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设计无锡市新开河实验小学陆婧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造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创新。1998年江泽民主席在与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们共商发展大计时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其中,动手实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以图形学习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操作实践,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一、通过操作,发展形象思维动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儿童在小学阶段,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对外部事物以图像把握为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直接感知和体验事物,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中,讲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紧紧抓住“看”、“折”、“做”、“画”这四个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看”,就是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实物。一方面,让学生自带一个实物进课堂,比如牙膏盒、药盒等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盒子;另一方面,教师利用教具实物、习题中的图形让学生具体感知。“折”,就是让每个学生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先用笔写出“上”、“下”、“前”、“后”、“左”、“右”等六字,表明六个面,接着让学生拿出剪刀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图形。然后再折一折,将展开前后的六个面的位置比较一下,教师再利用教具展开图让学生辨一辨六个方位。这样,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一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做”,就是让学生做长方体。可以利用教科书后的长方体平面展开图,让学生独立做一个长方体,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认识。还可以对所做的形体做一定的要求,如:要求底面是正方形,也就是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比较特殊的长方体。“画”,是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看一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由于大纲已不再要求学生画立体图形,所以只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通常把长方体上看不见的面的棱画成虚线。教师经常在黑板上用画图来解题,或让学生看图,潜移默化,学生独立解题时往往也会利用画图来思考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就展现在面前,再让学生想一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一系列特征,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看”、“折”、“做”、“画”过程中获得知识,印象深,记得牢。所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接触实物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二、通过操作,培养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在科学发现中是最受器重的因素,儿童时期的思维特别具有发散的特征。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能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思维贯通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独创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从生活和客观事实出发作出预测或假设,推断和概括,进行逻辑思考,并鼓励学生扩散式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或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肯定。例如,在五年级第九册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可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来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前面已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利用“割补”、“旋转”和“拼合”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根据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推导出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学生利用手中的梯形(事先准备的纸制图形),采用多种方法,自己动手去剪、去拼。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能想出多种方法,如下图: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维中,想出不同于书上、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推导方法,从而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三、通过操作,激发合作精神图形学习中能比较容易地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获得空间上的感知和直观的经验。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小组合作与讨论。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思维创造过程中同样显得很重要。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发挥群体协作功能和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组织小组学习交流机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解决问题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也有益处。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后,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完成——“怎样求出一个土豆的体积?”给学生的模拟工具是火柴、煤气灶、一个锅、案板、台秤(或天平称)、刀、尺子、长方体的玻璃缸、一些线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中各抒己见,想出了这样一些方法:一、称土豆的重量,然后削出一个棱长为一厘米的正方体形状的土豆,也称出它的重量,用原土豆的重量去除以一立方厘米土豆的重量,就可以求出土豆的体积。二、在玻璃缸内盛满水,把土豆用线拴住放入,部分水会溢出。在把土豆拿出,玻璃缸内水面下降。量出玻璃缸内的长、宽以及水面下降的高度,这三个数据的乘积就是土豆的体积。三、把土豆煮熟,挤压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和高(或棱长),就能求出体积。这些方法设计出之后,可以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可行,怎么具体操作。学生想出的方法用到的知识都是他们已经学到的,有的甚至不是本单元的知识,或者是极有创意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是在积极创新,也是对旧知的一种极好的复习巩固——既复习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又使学生自己发现了一些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举多得。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创设一个利于探究与合作、实践操作性强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受到一定强度的信息刺激,从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造的积极主动性。在这里有探究自由、激烈争论、允许出错、鼓励求异、表扬创新。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创造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很难有所作为。爱迪生1300多项发明,无一不是亲自实践操作的结果。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他们去完善、改进、探求和创新。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就可以从动手实践开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有所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藏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就让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活动的乐趣中,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1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