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港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消退,全球已经处于剧烈变革的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作用的深度推进、全球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技术革命的不断升级时这个时代变革的三大潮流。随着港口在全球贸易网络和物流结点功能的不断深化,未来这三大潮流中,港口这个全球经济推手的作用将会日益突出,港口的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时代。港口时代的到来将会标志着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来临。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国家的下一个层面——区域竞争上,国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威性越开越受到众多因素的挑战,仅以国家为基本单位来考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是不够的,区域聚集条件正在成为国际资本流动考虑的首要因素和政府策略性思考的主旨方向,而区域聚集条件中的首要因素就是港口功能的布局选择。由此,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角度出发,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传统立场正在向以区域港口环境和港口功能布局为出发点的立场转变。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到地方的区域经济层面、再到微观的港口功能层面,对经济发展和增长极研究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从港口角度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意义逐渐突显出来。从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使自身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资源配置不断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调整之中,逐步确立起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国际分工中的重要地位。紧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迅速崛起,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依次更替的重要增长极。三大增长极的发展,勾勒出21世纪中国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基本轨迹。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经济交往的日趋频繁,港口作为全球贸易网络和物流结点功能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港口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将会使城市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同时港口具有的强大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能够带动港口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银行、保险、贸易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餐饮、商业、会展等消费性服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区域与港口、港口城市与港口以及周边城市群之间形成“港兴城兴,港城联动”的良性互补,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港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港口环保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焦点港口的建设、运行、发展,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生活环境,还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等环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船舶操作及污水排放。船舶在运行期间可能会无意的向海洋中排放、散落或移除了一些污染物,这会严重影响港口海底环境和深海底生物群落。造船、修船、拆船和打捞船时,也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油类污染物。运载有毒、含腐蚀性货物的船舶排放洗舱水和其他废弃物时也会产生污染。到港船只可能会排放压舱等含油污水。在港船舶,也会倾倒生活垃圾及食物废弃物。这些都会对本地的海洋环境产生特别的影响。其他情况,比如停泊油轮的污水、船舶失事的石油泄漏、危险货物的散落或者溢漏,长期积累下来,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二是海岸沿线请示的变化。港口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波浪、潮流、防洪等都会受到港口存在的影响。防波堤和任何其他防护措施不可避免地将改变海岸区域的波浪、潮流特性,引起泥沙冲於和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变化。疏浚工程或围垦工程不但改变了水流循环模式,还可能破坏已存在的海滨泥滩,严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甚至会对某些海洋生物和鸟类的生存产生威胁。三是港口运行期间的灰尘、噪声、气体和污水。港口在日常运营期间,由于货物的装卸操作以及其他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粉尘、噪声、气味和排放物都会对港口的水质、空气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会损害人体和破坏生态环境。这些问题是每个现代港口固有的传统难题,是港口对环境最直接的污染。四是疏浚弃土。港口建设与疏浚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疏浚是实现港口建设的手段之一,港口需要通过最有利的疏浚方法和最合理的疏浚成本完成建设,以解决港口航道淤塞、航道等级的提高和陆域形成等问题。但疏浚也会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等带来种种潜在的负面影响,如果抛泥区选择不当则还会对渔业、海上交通等直接长生影响。除此之外,港区里的生活垃圾也会对港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温州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支线港之一,是浙江省、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温州市、丽水、衢州、金华和台州南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撑了经济腹地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温州港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温州港将形成瓯江口外的乐清湾、大小门岛、状元岙三个大型核心港区,发展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支线港之一,逐步成为赣东、闽北等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和战略机遇期,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进一步明确将“生态文明”的全新理念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交通运输部也做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提出交通行业要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交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切实落实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努力实现节约发展、绿色发展,并要求研究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发展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发展模式。近年来,中国港口业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随着中国港口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步摆上各港口的议事日程。港口业作为高能耗行业,绿色港口成为实现港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绿色港口成国际港口界共同追求的目标自上世纪末提出第四代港口以来,港口的概念及发展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并形成共识。第四代港口应是绿色港口、科技港口、协同竞争港口、供应链物流港口,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港口;其发展必须满足港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在发展的同时节约资源、能源,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友好,并调整港区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保障港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将环保理念贯彻港口建设发展全过程并促进港口功能升级的绿色港口应运而生。绿色港口倡导以绿色观念为指导,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效的港口经济,建设高度生态文明的港口,实现港口及其腹地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交通、物流、临港工业和综合服务体系为核心目标。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获得良好平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港口。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绿色港口已成为国际港口界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我国绿色港口建设尚处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外先进港口都将绿色港口理念融入其发展过程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行业瞩目。目前,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例如,美国洛杉矶—长滩两港联合实施的“圣佩罗湾洁净空气行动计划”、纽约—新泽西两港联合实施的“洁净空气措施和港口空气管理计划”;荷兰鹿特丹港实施的“里吉蒙地区空气质量行动项目”;澳大利亚悉尼港实施“绿色港口指南”等,从注重水体质量、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到噪声控制、垃圾管理、危险货物管理等各方面,再到环保教育与培训,致力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着手,来改进港口环境质量,提高了港口绿色度,绿色港口建设走在了世界港口业界的前列。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绿色港口建设明显滞后,尚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大多数港口对绿色港口的认识还不全面,当前港口的环境建设大都还停留在港区绿化、污染源治理等低端层次上,港口环境保护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如绿色环保意识有待提高,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淡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环保制度不够完善等。同时,我国港口散货种类多,不同货物的污染因子不同,给环保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绿色港口是港口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能源匮乏、环境压力日益严峻,建设绿色港口任重而道远。://wenku.baidu.com/view/2326ecc32cc58bd63186bd53.html我国绿色港口物流的发展和建设【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经济的建设呼声越来越高。港口作为世界经济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耗能单位和污染源头。为此,构建基于我国现代物流理念的绿色港口迫在眉睫,所以发展绿色物流、绿色港口,对于促进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可持续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关键字】绿色物流,港口,环境,一、绿色物流的定义及其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1、绿色物流定义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是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专业物流企业,同时也涉及有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盈利,满足顾客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等,这些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物流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2、绿色物流对我国的现实意义绿色物流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可,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产生了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逆向物流的一些新的绿色物流概念。在日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统称为“静脉物流”,与“动脉物流”(是指资源、原材料生产产品并流通、消费的过程)相辅相成,推动日本绿色物流的发展,成为其社会经济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二、绿色港口物流的建设及其重要意义1、港口物流的定义港口是人类生活的产物,他本身具有非自然性。绿色港口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是在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之间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绿色港口将是未来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核心目标是建设良好的绿色环境和高效的港口经济,建设高度文明的港口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2、绿色港口物流绿色港口物流以绿色观念为指导,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物流。它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
本文标题:港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3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