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影视技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影视技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影视技术概论》目录第一章影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一节电影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二节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三节电影与电视的竞争和融合第二章电影影像活动原理第一节动态再现原理第二节电影影像活动原理第三节电影影像摄取与再现的技术要求第三章照明技术与光线处理第一节固有色和色温第二节光源与光线第三节光线处理第四章电影摄影机和电视摄影机第一节电影摄影机第二节电视摄像机第五章活动影像的记录第一节化学活动影像的记录第二节电子活动影像的记录第六章电影、电视的制作流程第一节电视的制作流程第二节电影的制作流程第三节微电影的制作流程第七章电影、电视中的声音第一节电影电视中声音的类型第二节电影、电视中声音的录制工艺第三节声音录制的设备及系统第四节杜比系统简介第八章电影放映技术第一节电影制作系统成果的最终显示第二节电影放映机第三节电影放映银幕第四节电影放映场所第九章特种形式电影第一节3D电影第二节4D电影第三节环幕电影第四节水下摄影第五节显微摄影第六节球幕电影第七节环球动感影院介绍第十章特技与电影第一节数字化影视制作的发展第二节影视后期制作概述第三节特效军团中的“名门望族”第一章影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一节电影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一、草创初期1825年费东和派里斯的“幻盘”,由一张两面有画的硬纸片组成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和奥地利大学教授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视觉暂留(durationofvision)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人在观看电影时,银幕上映出的是一张一张不连续的像,每秒钟要更换24张画面。但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作用,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张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了,所以看上去感觉动作是连续的。二、默生时代人的眼睛能感受几万分之一秒的闪光,但大脑在光线作用结束后却不能立即清除残存的影像,这种“视觉暂留”大约持续0.05秒。“长长”的流星“划破夜空”便是证明。“似动现象”则揭示了人对一系列“静”的画面会产生“动”的错觉,这属于心理范畴的问题了。因此电影不过是“欺骗”眼睛的艺术。默片(或称无声电影),就是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与画面协调的声音的电影。默片技术发明于1860年左近,但在1880至1900年期间,当单卷电影的制作已经变得容易时,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东西。把电影影像与声音配合的想法,几乎是与电影本身俱生的;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电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语言;默片年代,亦被称为“银幕年代”。因为默片没有与影像同步的声音或说话,所以会加入所谓的“间幕”,以文字表示向戏院观众展示主要对话,甚至对电影内容的评价,或后来发展的暗示。所以间幕的写手就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电影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专业,很多时候都与剧本写手的职位分开。间幕(那时候通常称为字幕)自身很多时候都成为了一种视觉上的元素,有着对电影本身或电影里的行为的一种阐释或简介;甚至可以提高戏院内的气氛。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88年雷诺创造了“光学影戏机”——世界动画之父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使用500幅张张画出的画埃米尔·雷诺的贡献造型—趋向于写实技术—透明纸张复制和打孔固定技术;—动画人物和背景的分离;—循环动作音响—以导体(铜片)代替同步的录播设备剧作—12-15分钟的完整故事,独立的剧本商业—固定场所的商业放映,失败的尝试失败的伟人—在前电影时期已展现出的全部才能他的发明事业中表现出一种全面的才能,这种才能很可以和文艺复兴时期某些杰出艺术家相比拟。他同时是机械师,光学家,制造人,画家,放映师,剧作家,美工师,发明家,制片商,导演,特技发明者。但是这种全面的才能本身却造成专长的缺乏,它显示出雷诺只能是一位手工业者,而不能在电影工业的新人物中称雄。因此,当后一些人露面的时候,他就要遭到毁灭……—商业上的失败原因:一是艺术自身的发展;二是观众群体的改变1894年爱迪生的“活动视镜”1894年4月14日,纽约27街百老汇1155号霍兰兄弟——第一个商业电影院——举办了一场公开的活动电影放映机的商业放映。展示地点一共放置了10台机器,分成两排,每排5台,播放不同的电影。观看者需要支付25美分,就可以观看一排五部电影,半美元则可以观看所有十部电影。—第一个商业电影院—每秒46幅后面每秒30幅—受众太局限,费用相对来说比较高。—“认为活动电影放映机的商业价值很小。”—“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在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人们看到女工们穿着衣裙,软边帽上插着羽毛,三五成群,边说边笑地步入厂区的入口;火车站的月台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车的到来,列车从远处驰向月台……1895年12月25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欣尼斯大道咖啡馆首次公演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50秒的短片。这一天被全世界公认为现代电影的诞生日。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鲁米埃兄弟在30米宽、20米高的巨型屏幕上放映电影,成为世博会的点睛之笔。卢米埃尔兄弟的贡献-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5公斤重便于携带-开创了一个行业(导演、制片人)早期电影界的一大壮举,是桑森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放映的环幕电影。