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与规律的学科。2.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4.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设柜台系统。二、填空1.英美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群落的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2.法瑞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对群落结构的研究)。3.北欧学派的主要贡献是(继承和发展了瓦尔明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4.前苏联学派则主要在(生物地理群落研究方面卓有成效)。三、选择题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2.园林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A)。A.生态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树木学3.最先提出生态学概念的是(A)A.海克尔B.奥德姆C.坦斯利D.林德曼4.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C)首次提出来的。A.海克尔B.奥德姆C.坦斯利D.林德曼四、简答题1.生态学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答:分为四个时期,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2.简述园林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答:(1)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主要服务于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主要为营建宫苑\庭院\花园等范围较小.(2)城市绿化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园林服务对象从少数贵族扩展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园林服务范围扩大到公园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园林从城市扩展到郊区,进而影响到大地综合体。3.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主要研究:(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与机理(2)城市植被的恢复重建,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4)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5)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技术问题4.园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1)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3)城市区域绿地网络研究(4)城市植被恢复重建与生态过程研究(5)生态规划设计与生态过程研究(6)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第二章城市环境、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2.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了生态环境。3.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4.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5.限制因子: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6.光污染:是指环境中过量光辐射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7.光补偿点: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度称为光补偿点。8.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当光照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增加的幅度逐渐减慢,最后达到一定限度,不再随光照度增加而增加,这时即达到光饱和点。9.光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10.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11.寒害:是指0℃以上的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12.水生植物:是所有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的总称。13.大气污染:是指在空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增加了新的成分,或者原有的成分大量增加而对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的现象。14.菌根:是真菌菌丝侵入植物根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15.土壤污染: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时,会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或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称为土壤污染。16.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和碱化土的统称。二、填空1.光污染一般可以分为(人造白昼污染)、(白亮污染)、(彩光污染)三种。2.在光合有效辐射中具有最大光合生理活性的是(红、橙光),其次是(蓝、紫光)。3.在常见的高温危害主要有(皮烧)、(根茎灼伤)两类。4.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较大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的提高。5.自然界的水分循环根据其循环途径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6.陆生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三种类型。7.在大气组成成分中,与生物关系最密切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8.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以降水形式降落地面,形成(酸雨)。9.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可将土壤质地分为3大类,即(沙土类)、(壤土类)、(黏土类)。10.固氮细菌能够进行生物固氮作用,可分为(自生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两类。11.城市环境的平面形态通常可用(位置)、(距离)、(方向)三个要素来描述。12.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这主要决定于各物种的(遗传特性)。三、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因子的是(D)A.光B.温度C.风D.寄生2.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C)A.共生B.寄生C.风D.采伐3.没有水植物便会死亡,说明生态因子的(B)。A.直接作用B.不可替代性C.补偿作用D.间接作用4.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说明生态因子的(D)。A.直接作用B.不可替代性C.补偿作用D.阶段性作用5.(B)属于短日照植物。A.唐菖蒲B.菊花C.凤仙花D.紫罗兰6.(D)属于阳性植物。A.红豆杉B.杜鹃花C兰花D.向日葵7.(C)属于阴性植物。A.银杏B.百日草C.八角金盘D.鸡冠花8.一般来说每天在(D)时的温度达到最低值。A.日出后约1小时B.中午前后C日落后约1小时D.日出前后9.一般植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在0-35℃,那么,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随着温度上升,生长迅速,温度降低,生长减慢。B.随着温度上升,生长减慢,温度降低,生长迅速。C.无论温度上升还是减低,生长都减慢。D.无论温度上升还是减低,生长都迅速。10.(B)属于湿生植物。A.荷花B.垂柳C.凤眼莲D.金鱼藻11.相比较而言,园林植物(C)配置的园林绿地降温增湿的效果最好。A.单一配置的灌木B.单一的草坪C.乔灌草立体配置D.乔草配置12.大气有害气体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反过来园林植物也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在大气污染源附近首先应选择配置(C)的树种。A.抗性弱B.抗性强C.吸收能力强D.吸收能力弱13.如果风向与城市街道走向一致,则由于(A),风速将比开阔地增强。A.狭管效应B.边缘效应C.涡流原因D.摩擦作用1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15.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微生物的活动,根瘤菌在(C)土壤环境下生长良好。A.pH<5.0B.pH>7.5C.pH为中性D.pH>8.5四、简答题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空间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4.城市地区光照条件有什么特点?答:光照条件的特点:①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而晴天数、日照时数则一般比郊区少。②城市地区云雾增多,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城市大气混浊度增加,从而达到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增多,而且愈近市区中心,这种辐射量的变化愈大。③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以及街道宽窄和方向不同,使得城市局部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很不均匀。5.什么是光周期现象?在园林花卉生产中有什么意义?答: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意义:①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度,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日照植物。②光周期不仅对植物的开花有调控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许多木本植物的休眠和生长,特别是对一些分布区偏北的树种。③绽芽和放叶受光周期的控制。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光周期变化特点,在进行园林植物引种时,就要考虑原产地与引种地区光周期变化的差异以及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特性和敏感程度,在结合考虑植物对热量的要求,才能保证引种的成功。6.什么是逆温现象?在什么条件下容易产生逆温现象?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在晴朗无风、空气干燥的夜晚,辐射逆温最易形成。在城市地区,混凝土与沥青下垫面冷却较快,易形成逆温层。7.试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答:①城市下垫面的是反射率比郊区小。②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森林、草地、农田组成的下垫面要大得多,白天吸收就、积聚大量的发射热。③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含量高,形成覆盖层,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空气逆辐射也大于郊区,减少了热量的散失。④城市内各种燃烧过程和人类活动长生的热量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太阳的辐射热量。⑤市中建筑物密度,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加上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较大,排水系统发达,地面蒸发量小,同时植被叫少,使得通过水分蒸腾、蒸发消耗热量的作用大大减小。⑥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中小尺度的气象现象,受大尺度天气形势的影响。当天气晴朗无云或少云,有下沉逆温时,易产生热岛效应。⑦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还因地区而异,它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城市布局、附件的自然环境有关。8.城市小环境温度有什么特点?在园林植物引种栽培上有什么意义?9.什么是有效积温?分析其生物学意义答:有效积温:指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有效温度(即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的)总和。意义:根据各植物种需要的积温量,再结合各地的温度条件,初步可知各植物的引种范围。此外,还可根据各种植物对积温的需要量,推测或预报各发育阶段到来的时间,以便及时安排生产活动。10.试解释温周期现象和Hopkins定律,并分析其意义。答: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节律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较大更利于植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的提高。Hopkins定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纬度每向北移动1度或经度向东移动5度或海拔上升124m,生物的物候期在春天和夏天初各延迟4d,而在秋天物候则提前4d。意义:由于植物的物候期反映过去一个时期内气候和天气的积累,是比较稳定的形态表现,因此通过长期的物候观察,可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季节性变化同气候及其他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作为指导园林生产和绿化工作的科学依据。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11.试分析园林植物在夏季对温度的调节作用。答:①植物一方面可阻挡太阳的热辐射,另一方面又可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②物对热辐射的遮挡和蒸腾消耗热量,植物覆盖的表面接受到长波辐射比建筑材料铺装表面低得多,温度也低得多。③市地区大面积园林绿地还可形成局部微
本文标题: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49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