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日韩台文化产业发展调查及对我国的启示戚成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指导教师:程勇目录前言.....................................................2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中的日韩台文化产业状况分析...............4日本..................................................4韩国..................................................6中国台湾..............................................8文化安全视野中的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9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分析..................................9以唱片业为例解析文化产业的发展.......................12以成功偶像剧制作为例解析影视业的发展.................15我国游戏业的发展状况与国家文化安全保护...............20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状况与国家文化安全保护...............21我国影视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保护...................23总结....................................................24前言全球化发端于西方的一体化进程。最初体现在政治领域,首先由法国倡议。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此后又经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等阶段,1965年6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西欧一体化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北约”)各领域。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成为世界一极。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带动下,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在不同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也积极加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缩短了区域间的距离,将各国维系成一个关系体。我国加入WTO、实行全面开放政策,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对外开放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比如是几年前,英语还未大范围普及时,国人尚不曾听说可口可乐、麦当劳,随着扩大开放,大量洋品牌、洋文化在中国风行起来,衣食行用无处不见。以致造成年轻一代淡化、漠视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80后”们是穿着外国名牌服装、吃着西方快餐、说着英语成长起来的,却常常不能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流畅背诵几段古典文学名篇。他们是共和国未来的建设者,拥有这样的文化背景着实令人担忧。在东亚、东南亚地区,除去欧美强势文化伴随强势经济涌入的原因,日本、韩国近年来在该地区的文化方面的主导作用已日趋明显,甚至开始超过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些地区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是东亚文化圈的核心,然而受日韩文化输出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正在被削弱。如果说一百年前是一个用坚船利炮进行武力侵略的帝国主义时代,那今天就是一个用文化进行文明侵略的“文化帝国主义时代”。文化侵略对一个国家的危害远远大于经济上的掠夺,它损害的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精神,一个民族的存在之信念。然而,“国家文化安全”理念的提出在国内学界至今已有十几年,却仍没有被当做相关研究的视角和相关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导致我国的文化主权受到损害。例如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发达的文化产业对外进行文化输出,一方面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增加了对外贸易收入,另一方面扩大了对外的影响力,宣扬了本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例如美国生产了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60%的广告节目。发展中国家75%以上的文化产品来自美国,而美国市场上的外来文化产品只占l%至2%。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世界的5%至6%,但放映时间占全世界总放映时间的80%。这就为美国宣传他的霸权主义、美国精神和对外输出民主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这警示我们,如果对国家文化安全不予以足够重视,将有可能在未来丧失文化主体地位!本文以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从整体上概括分析了日韩台地区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的策略,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下面将分别介绍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中的日韩台文化产业状况分析日本日本是亚洲最大的文化产品输出国。由于该国拥有先进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极强,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堪称一流,因而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游戏产业并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日本游戏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发展,先后经历了街头游戏机、家用游戏机和掌上游戏机等几个黄金时代。日本由此建立了健全的体制和高度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模式,其国内经过三十年的激烈竞争,游戏主机制造商只剩下任天堂(Nintendo)和索尼(Sony)两家公司。日本国内为消费游戏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东京每年都举办国际性的“电玩节”来宣传和推广最新的产品;遍布市区的游戏厅和家庭必备的游戏机为人们提供了游戏场所。