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主题线索过程历史特征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挽救民族危机)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新思想萌发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被动——主动选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5)从甲午中日战争后——辛亥革命时期(1895——1915年)辛亥革命后(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后)考纲原文呈现考纲解读新文化运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兴起概况主要内容评价政治经济思想袁世凯复辟帝制;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①提倡,反对愚昧与专制。②提倡,反对旧道德。③提倡,反对旧文学。积极作用局限性标志、代表人物、领导阶级、中心、指导思想;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民众觉醒;文化转型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尤其是青年学生)科学与民主新道德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兴起概况主要内容评价政治经济思想袁世凯复辟帝制;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积极作用局限性标志、代表人物、运动中心、指导思想;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民众觉醒(尤其是青年学生);文化转型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P56自我测评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2、就新文化运动中出现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东西方文化?这种说法不正确。新文化运动虽然有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传统思想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其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甚至迷信的东西,继承其合理的、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有鉴别的,有选择的学习,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闭关自守和全盘西化。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A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A改造愚昧与专制的社会状况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材料型选择题,请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认为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B学习思考P53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就是要恢复封建时代儒学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本质上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2012年广东文综,39,题)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练习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2)请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恩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变化:从学习西方军事等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4分)原因:(1)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2)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3)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4)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4、(09年浙江文综,38题)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1)“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开放的、务实的和富于科学精神的新青年。(2)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民主科学——指导思想;新道德——实行民主科学的前提;新文学——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5、(2008年海南高考32题)据材料回答问题(8分)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chóu,以前)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3分)。性质:是非之争,进步与倒退之争(2分)。态度:坚信文学改良正确,不容讨论(1分)。陈独秀认为改良文学以白话文为正宗,不容讨论。我们该如何辩证地看待陈独秀的这种观点?分析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背景为:民族危机严重,袁世凯帝制复辟,尊孔复古。积极:反对文学革命的势力强大,这种态度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了积极作用;消极:但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态度偏激),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倾向。(口号:打到孔家店)
本文标题:新文化运动复习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83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