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关键词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关键词(专题讲座稿)——例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蔡冬梅《论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见贤思齐,向名师学习,是我们年青教师的一致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在用一辈子的学习来准备上好一堂课。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教学的路上,我虽然已经摸爬滚打了20个春秋,不敢说自己就已经能够上好了一堂语文课。正如有的诗人“有好句无佳篇”一样,我在教学的路上只是有了一些粗浅、零星的感悟而己,所以,在此,我只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用几个关键词来例谈一点对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我讲话的题目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关键词——例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关涉到教师的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怎么为学,怎么做人吧”,即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先得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关涉到教师的学生观,看老师能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流向;还关涉到教师的读写反思与经验总结,能否做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提升。这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语文课堂,我远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很难说好,故避而不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很小的话题,说来无非是课前准备,课中演绎,课后练思这样的三个过程。把这三个过程做好,就算得上是上好了一堂语文课吧!这是一个平面的、线性的语文课堂,较好把握,也不难理解,我便捡个便宜,从这儿说起,借助八个自以为是的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吹吹牛,望大家斧正!一、课前准备1、视野我以为,一个语文教师的眼界应该开阔,要多做一些资料积累的工作,这样备起课来便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我的教学研究里,有这样的一个工作,那就是对“教学案例与资源”进行有序积累。如:上朱自清的《春》,我便有这样一批索引资料:《生命的赞歌》于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1期第13页《导读,从有效的朗读指导出发》——重演《春》的美丽金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2期第20页《春》教学实录吴献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7-8期第65页《预约“意外”,衍生“精彩”》《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第19页《春》教学设计樊丽英《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第31页《巧妙穿插解疑难》何相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第24页《如何品味语言》廖贤枢《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01期第27页《语文教师要善于独树一帜》徐长林《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11期第21页有了这样的视野,我们还用担心备不好课吗?还用担心没有新意吗?2、创意网络的发达、杂志的丰富、书籍的充实,使得我们备课不再是一个难题,当然,这也为教师的偷懒种下了祸根。我反对照搬别人的教案,我主张有自己的教学创意。我所说的创意,就是说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整合信息的基础上,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情、学情的教学案例来。这样的创意,缘于教师独道眼光,要求教师能找准一个好的教学支点,抓住一两个主问题,带动全篇的学习。这样的创意,往往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余映潮语)这样的创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成功的喜悦。如:讲《观舞》,我抓住“舞”这个牛鼻子,用“舞的引入”、“舞的感知”、“舞的品味”、“舞的迁移”一以贯穿。我从“学法体验”的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艺术性改写”、“对比式评说”来上诗词诵读课。我用“轻松走进,踏实走出”的方法,组织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用“开拓视野,细化操作”来组织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我用“答记者问的形式”组织作文教学评讲课我用“诗词经纬”与“击鼓传花”的形式,上诗文背诵复习与指导课。……这样的创意,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由于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适合班级的,因而也是最好的。二、课中演绎3、自然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往往有一、二、三、四这样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的设计容易出现简单堆砌、不便操作的现象,最让无法忍的是刚刚开课,便无端出现一个“认读字词”,“作家背景简介”。这里的自然,是指时间的分配合理,过渡无痕引领,各块知识间自然融合。更是指教学板块的推进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与阅读期待。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集体备课中,我们设计了:“借标题说主题”、“按小说情节四步概括情节”、“说说插叙的妙用”等教学环节。4、丰美所谓丰美,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语文味道,极具美感,形式多样又主次分明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大面积,长时间地占有课堂,让课堂生机勃勃。我常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一些活动:如:读的活动:讲《安塞腰鼓》,我对课中材料进行了改编式的艺术化处理,让全体学生分角色演读。我也常在课中充当朗读向导,让学生们在我拉指引下分块朗读前行。说的活动:讲《乌篷摇梦到春江》时,我说“富春江的景色是别具特色的,然而景色之美,还靠导游一张嘴!