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地理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起来更有逻辑性,如何做好高考地理呢?选择题一般都怎么样来选呢?,很多时候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也有一部分是在综合题目下设的一个小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审清题干立意,明确其表达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等,联系相关概念、原理及规律等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评价,对比备选项异同得出结论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原则。其基本步骤如下:①认真审题、排除干扰、找准关键词(注意题干中易迷惑和导致粗心的关键字词,如方位、最、首、不正确、错误等);②先易后难,提高效率(对较难题目及肯定选项做好标记以备回头时缩小范围);③注意选项中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④对难度较大的题采用“排除法”(将可确定的错误选项去除,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逐个击破);特别是对多层含意选项的叙述要注意前后照应,整体把握,不可断章取义等。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特点: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但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典例导悟】(2009年山东卷)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二、组合排序型选择题特点: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①时空组合类排序: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②逻辑性组合类排序: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典例导悟】例1(2009年江苏卷)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例2(2009年上海卷)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三、归类型选择题特点: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要求对所列地理事物进行归类。通常题干分类标准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自己分析确定。宏观所罗列的地理事物,找出并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掌握的标准归类所罗列的地理事物,对应选项找出答案。【典例导悟】(2009年天津卷)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读图5,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C.技术、市场D.交通、能源四、推理型选择题特点: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审清题干叙述,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关系(如从属、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等),明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原理、规律将选项与题干组合,分析推断与之相符的最佳答案。【典例导悟】(2009年宁夏卷)图1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1、1650—1780年该区域()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2、进入20世纪该区域()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五、比较型选择题特点: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题干明确而选项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二是选项明确而题干要求从不同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相;【典例导悟】(2009年宁夏卷)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鲜切花生产国。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的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六、图文材料型选择题特点:这是综合题的一种转型,难度适中,关键是运用图文材料对信息进行获取与整合,借助所学地理规律与原理分析推断其相互关系,需要有较强的第六空间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方法技巧见专题),借用相关原理解答题目,解题前先宏观地浏览一下选项对分析角度的提示,特别是文字内容复杂、空间较强的无图考图选择题,尽量将图文转换,采用以图释义法解决。【典例导悟】(2009年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七、配对型选择题解题指引特点: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包括题干和与之相配的多个选项。题干与选项的数目可以不等,且选项选用次数也不固定,但每个题干只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做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导语叙述,它是题干和选项配对的依据,有时也说明选项被选次数。首先应细看指导语,明确题干与选择配对的关系;其次对备选答案都要思考,理解含义并按其本质内容加以区分;然后将问题与选项对照,从中找出最佳答案与之配对。【典例导悟】(2009年福建卷)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ⅠB、ⅡC、ⅢD、Ⅳ4、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八、常用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方法1、排除法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方法4、选优法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方法5、比较法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选择题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6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