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JTST1752019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
ICS93.140P67JT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S/T175—2019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DesignGuidelineforOnshoreReceptionFacilitiesofShipWaterPollutantsinInlandRiverPorts(非正式出版稿)2019-12-23发布2020-01-0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JTS/T175-2019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施行日期:2020年1月1日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0∙北京制定说明本指南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水运工程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交办水函〔2019〕778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保护我国内河通航水域生态环境,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有关单位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现有经验,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在《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基础上编制而成。本指南共分6章1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主要包括船舶生活垃圾、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的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的设计要求。本指南的主编单位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参编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本指南的编写组人员分工如下:1总则:程金香支霞辉韩兆兴徐洪磊2术语:支霞辉程金香韩兆兴田荣洁3基本规定:程金香韩兆兴支霞辉徐洪磊4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田荣洁张利国徐洪磊胡怡鲍志远5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林宇贾建娜彭士涛魏燕杰刘磊磊顾明李向阳6船舶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张利国支霞辉程金香李向阳韩兆兴苗青附录A:程金香支霞辉本指南于2019年12月6日通过部审,2019年12月23日发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指南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邮政编码:100736)和本指南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2号楼,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邮政编码:100028),以便修订时参考。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4)4.1一般规定........................................................(4)4.2分类与接收量....................................................(4)4.3设施............................................................(4)5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4)5.1一般规定........................................................(6)5.2水质与水量......................................................(6)5.3设施............................................................(6)6船舶含油污水接收设施...............................................(9)6.1一般规定........................................................(9)6.2水质与水量......................................................(9)6.3设施............................................................(9)附录A本指南用词说明................................................(13)引用标准名录..........................................................(14)附加说明本指南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总校人员和管理组人员名单................................................(15)条文说明..............................................................(17)1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加强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污染防治,推进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的建设,制定本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船舶生活垃圾、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污水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的设计。1.0.3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除应执行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船舶生活垃圾GarbagefromShips船舶工作人员和乘坐人员在船上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2.0.2船舶生活污水SewagefromShips船舶上主要由人员生活产生的污水,包括:任何形式便器的排出物和其他废物;医务室(药房、病房等)的洗手池、洗澡盆,以及这些处所排水孔的排出物;装有活的动物处所的排出物;混有上述排出物或废物的其他污水。2.0.3船舶含油污水OilyWastewaterfromShips船舶运营中机器处所产生的油污水。33基本规定3.0.1港口的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的建设应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港口工程应按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设计岸上接收设施。现有港口工程应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印发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设计岸上接收设施。3.0.2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应按照因地制宜、安全高效、便捷适用、有效衔接的原则,根据污染物实际特点分类建设。3.0.3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设计应根据码头的平面布置、作业条件、靠泊船型等,选择相匹配的接收方式。3.0.4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的设计应便于操作和检修,减少对码头装卸和其他操作的影响。3.0.5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应满足消防、安全、卫生防疫、防洪、节能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0.6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设计规模应根据接收的污染物类型、到港船舶水污染物产生量、转运频次等因素综合确定。3.0.7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应设置标识牌。标识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内河交通安全标志》(GB13851)的有关规定,其内容宜包括设施名称、可接收的污染物类型、联系方式等。3.0.8船舶水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的建设运行宜纳入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监管信息管理系统。44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4.1一般规定4.1.1船舶生活垃圾应采用人工或装卸设备接收上岸后,通过运输设备运至垃圾储存设施。4.1.2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应包括储存设施和必要的装卸、运输设备等。4.1.3垃圾储存设施可选用垃圾桶(箱)、垃圾容器间、垃圾收集站等型式。4.1.4超过接收设施容积的大件垃圾接收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5)的有关规定。4.1.5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设计应考虑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和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4.2分类与接收量4.2.1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或港口所在地有关垃圾分类要求,船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交岸时应与接收设施分类方式相衔接。4.2.2船舶生活垃圾接收量宜根据到港船舶船型、艘次、航行时间等因素进行预测。现有码头可根据码头运营统计资料分析确定。4.3设施4.3.1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布置应根据港区布置、船舶生活垃圾接收量、港内交通等因素确定。4.3.2船舶生活垃圾岸上接收设施设计规模应依据船舶生活垃圾接收量、转运频次、垃圾密度等综合确定。垃圾密度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的有关规定确定。4.3.3垃圾储存设施设计应考虑港口船舶生活垃圾种类、港区陆域布置、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54.3.3.1设置垃圾桶(箱)时,垃圾桶(箱)数量不应少于4个,并符合第4.2.1条的规定。每个垃圾桶(箱)的容积可按照接收量确定,不宜小于120L。4.3.3.2设置垃圾容器间时,容器间内宜设置移动式垃圾桶(箱)。4.3.3.3垃圾接收量较大时,可设置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站宜按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179)的有关规定设计。4.3.4垃圾装卸应优先利用港口现有装卸工具。需配置专用装卸设备时,应考虑码头类型、高差、水位变化、垃圾性质及包装型式等因素。4.3.5垃圾在港内运输,可采用人工或车辆运输。运输车辆配备应满足垃圾分类运输的要求。4.3.6垃圾桶(箱)的图示、颜色等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等有关规定。垃圾桶(箱)宜选用塑料、金属等材质。塑料垃圾桶宜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CJ/T280)的要求。金属垃圾箱宜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金属垃圾箱》(QB/T4902)的要求。65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5.1一般规定5.1.1船舶生活污水经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接收上岸,应优先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或经港内预处理设施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也可通过岸上输送管道送至港内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或港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不具备直接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设施条件时可通过槽车转运。5.1.2船舶生活污水岸上接收设施应包括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根据需要可配置岸上输送管道、槽车、储存设施和预处理设施等。5.1.3船舶采用打包收集设施收集生活污水时,用于接收打包后的船舶生活污水的岸上接收设施设计可参照第4章有关规定执行。5.2水质与水量5.2.1船舶生活污水水质宜按实测资料及统计数据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或资料不足时,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可取300mg/L~700mg/L,悬浮物SS可取350mg/L~500mg/L。5.2.2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5.2.2.1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的计算应包括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和在港停泊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宜分别预测单艘和单日的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5.2.2.2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宜根据到港船舶船型、艘次、生活污水贮存舱(柜)容积等因素进行预测,现有码头的船舶抵港携带生活污水量可根据码头运营统计资料分析确定。5.2.2.3船舶在港停泊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宜根据到港船舶船型、艘次、在港时间等因素进行预测,现有码头的船舶在港停泊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可根据码头运营统计资料分析确定。5.3设施5.3.1船舶生活污水岸上接收设施设计规模应与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量相匹配。75.3.2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5.3.2.1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应包括接收接头、接收软管和污水提升泵。5.3.2.2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的配备数量应按照码头的泊位数量、泊位分布和到港船舶等因素确定。5.3.2.3船岸连接和接口设备宜布设在码头
本文标题:JTST1752019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港口岸上接收设施设计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10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