为了保持产业的活力,日本国内通过技能培训、高薪等手段培养和吸引了大批软件业人才,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经过30多年耕耘,游戏业终于成为第一文化产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在GNP中占有1/5的重要地位。据统计,1998年全球电子游戏市场硬件的90%,软件的50%以上均牢牢掌握在日商手中。全球市场的垄断经营为他们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任天堂的员工总共不到1000人,人均创纯利润约合80万美元,堪称世界之最。1998年度,任天堂的净利润为858亿日元,约合8.03亿美元;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5400亿日元,即50亿美元左右,净利润将达到820亿日元,约合7.67亿美元,其产值和效益一度超过丰田汽车公司。日本数字内容产业协会公布的“2003年日本数字内容白皮书”指出,2002年度日本全年数字产业市场产值达2兆573亿日元,较前年度成长8.1%,其中网络游戏产值大幅成长四倍,幅度最为惊人。根据这份白皮书指出,2003年日本数字内容产业共分为音乐、游戏、电影等,发展状况如下:单机游戏:4886亿日元,成长14.6%网络游戏:60亿日元,成长422.8%音乐:4318亿日元,已经连续四年下滑,跌幅11.8%电影:3399亿日元,成长13%借助游戏业,日本大量进行文化输出。上世纪80年代正是日本家用游戏机风靡我国的时候,但当时我国国内仅有几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游戏机制造企业,在游戏开发上几乎为零。而与此同时,日本的家用游戏机机型却进行着迅速的升级换代,FC、SFC、MD、N64、PS,每一代产品都从中国赚取了大量外汇,同时从文化上向青少年灌输日本传统文化思想。游戏中的人物塑造大多以日本文化为基础,这对尚不具备辨别力的未成年人来说存在相当大的潜在影响。在欧美地区,索尼公司的PS系列与微软的X-BOX系列产品二分天下,使日本拥有了极佳的文化输出平台。为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商将游戏融入东方元素来吸引欧美玩家。如以中国三国时代为主题和素材进行再创作的“三国系列”游戏和以日本武士文化为题材制作的“鬼武者系列”游戏都充分考虑到欧美地区年轻人猎奇东方文明的心理,销量惊人。但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使当地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年轻人片面地以日本游戏传达的理念来理解中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据有关报道,现在有很多的美国青少年误以为“三国”是日本历史!韩国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科技水平,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远不及日本。但韩国政府大力投资文化产业建设,提出文化立国策略,采取措施保护本土产业的发展,努力向外扩展,积极开拓海外市场。1995年韩国电影出口金额只有21万美元,2001年已高达1100多万美元。现在韩国已成为公认的文化产品出口大国,并借助文化之帆拓展市场迅速实现了经济的再崛起。日本发展了几十年的游戏产业并不能适应韩国国情,经过探索和实践韩国找到了适合本国的产业——影视业。韩国影视业的重点是电视剧制作。它由PD(制片人和导演两种职业的合并,为韩国独有)带领团队完成,所有过程都如流水线般制作,保证了协调统一和规范。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还需要大量优秀的编剧来制作高质量的剧本。各家制作公司都会举办编剧培训班进行强化训练、招募新人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为保护影视业,韩国电视台愿以高价收购国产电视剧,PD的收入也比电影导演要高出许多,大概每集可得酬金1000万韩元(约合8万多人民币);海外市场的开发也为其赚得大量销售收入:2002年,韩国电视剧出口额为1639万美元,2003年为4200万美元,2004年为7140万美元,2005年超过1亿美元大关。韩国通过出口电视剧宣传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并对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造成较大冲击。由于这些地区没有限制条款,韩剧迅速取代了本土剧,尤其对台湾电视剧产生重大打击,不少电视台由专播日剧改为专播韩剧甚至减少台湾本土剧的播出数量。由于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相关政策使我国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目前内地在引进韩剧方面比较盲目,2002年内地引进韩剧67部,2004年内地引进韩国影视剧107部,我国湖南卫视更是以每集1万多美金的“天价”购下《大长今》。而韩国政府在进口电视剧方面持谨慎态度。韩国以保护民族文化为理由在2005年只给了中国电视剧三部的引进配额。它们分别是《白银谷》、《前门楼子九丈九》和《大清御史》,这三部戏的时代都是清朝,而且并非最优秀的中国电视剧。为什么不引进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电视剧?为什么集中于清朝?其中的意图值得深思。中国台湾由于受到日韩的冲击,台湾地区为保持文化的独立性也在不断改进,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抵御外来冲击。如作为台湾影视业一大特色的青春偶像剧制作就形成了典型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偶像剧起源日本,由于台湾以往的生活片过于偏向老年化(观众面向中老年),而年轻人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影视业开始转向偶像剧的制作,一段时间掀起收视热潮。1.名家制作班底。台湾偶像剧的第一部力作是台湾著名制作人柴智屏打造的《流星花园》,柴智屏作为老牌制作人,用自己的声誉为该剧作推广,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还有五大偶像剧制作人(陈玉珊、冯家瑞、柯宜勤、张曼娜、马竞达)他们就代表着人气与品牌,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实力,加上盛名,提高了偶像剧的制作水准。2.强大的明星阵容。偶像剧的制作理念就是要将时下青年人追捧的偶像作为看点,一部偶像剧往往邀请大量明星前来扮演角色助阵,而剧中男女主角一定是当下最红的明星。3.大胆启用新人。随着大牌明星身价的提高,必然导致制作成本的提高,为了减轻成本压力,增加利润,制片人积极发掘新人,很多以后成为巨星的演员往往是靠一部成功的偶像剧一炮走红的。在新人的选拔上,则力求有“明星潜质”,即可以多方面发展,这样公司往往能够从新人身上获取更多利益。4.寻找高质量的剧本。台湾偶像剧分为原创剧和改编剧,为与日韩剧竞争,制作方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收视率。除去演员的优势外,剧本的选择就成为一颗重要的砝码。为求保险,很多制作方愿意采用当下最热卖的小说、漫画来改编,这样可以吸引原作读者,这部分人会成为一个可靠的观众群,为达到收视率预期提供保证;另一个途径是聘请名编剧。名编剧的声誉和水平都是一个重要元素,如三立电视台(SETTV)就聘请有“金牌霹雳火”之称的台湾第一编剧郑文华编写剧本;《恶作剧之吻》制作班底也相当豪华。5.各产业链紧密相连。台湾的影视业与唱片业、电视业连成一个共同体,各公司之间出于利益考虑都要联合。如一个新人的推出,影视公司会为他量身打造一部偶像剧,唱片公司则配合为其发行专辑,
本文标题: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0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