、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生理意义:稳态是人体是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是人体细胞正常代谢必需的,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稳态的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形式。4、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被破坏。◆体温调节1、3种体温表示方式: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2、体温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3、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在代谢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4、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5、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无减少产热的途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6、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需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Na+、K+、Ca2+、Zn2+、Fe3+、I-等3、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4、无机盐调节:过程: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总结: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血糖调节1、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2、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多种,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为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升高血糖,两者调节血糖的作用相反,同时,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3、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4、糖尿病:血糖代谢失去平衡时,血糖浓度高于10.0mmol/L时会形成糖尿。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一、结构基础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和处理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必修三总复习精要记忆知识总结第2页共5页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组成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二、调节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书觉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胸腺胸腺激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动态平衡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第四节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2、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过程: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清除抗原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必修三总复习精要记忆知识总结第3页共5页过程: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效应第三节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第4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实验过程: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2)温特的试验: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3个试验结论小结: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补充:2、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4、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控制性别分化(促进花芽向雌花分化,从而提高产量)◆其他植物激素1、名称主要作用赤霉素促进细胞生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2、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必修三总复习精要记忆知识总结第4页共5页第四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1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征遗传特征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N(该种群的个体数量)=n(重捕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m(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必修3总复习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1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