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2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2、1898年前后,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其中,《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3、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4、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又于1919年1月声言《新青年》同人“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恩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6、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的《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7、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一战线。8、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稍后,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两篇重要文章阐述了新文学应当具有的思想内容。9、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1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记录了他对先驱者命运的深刻思考;他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点染而成的。12、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13、《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14、目前学术界趋向于认为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15、《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鲁迅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16、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28年,叶绍钧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是现代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17、1933年,王统照出版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这表明他把主要精力倾注到养育他的齐鲁大地,以中农奚大有一家的遭遇为线索呈纵向展开,笔涉城乡两地,写出了“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和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画出了一幅新时代的“流民图”。18、许钦文的中篇小说《鼻涕阿二》颇有《阿Q正传》的风格,以诙谐之笔写畸形人物,展示了宗法制农村中妇女被毁灭的悲剧。19、废名在《竹林的故事》、《菱荡》、《浣衣母》等作品中,精心刻画出乡村生活的古朴、温馨、宁静、优美,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情。20、冯沅君(笔名淦女士)以《卷施》、《春痕》、《劫灰》三个短篇集,显示了与文学研究会的冰心不同的女性文学风格。21、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春桃》和1940年发表的《铁鱼的鳃》。22、小说《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23、《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其主人公是一位烟厂女工,名字叫陈二妹。24、被胡适称为新诗成立的纪元的《关不住了》,原是译自英文诗,借助英语的文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的诗语言规范,而达到了“自然”的语气。25、1920年3月,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26、刘半农的《卖萝卜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窗纸》、《无聊》是现代最早的散文诗,《瓦釜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27、1921年,朱自清与刘延陵、叶绍钧、俞平伯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出版第一本诗歌刊物《诗》月刊。28、周作人的新诗《小河》以其语言的朴素、节奏的纡徐有致,与诗之深深的忧惧情感构成张力,在当时有“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之称。29、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叙事长诗是沈玄庐的《十五娘》。30、鲁迅颇推崇冯至的抒情诗,称之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31、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主张新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32、李金发的《弃妇》以弃妇形象暗示对于人生的个人化感受、心态感觉,《有感》中作者的感受则浓缩在一个富于张力的比喻中:“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33、徐志摩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这一人生理想即是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和信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生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34、1921年8月,郭沫若的《女神》问世,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是第一部真正的新诗代表作。35、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他们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1907年6月又演出根据林纾的翻译小说改编而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这是中国第一次比较完整的近代话剧演出。36、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文艺通讯,也是最早反映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真相的作品。37、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的散文作家是梁遇春。38、鲁迅创作于1918年至1919年间的《自言自语》就文体而言,是散文诗集《野草》的胚胎。[辨别性知识]1、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的两位学者是()。①刘半农与钱玄同②胡适与陈独秀③周树人与周作人④陈独秀与李大钊2、胡适1916年在()就注意欧美诗坛上的意象主义运动,认同其形式上追求具体性、运用口语等主张,正是在“意象派”的启发下,他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章八事”。①日本②美国③英国④法国3、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撰写,其理论直接来源是当时()文坛上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①日本②美国③英国④法国4、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①郭沫若②成仿吾③郁达夫④田汉5、五四后期从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后期创造社以外,有蒋光赤、沈泽民等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为阵地的()。①春雷社②弥洒社③未名社④太阳社6、1919年3月,北京大学里的国故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颉颃。①《努力》②《国故》③《每周评论》④《星期评论》7、五四时期,()袭用旧派文人含沙射影的故技,发表摹仿古人的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咒骂文学革命人物。①章士钊②陈西滢③梅光迪④林纾8、1921年,()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①南京②上海③北京④苏州9、1925年,曾经在东京创刊的()(周刊)复刊,封面上印有黄斑老虎标志,杂志成了身为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的章士钊的“半官报”。①《学衡》②《国故》③《甲寅》④《现代评论》10、()的长篇小说《冲积期的化石》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①叶绍钧②庐隐③陈衡哲④张资平11、()的小说包括《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鸠绿媚》、《处女的梦》等。①冯沅君②王以仁③叶灵凤④陶晶孙12、()的《孤雁》、《幻灭》等小说在自叙传的体式、凄苦变态的人物心理、忧郁感伤的情调、亦叹亦咏的笔致诸方面都酷肖郁氏,甚至郁达夫自己都称“他是我直系的传代者”。①王以仁②庐隐③王思玷④倪贻德13、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①乡土小说家②通俗小说家③“问题小说家”④“教育小说家”14、()以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宗教意识与宗教热情而被称为“中国的夏多布里昂”。①冰心②郁达夫③许地山④台静农15、()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①《沉沦》②《呐喊》③《隔膜》④《小雨点》16、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只有短短十年,留下了《志摩的诗》等四本诗集,其中()系诗人因飞机失事身亡后出版。①《志摩的诗》②《翡冷翠的一夜》③《猛虎集》④《云游集》17、南昌起义失败后,()经香港回到上海,以麦克昂等笔名继续中断了近两年的文化工作,和一些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①蒋光慈②郭沫若③冯雪峰④成仿吾1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①《尝试集》②《女神》③《瓦釜集》④《冬夜》19、《凤凰涅槃》以凤凰和涅槃两种宗教或神话意象化合而成,典型地体现了()模式。①黑暗-光明②离去-归来③看-被看④死亡―再生20、郭沫若写于1925年初春的(),是一组爱情诗。①《恢复》②《前茅》③《瓶》④《三个叛逆的女性》21、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代表作被合称为“三个叛逆的女性”,下列错误的一项是()。①《卓文君》②《王昭君》③《聂嫈》④《获虎之夜》22、丁西林的独幕喜剧作品包括①《一只马蜂》、②《压迫》、③《三块钱国币》、④《妙峰山》等。其中错误的一项是()。23、田汉的剧作《丽人行》有三条线索,下述错误的一项是()。①女工刘金妹的遭遇,②华侨青年梅娘对爱情的忠贞与爱国激情,③革命女性李新群在逆境中的奋进,④摩登女性梁若英的动摇与醒悟。24、下列庐隐小说中,取材于一代才女石评梅生平故事的一部是()。①《海滨故人》②《女人的心》③《象牙戒指》④《归雁》[概念性知识]1、五四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并未能根除封建主义社会基础,旧文化思想仍严重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深感思想启蒙的迫切需要。他们利用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的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向民众宣扬灌输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进行比晚清维新派、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派更广泛的思想启蒙,由此发展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2、五四文学革命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其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四文学革命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必然地会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把晚清以来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五四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现代化的新时代。3、《新青年》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1卷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同时也是整个“五四”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进攻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4、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以由沈雁冰接编并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自己的会刊,后来发展会员达170余人。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比较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5、创造社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是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田汉)、张资平等,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4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