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商贸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9月8日二〇〇九年四月商贸物流业是徐州市实现“两大中心”建设的生力军,是“三大基地”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打造商贸物流千亿产业的意见,实现资源型城市平稳较快转型,促进商贸物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培育和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1年。一、产业发展现状(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市场流通体系有待优化和提升,在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二是零售业聚集度和品誉度有待提高,大型连锁企业、大型商业设施和全国规模等级的批发市场偏少,布局偏散,徐州应有的商贸能力尚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三是新型商贸物流业态有待发展,批发市场仍然处于市场初级发展阶段,传统物流业态仍占主体地位;四是高效率、低成本、增值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五是现代物流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较少采用;六是物流资源利用率提升空间较大,现有物流产出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能力;七是产业互动能力有待加强,商贸物流产业与机械制造业、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互动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八是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有待拓展。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流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统筹主导产业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改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功能,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贸物流服务特色,塑造商贸物流产业形象,拓展商贸物流辐射范围。发挥规划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综合作用,加速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格局,为徐州市经济腾飞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使徐州市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主导型城市。(二)发展目标1、商贸业(1)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到2011年,徐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9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4%。2-3家商贸企业进入全国零售百强。(2)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彭城广场中心商圈、新城区商务中心和金桥及高铁新站商务中心三大中心商圈基本建成,发挥重要的功能性商贸作用。(3)农村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资料可信流通渠道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流通体系初具规模,农产品“卖”难问题初步解决。(4)大型专业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专业市场四个平台建设既“国际化采购平台”、“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城市生活服务平台”和“市场创新引导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期。规划期末,10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发展4家左右,1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达到20家左右。2、物流业(1)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全国一级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的物流基地(园区),物流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物流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到2011年,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市区物流配送率达到50%以上,农村物流配送率达到30%以上。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2)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完成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级物流体系构架;形成比较完善的为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体系,形成服务便捷、配送增值的城市生活性物流体系。(3)物流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行业物流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第四方物流等新型物流形态逐步形成,规划期末,培育发展2-3家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电子商务技术得到普及和应用,物流业高、中、初级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物流规范化运作开始和国际标准接轨。四、重点任务(一)完善商贸业服务消费功能1、“做大、做强、做美”城市商业中心彭城广场市级商业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新城区商业中心、金桥及高铁新站2个市级中心基本建成,铜山商业中心、贾汪商业中心、九里商业中心、鼓楼商业中心、金桥商业中心、云龙商业中心和泉山商业中心等7个区级商业中心形成规模。结合商业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和形成在全国有知名度的2-3个百强零售企业和2-3条特色商业街(区)。通过“127”商业中心建设,树立城市繁荣和商业兴旺的良好形象,形成城市商业发展骨架,起到引领消费、创新消费、扩大消费的作用。2、“做精、做细、做实”社区商业中心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宗旨,狠抓“20515”社区商业建设工程。在总体规划40-60个社区商业中心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初步建成20个社区商业中心,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便利消费、步行1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一站式”消费的社区商业服务。规划期末,建成4-6个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商业中心。(二)推进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1、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1)加快农村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增强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规划期末,实现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展采购联盟和第三方配送。(2)全力构架“店、站、中心”服务网点。一是在相对分散居住的农村,健全农家店和其它小型商铺;二是在集中居住的农村,发展农村社区生活服务站;三是依托村或镇级经济组织,发展以流通增值为主线、以生产和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3)强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完善以农家店为主体的网络服务,推进“一网多用”,发挥商品销售、服务代理、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2、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农用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增强农资配送体系的保障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保障和技术服务的社会功能。整合资源,以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据,建立农资消费终端站点,完善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综合服务功能。依托九里综合物流基地(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规划期,整合市域生产资料供销部门和物流资源,建设2-3处农村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发挥徐州市农村生产资料消费主渠道作用。3、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1)完善产销对接系统。建立以农村专业合作社,村、乡(镇)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产品卖难问题预警和产销对接系统,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集约化。在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191家、农村经纪人10万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规划期末,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250家、农村经纪人达到12万人。(2)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完善特色鲜、功能强、渠道广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技术能力和流通增值的营销能力。积极支持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各乡镇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充分建设有形和无形市场,做到“一乡一品一市”的产销渠道。大力提升江苏淮海蔬菜批发市场和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规划新建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接贾汪区蔬菜,邳州的银杏、大蒜,新沂的花卉,丰县的果品、蔬菜、林木和畜禽,沛县的优质稻米等特色农业发展。(3)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4)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建设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把农产品增值加工的某些环节前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经济组织,甚至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三)打造专业市场四大“平台”1、国际化商品采购平台充分发挥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及食品加工业的产业优势和特色,重点建设淮海食品城、徐州机械设备及其配件市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支撑作用,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建成徐州市国际化的商品采购平台。2、淮海经济区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充分利用徐州市“五通汇流”的交通优势,积极保持日用工业品、建材、钢材、五金电料等批发市场的发展优势,重视纺织、文化音像书报杂志、计算机、药材药品、通讯器材等淮海经济区市场发展薄弱行业,积极培育市场新的增长点。3、城市生活类批发市场服务平台积极强化八里家居市场带建设,积极开拓花卉市场等城市生活类市场建设,完善专业市场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4、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构建政府对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促进大型批发市场从交易基础服务功能向物流商务服务功能、信息中心服务功能乃至需求组织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从有形市场向“有形+无形”市场的创新发展,实现批发市场传统收益向创造型收益业务模式的根本变化,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呈现“地区--跨地区--全国--国际化”扩展态势。(四)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1、建立三级物流发展体系建立、完善三级层次物流结构建设。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徐州市物流需求源特点,确定徐州市物流结构布局为:围绕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既要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功能园区,又要发展由单一物流企业经营的物流中心、配送,形成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2、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依托产业基础的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围绕为工程机械、光伏产业、钢铁冶金、食品加工等制造业的做大做强,着力构建三级物流结构体系,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互动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3、大力发展枢纽型物流业依托公路、铁路、水路的枢纽作用,积极构建综合性的物流业集聚区;打造新型临港产业,构建区域性航空货运物流集聚区。4、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强粮食、煤炭、重要矿产品、钢材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能源和原材料物流体系,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需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医药、食品、烟草、出版物等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依托商品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服务于大型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集聚区。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加快建立快递物流体系,方便生产生活。推动汽车、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专业化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化学危险品物流的安全管理。5、积极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大对宏康物流、丸全外运、香山物流等已具现代物流企业雏形的物流企业以及江苏宝通物流、新长江钢材加工配送物流等一批在建大型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淮海经济区的龙头物流企业。(五)推进物流基础平台建设1、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重点是对物流园区未来物流网络的整体布局,对物流业发展所依托的基础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和整合。2、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涵盖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等三级物流体系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和相应的硬件平台。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物流行业公用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3、物流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物流政策平台着重于政府政策导向方面的配套建设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保证。(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徐州市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等重点产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加快徐州市第三方物流的快速
本文标题: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75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