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为了吸引游客,你将如何向游客进行精彩的解说呢?下面把我们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竞争一个景点,请各小组推选最佳导游,借助文本与想像(三分想像,七分真实),帮他设计好解说词,准备参加竞争。……”演的活动:在《变色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分角色演读,在学完《威尼斯商人》后,我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公输》,并在教室上演。(剧本在博客上发表)评的活动:在阅读课上,我常组织学生进行“读、注、议、评”活动,在作文评讲课上,我组织了答记者问式的作者、代表、组员、老师的多方互动是评点活动。这样的活动,不宜过多过滥,它往往出现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因不同的活动,可以产生不同的课型,如说读课,写读课,演读课,练读课,品读课,评读课等等;有不同的活动,课堂也就有了不同的美感。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活动,一般不是独立进行的,往往是交互穿插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5、激情面对情感丰富的文本,面对朝气蓬勃的初中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是不言喻的。我们常听人说,有的老师往台上一站,举手投足之间就像一个老师。这里面恐怕跟激情有很大的关系吧。那么,语文课堂的激情是什么呢?我以为是老师那满含的微笑,是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是那脱口而出富有才气的谈吐,是那信任与鼓励的眼神,是那会说话的手势,是那忘情的、会心的、痴迷的投入……本期我在这样为自己寻找语文课堂的激情:我拜读黄波老师的《恋上你的课——幽默教育,教师魅力四射的秘诀》,打磨自己的语言,力图让它变得幽默。我随时注意自己的手势与肢体,让它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情态。我变着声部,满怀激情地为学生变读《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演,有时候,教师的教学激情,还在于能够精心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置三个左右的教学高潮来,用一波三叠,富于美感的课堂来,体现着对学生的深切的关怀。如:在讲《安塞腰鼓》时,我营造了逐级提升的“画面变读”,“美文扩读赏评”,“全文分角色表演”三个教学的高潮。6、机智语文课堂呼唤教师的教学机智,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更呼唤教师的教学机智。这里的机智,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课堂上临时的急中生智,能显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我以为,教师的教学机智应该包括一堂课的短效机智,也包括一个阶段教学中的长效机智。一堂课的短效机智,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它可以是教师如何接近学生,可以是巧妙地设计导语,可以是智慧地进行对话,可以是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回答,也可以是无痕地设置过渡与引领,还可以是聪明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在作文评讲课《紧盯评价标准,营造作文亮点》课前的开场白——这节课将全程录像,请大家课堂上,积极的发言,认真的思考,踊跃的参与,将为我们留下美丽的瞬间,好不好?(用潜在的奖励吸引学生)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用心研究一下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几个学年内的教学中的长效机智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个开始接班时,学生对自己还挺感冒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学生便开始厌倦了,淡漠了,甚至是逆反了。应该说,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保鲜,让师生间出现了审美疲劳。怎么进行师生情感保鲜呢?我在本学年有意识地进行了如下尝试:用风趣的自我介绍迎得第一印象(见博文《开学了请亮一个好像》)→“……我对你”的书信交流与深情的回信加深三方了解→不断地创新阅读与作文课型,避免单调乏味,让学生对自己佩服→利用家长会、活动等展现自己的才情,吸引学生→组织看电影、听音乐、课本剧表演、击鼓传花背诵、情境剧表演、主题阅读、答记者问作文、作文快报等调节补充情感养分。这样一连串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既熟悉,又捉摸不定,既清晰又有点朦胧的师生情感中生态地前行。我建议在师生情感出现疲劳症状的老师不妨在情感保鲜上动动脑筋!三、课后练思7、余韵一堂课上完了,教师不能夹着书一走就算完事了!语文的课堂教学也需要作业,也呼唤训练。只不过语文的练习应该有语文的味道。我以为语文的练习应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所以我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作业设计中有雅词摘抄、名句积累、精段记诵、文法学写、快乐读写等积累式的任务。同时,在我的课堂上也不乏素养形成式的任务。如学《变色龙》后,补写想象作文《广场事件之后》,学《我的叔叔于勒》后,发挥想像,表演《那个人像于勒》的课本情境剧,学《戏剧单元》后,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公输》,学完九上诗词后,我教学生画诗词经纬,组织学生用“击鼓传花”的形式检查背诵,学完《香菱学诗》后,我组织学生看《红楼梦》,并看电影《红楼梦》片断,学完《安塞腰鼓》后,我组织全班学生设计朗读,并进行全班演练……8、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经历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亲身体验后,我们往往会获得一些深切的认识,这时,我们便可以写教学反思了。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现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写教学反思可不拘形式,可以是在上完某课后,随即在教案后记下的一些零星的感受:如教学程序的创意叙说,时间分配的处理,课中活动的调整,教学亮点的呈现,新的发现与思考,教学案例的再次简化设计等。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将用过的教案保存下来,便成了一个很好的资料库。这样,下次再进行同篇课文教学时,拿出来参考,就会很快找到感觉,少找弯路。(我一直保有写课后反思的习惯,变学校要求写为自己主动写。因而我也有了保存旧教案的习惯,我保存了参加工作来的所有教案,它们成了我个人的又一资料库。)正像学无定法一样,教无止境!我将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实践去体悟怎样上好一堂课!
本文标题: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关键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6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