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渡头》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1.【试题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试题解析】•B项“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分析不当,更多的是“我”为渡夫说出那样的话而震惊。•C项“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错误。•E项“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错误。渡夫并没忘记昨夜的事情,作者看他主要是被“他”洒脱淡定的表情而打动。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试题答案】•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从渡夫与“我”之间直率的对话,并主动留“我”在船上住一宿,可看出他的坦诚热情和乐于助人;他也直接表达了“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他不愿给北佬兵当苦力以及在风霜雨雪中坚持渡船•③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他尽管抱怨老天不公,但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从他唱的歌声中可以看出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试题考点】分析概括小说情节及其作用•【试题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第一人称及其作用);•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故事的开头);•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故事的展开);•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行文风格)•(每答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试题考点】探究小说结构安排(换一种提问方式:结尾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效果?)•【试题解析】小说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结尾,主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歌声作结,在结构上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使得小说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分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在小说主题上来看,表达了渡夫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试题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打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一个人的仪式》•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内容: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分),•结构:暗示题旨(1分),设置悬念(1分),引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分);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无人来访相照应(1分)。(意思对即可)2.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默哀时的场景,请简析其表现特色。(4分)•表现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表达效果:营造了凄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指出其中的三处。(4分)•①作者对夏氏父子、陈子龙的崇敬仰慕和人们对英雄的不了解不熟悉;•②清代对夏氏父子墓的保护和当代荡湾村民盗掘墓穴、损毁文物;•③英雄之墓的冷清和才子之墓的热闹。4.本文以“一个人的仪式”为题,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6分)•①作者用“站好、垂手、阖眼、默哀”这样简单而肃穆的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对英雄行为的肯定、对英雄精神的赞扬;(第五小节,第七小节)•②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为无人拜谒英雄而痛心、为人们漠视英雄而悲伤;(第三小节,第十小节)•③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效益、追逐热闹的行为的否定和批判;(第九小节)•④“一个人的仪式”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如何准确公正地认识、评价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第五小节)•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垂向大地的杨柳•11、概括丰子恺“回到我们生活中来了”的具体表现。(4分)•上海地铁开行丰子恺文化专列,在拉手和车壁上印上了先生的漫画和哲语(1分,答出前后分句即得1分);•丰子恺画作被用作“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网络世界中丰子恺广受追捧;•他的画在拍卖市场上已是天价;•丰氏温厚家风代代递传。(4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四点给满分)12、解释第(2)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文题暗示“杨柳”与丰子恺关系密切,丰子恺曾经写有名篇《车厢社会》,所以把他的漫画和哲语印在拉手和车壁上显得比较合适;•车厢是社会的缩影;•先生的画对人们的精神或心灵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清朗许多罢)•表达作者对转变戾气横生、信任缺失时风的期许。(4分,每点1分)13、第(8)段中引用叶圣陶对丰子恺画的评价,有何作用?(6分)•高度肯定丰画的艺术价值;•用叶圣陶的话说明丰子恺秉持贱卖原则服务大众精神的可贵;(呼应前文)•为下文画作受到读者喜欢代代相传作铺垫。(启发下文)(6分,每点2分)14、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垂向大地的杨柳”的丰富意蕴。(6分)•丰子恺最喜欢画杨柳,还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杨柳》;•垂向大地的杨柳比喻先生的画,影响深远,深入人心,画能穿越时空,温暖后人心田,洗涤后人心灵;•用垂向大地的杨柳比喻丰子恺高而能下不忘本的品质,表达对作者的敬仰和怀念;•杨柳是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希望中国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传。(结尾部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得6分)
本文标题:《古渡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4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