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1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比较宽泛,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新增的经济主体(经济组织)和机关团体、公用事业等非营利机构对会计人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比例较高。据有关部门统计,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仍是未来社会最受欢迎的人才群体之一,事实上会计人才需求量也一直排在各地人才市场需求的前十位。从人才需求单位来看,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全国4300万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的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专业银行基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会计电算化人才。从岗位层级看,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学历层次需求不高、且相对需要人数多,成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目前我国基层会计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市场对既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制度、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基层服务与管理人员的需求呈现大幅度增长。从各地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学历需求看,社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超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会计电算化高职人才的社会需求不仅当下旺盛,而且前景看好。2就河南省而言,中部崛起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以及企业改革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对会计电算化人才有着较大需求,省内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多以吸引本科以下学历人才为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普遍受到企业青睐。另外,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将需要大量的本科以下学历的财会人员。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是提升管理效率和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将有很大提高、管理将更加规范、商品化会计软件更加实用、会计软件的标准更加成熟规范,会计电算化人才将成为现代会计队伍的主体,河南省现有在职会计电算化岗位的人才多数是通过短期培训或相关专业转型而来的现状来看,接受过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型、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这种旺盛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是我们办学的方向和动力,也是办好会计电算化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二、专业建设基础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始建于2005年,经过六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教材建设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现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1.以“双师型”为特征的师资队伍初具规模从2005年起,通过引进、培养、进修、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和以老带新人才建设路径,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专兼结3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比例为30%;“双师”教师14人,比例为7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人,比例为45%。近年,学院着眼于整体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对教师个体实行错位发展,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相对分工,优势互补。同时,积极从企业引进财务管理精英人士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处于同类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较高水平。2.构建了体现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引领,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与业界专家结合,不断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了体现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为根本、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注重知识、技能、态度相统一;同时,专业课程坚持开放性和动态性,把业界对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和学生后天迁移化发展统一到课程建设之中,专业课程体系日益完善。3.建立了保障实训教学的校内外综合实训平台从2005年起,分三个阶段投资60多万元,用于财经实训中心内部硬件建设,先后建成了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室等,形成了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撑,使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功能达到较为完备的水平。以此为基础,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河南天马会计师事务所、河南天海电器集团、河南同发纺织有限公司、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永达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并4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10个,保障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实习、专业教师实践进修的需求。4.初步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经过几年探索,初步构建起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财会工作岗位需要的合格财会人才”为目标,坚持学院培养与大学生自我培养双结合,以强调大学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为重点,完善了大学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路径和达成向度,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较为成熟的特色模式。5.打造了着眼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民生工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视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会计岗位技能训练,坚持“双证书”制度,为学生实现就业铺就“绿色通道”。同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不仅建立了多个能够满足实践、实训、实习等教学需要的基地,而且积极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成为毕业生的就业基地和窗口。近年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达90%,且就业质量及层次不断提高。三、专业建设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河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创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水平,大力培养高5素质技能型财会专门人才,带动区域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及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本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适应财务工作服务、管理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财会人才。2.建设目标以“培养适应财会工作岗位需要的合格财会职业人”为专业建设理念,依托河南省豫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集团,继续探索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强化“政校企行合作”,加快推进“产学研创结合”,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构建工学结合课程模块,在校企之间形成内在良性互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力度,聘请业界精英和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坚持“一体双翼”(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兼顾五年一贯制、中职教育,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模式,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到2013年,把本专业建成有相对专业优势,有较好业内口碑,社会认可度较高的省内知名专业。四、专业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继续积极探索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改变传统教育侧重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对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弊端,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依靠学院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的特色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6培养为主线,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块,使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教育、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衔接,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具体讲,“双培养模式”包括:(1)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以“做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为中心,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依托,以“闻、见、练、战”相结合的四层次手段为保证,以成功心理激励为关键,结合学校培养,实现综合培养大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2)学院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学院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维模式,突出“是什么、如何做”;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立体化课程模式和立体化教学模式为主体,以三形态课堂体系为依托,以四层次教学手段为保证,以双循环学习体系为关键,综合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成本计算、审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的合格财会职业人。①课堂模块(三形态):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为基础为依托为关键理论课堂实习课堂社会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实训)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堂特色。第二课堂作为校内的实训课堂,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7力。第三课堂通过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及时、密切,最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②教学模块(五手段):案例+情景+互动+实训+导师。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突出案例、情景和互动教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结合专业技能课进行实践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导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对学生在专业职业技能学习中进行跟踪指导,导师由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③教学手段(四层次):会计电算化专业采用“讲、见、练、战”四个层次教学手段。“讲”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适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见”是指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性理解工作过程和工作技能,也是学生在自我培养中通过观察身边的案例增强自身感性理解工作过程和工作技能的基本环节;“练”是指学生通过专业实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战”是指通过学生顶岗实习,使其具有实战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④学习模块(二循环):认知财务——体验财务——实践财务——再认识财务——再实践财务——熟练掌握技能。学习模块突破以往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忽视学习方法改革的弊端,根据专业特点,创立二循环学习模式,通过第一次理论学习使学生认识财务,通过第二课堂体验财务,通过社会课堂实践财务,具备了初步能力。通过第二次理论学习,再认识财务,通过社会课堂再实践财务,最终掌握职业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8实践操作能力弱,眼高手低,是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学生技能操作是否扎实,实践经验是否丰富。针对企业用人要求,要不断健全实践性教学模块,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职业理念,练就职业技能,实现由一个学生到一名合格职业人的转变。在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2.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使之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强化学院与基地的紧密联系,建立以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有机互动、优势互补机制。(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新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1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1个、ERP沙盘实训室1个多功能实训室1个。这些实训室具备进行会计基本技能、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监督实操训练的功能,配置必备的实物及工具。学生毕业前进行综合模拟实训,通过实际业务的演练,系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零距离上岗所需的专业技能。为毕业后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专业建设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为使学生尽快适应专业岗位环境,与专业对口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产教合作教育集团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使学生在9
本文标题: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58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