一个巨型的模拟热气球吊篮,可以乘坐200名观众。10台“辐辏排列”的70毫米放映机同步开动,将画面投向10块银屏,连接成360度的百米电影幕墙。身穿制服的“空姐”不断预报着“热气球”上升下降,带领观众从“400米高空”俯瞰英国、西班牙、撒哈拉沙漠等异国风光,这是桑森的摄影队在世界各地用10台摄影机从热气球上同步拍摄的。宏大的视野和逼真的效果让观众失声惊叹。1900年巴黎世博会桑森的环幕电影“热气球之旅”可惜由于弧光灯造成放映室高温致使一名工人昏厥。警方害怕引起火灾,紧急勒令关闭“热气球之旅”。桑森的环幕电影只开张了3天便被“扼杀”在摇篮里。1901年,桑森公司彻底破产,但环幕电影却为“一切始于世博会”留下了新的记录。代表人物——乔治·梅里埃(GeorgesMéliès,1861/12/8‐1938/1/21)。喜剧演员、戏剧导演、魔术师、摄影师,后从事电影。代表作《圣女贞德》《月球旅行记》。第一部作品《玩纸牌》。梅里埃的影片永远是中景,摄象机永远不动。是世界电影导演人之一。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他发明了蒙太奇等。一生至少拍过800部电影。乔治.梅里埃推动了电影事业的前景。作为剧院的老板,他特别熟悉观众的心理,也熟悉电影和戏剧这个娱乐行当的经营之道。平时,在他的剧院里表演魔术的空隙里,他就插着放映当时的电影短片,对观众的反映十分了解,对当时电影失去了吸引力的原因也非常清楚。乔治.梅里埃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动用了光学效果、美工、布景、特效、魔术、舞台机关设置、模型等各种手段,来丰富电影的魔幻和具有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他在1900年以后几乎就没有走出自己的摄影棚——他创造了最早的摄影棚,把电影的生产第一次放在了可以称做工厂车间的摄影棚里进行。乔治.梅里埃的贡献-类型片创始人爱情片、歌舞片、动作片、科幻片、剧情片、犯罪片、战争片的雏形-创造了电影艺术,发明了蒙太奇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梅里爱本想把这部电影拿到美国放映,以得到更大的商业利益;但是,托马斯·爱迪生在伦敦看过这部电影后,他的助手们秘密地对电影进行了拷贝。在美国全国上映后所赚得的大量钱财全部归爱迪生所有。梅里爱分文未得,几年后宣告破产。固然盗版让梅里埃损失许多,但梅里埃破产的原因还不在于此。就像现在的美国大片被盗版多了,也没见美国电影企业破产。梅里埃没有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开始工业化生产,比如求助于银行投资。梅里埃的电影始终是其一人投资即做制片也做导演还做演员。这种手工生产方式很快就不适应了电影工业的发展。梅里埃的电影没有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而有所进步,他一直沉迷于电影机械的表现,电影最重要的元素——不同景别的剪辑没有被梅里埃应用。他后期的电影没法吸引到大量票房。代表作品——鲍特的《火车大劫案》电影的叙事画面是分别拍摄的,运用蒙太奇手法把众多的镜头剪辑来,可以表现完整的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构成一部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影片(或某一片段)。以电影上一个典型的短片为例,《火车大劫案》,是由以下些镜头“编排”而成的。《火车大劫案》根据1900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抢劫事件改编,是一部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的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的故事作为依托,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具有强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的作品。影片共分14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这其中有几个镜头极富有效果地表现出影片的叙事特征。第一个镜头:火车站电报室内景。两名强盗闯进来,逼迫电报员给火车发信号,窗外景深处火车速度渐渐放慢,强盗又将电报员捆绑起来。鲍特在这个镜头中以景深镜头的视觉线索交代出——强盗与电报员、电报员与火车以及强盗与火车之间的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使画面内部的信息量和视觉空间表层结构的叙事形式均得以递增和强化。第二个镜头:火车从画右至画左位于画面中央,而强盗从画左走向画右悄悄地溜上火车。在画面中,一个由木条形成的“×”宇图形,极为醒目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个镜头把动作同情节联在一起,把紧张同画幅结构联在一起”。以微妙的运动方式、以抽象的视觉暗示,展开了有秩序地叙事。”第八个镜头,摄影机固定在一个极为巧妙的位置上,在表现强盗冲下斜坡逃跑的时候,出现了摇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突出了户外拍摄的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在电影史上被誉为“山谷中的美丽场面”。《火车大劫案》早期西部片的始祖;早期幼稚之作,永远都是后辈大师们必修经典教材。大卫·格里菲斯,这位美国的电影大师以他非凡的才能,把电影从戏剧的奴仆地位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门类。他不仅熟练地运用电影特权,创造性地安排电影的摄影构图和蒙太奇,而且巧妙运用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淡出淡入、摇镜,并交叉使用,使电影史上出现了令今人都叹为观止的第一个高峰。“美国电影之父”《一个国家的诞生》电影历史中的经典,在这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中,出色地发挥了电影艺术的分镜头和剪辑的独特表现力,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中,既有壮观的场面,又有细腻的温情,既有残酷的战争、节奏紧张的营救,又有安逸的生活、美妙情趣的抒发。然而,因为影片令人难以接受的虚构历史,所以有人评价“从未有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这部影片的出现是好莱坞大制作的开始,标志着好莱坞电影统治世界的开端。《党同伐异》格里菲斯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全片由母与法、基督受难、教堂屠
本文标题:《影视技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25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