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苏轼《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苏轼:字子瞻(zhān),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祖籍栾(luán)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人,祖籍栾城。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重点字词簌簌(sù):花飘落的样子。村南村北:泛指整个村庄。缫(sāo)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缲”同“缫”。牛衣:蓑衣之类。欲:想要。漫:随意。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水喝。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村子里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水喝,于是敲门试着问野外的一户人家。1、词的上片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听觉2、上片概括了哪些声音?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瓜农的叫卖声3、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或场面?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生产劳动繁忙的景象。4、突出了农村什么特点?突出了农村宁静祥和、淳朴温馨、安居乐业的特点。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试作分析上片:农村生活的丰收场景。清新自然欣欣向荣(写景)①枣花的香气,②缫车的响声,③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①簌簌的落花声,②嗡嗡的缫车声,还是③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①“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的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②“村南村北响缫车”一句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细心、兴奋。③“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则换了一个角度写作者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下片:雨途中行路的艰辛困倦口渴试问人家(叙事)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象,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词作结构图知主旨本词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农家丰收繁忙的画面,写了自己谢雨途中的艰辛,刻画出一位关心农人,平易近人的太守形象,透露出人们(包括词人)对农村恢复正常生产后的喜悦心情。
本文标题:苏轼《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07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