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整合三维目标-PowerPointPresentati
整合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刘荣华追求有效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回答三个类型的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二十世纪初“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提出目标中心的评价思想。二十世纪中布卢姆建立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二十世纪末中国目标教学研究----目标导向、主体参与、梯度训练、分层达标课程标准凸现三维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学建议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评价建议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讨论一、三维目标内在涵义解读二、三维目标离散现象透视三、三维目标有效整合策略一、三维目标内在涵义解读1、知识与能力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识字与写字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书写楷书。阅读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习作第一学段: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习作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总目标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三学段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二、三维目标离散现象透视1、三维目标顾此失彼2、三维目标油水分离3、三维目标南辕北辙1、三维目标顾此失彼(1)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2)只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3)只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字词教学《触摸春天》浓郁流连穿梭悄然合拢竟然灵性经历一瞬间张望弧线小径磕磕碰碰缤纷概念飞翔多姿多彩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月光曲》听写:传说、谱写、盲姑娘、蜡烛、琴键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词语。《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中间有三个生字,哪个字难写?同学们,这个传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刚才听写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说一说。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句段教学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1)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排比)(2)照样子,说句子。教室里真静啊,静得。公园里真啊,得。朗读教学《触摸春天》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碰碰。安静在一朵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2)只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七颗钻石》自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喜欢学习哪段就学习哪段……《美丽的小兴安岭》合作:选择同一段内容的坐在一起交流,找自己的好朋友去交流……《翠鸟》探究:带着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继续学课文;谁来交流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3)只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激励评价:你真棒,你们都说得很好……阅读感悟:你的见解很独特,你的体会与众不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落花生》2、三维目标油水分离(1)先知识与能力(2)再过程和方法(3)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教学:认读字词—阅读理解—思想教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教学:先教知识—运用知识—情感提升(《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3、三维目标南辕北辙(1)知识能力与过程方法不吻合现代教学媒体运用……(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相符感情朗读内容选择……(《狐狸和乌鸦》)(3)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一致情景表演时机把握……(《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1)没有认清三维目标的教育价值三维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三大支柱知识和能力:自我发展的基本前提。过程和方法:开发个体潜能、实现终身发展的重要保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业进步、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动力。(2)没有理清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与技能: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三、探索三维目标整合策略1、在目标设计上整合2、在教学过程中整合3、在教学评价时整合1、在目标设计上整合(1)解读文本,把握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点要准确,不要过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去年的树》《盘古开天地》要合适,不要过深《荷花》《生命生命》《圆明园的毁灭》要感悟,不要过早《桥》《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三下教材第二组:保护我们的环境5.《翠鸟》:人类的朋友6.《燕子专列》:关爱生命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8.《路旁的橡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知识和能力的落脚点将相和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2)呈现目标,组合三维目标在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我们曾尝试按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后来放弃了,因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既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人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整体,应该整体地而不是分割地纳入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且贯穿于具体的阶段目标中。因此,三维目标应是水乳交融的,而不是分离的。---方智范《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初步了解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3.在两首古诗的联系阅读中,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2、在教学过程中整合(1)板块教学,实施三维目标《月光曲》板块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板块二: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1、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2、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1、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2、
本文标题:整合三维目标-PowerPointPresentat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