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之三(中级经济师)讲师:陈曦茜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高级会计师国家企业培训师ICF协会认证企业教练中国应用幸福学心灵种树系列课程高级讲师讲师简介陈曦茜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四部分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第四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章工作分析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章绩效管理第七章人员甄选第九章薪酬福利管理第十一章劳动关系第十章培训与开发考点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及特征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2、劳动关系特征:(1)雇佣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特点(2)冲突与合作贯穿于整个过程3、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1)个别劳动关系(2)集体劳动关系(3)社会劳动关系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考点二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及环境因素(P140-P146)(一)劳动关系主体包括:劳动者、工会、雇主、雇主组织、政府(二)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社会文化(三)劳动关系的运行:合作与冲突是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考点三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劳动法律体系1、劳动标准法工资法工作时间和休假法职业安全与卫生法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法2、劳动关系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会和雇主组织法劳动争议处理法3、劳动保障法就业法职业介绍与培训法社会保险法4、劳动行政法劳动行政法劳动监督检查法考点四集体谈判制度1、集体谈判是指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的行为。2、特征:(1)承认劳资双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平等(2)体现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自治性和灵活性3、作用:(1)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有效方式(2)促进产业和谐的重要手段(3)在维护劳动权益和推进产业民主化上具有一定意义。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考点五员工参与制度1、员工参与主要指员工以受雇者身份参与企业的决策制定,这些决策主要涉及员工的待遇和工作条件。2、基本特征:(1)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员工(2)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体现(3)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和高度的权威性(4)具有层次性和广泛性(5)具有明显的历史性3、员工参与制度的作用(4条)考点六三方协商机制1、三方协商机制是指劳动者、雇主和政府通过自愿的互动和对话,致力于劳动标准的发展完善和劳动权益保护的机制。2、特征:(1)主体独立(2)权利平等(3)民主协商(4)充分合作3、三方协商的作用(3条)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多选题:以下对集体谈判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有效方式。B、确定工会地位,保护领导者合法权益。C、促进产业和谐的重要手段。D、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E、在维护劳动权益和推进产业民主化上具有一定意义。正确答案:A、C、E考点一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1、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2、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3、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理论考点二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1、斗争模式2、多元放任模式3、协约自治模式4、统合模式第二节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与发展第二节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与发展考点三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动关系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劳动关系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劳动关系6、新时期的劳动关系考点四新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点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利平衡。3、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处境日益严峻。4、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第二节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与发展第二节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与发展考点五各国劳动关系的不同模式1、德国模式2、日本模式3、美国模式4、俄罗斯与东欧国家5、发展中国家考点一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1、市场化2、法制化3、国际化考点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1、实施现状:(1)自上而下推进(2)政府主导作用(3)由以企业为主向行业性区域性层面集中(4)有待成熟的集体协商主体2、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1)主体错位(2)漠视职工权利第三节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第三节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考点三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1、中国职工民主参与形式:(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2)厂务公开(3)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4)职工持股会(5)职工懂事和监事制度2、中国职工民主参与取得的成绩:(1)立法(2)职工代表大会(3)民主管理等概念为职工所熟悉3、存在的问题:民主意识和民主传统薄弱4、职工参与需要理论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形式多样化、工会组织变更与形象再造考点四三方协商机制在中国1、特色:(1)政府主导(2)快速跳跃发展2、发展前景:(1)主体层面要定位(2)制度层面要法制化(3)发展层面要与国际接轨考点五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处理1、构成特点:(1)国有企业(请愿、游行和示威)(2)私营企业(怠工和罢工)2、劳资冲突的原因:(1)劳动者的权益受侵犯(2)劳资力量对比不平衡(3)劳动立法和执法不健全。3、缓解途径:(1)以保障劳工权益为中心制订劳动政策(2)完善劳动法律体系(3)贯彻劳工标准,发挥工会作用第三节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第三节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考点六完善集体争议和产业行动的立法和政策意义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解决社会矛盾、建设公平与和谐社会的需要2、保障人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3、履行有关国际法义务的需要第十二章劳动力市场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十三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考点一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1)收入效应(2)替代效应2、市场或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弹性(2)垂直的劳动力供给弹性(3)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3、劳动力供给弹性(1)富有弹性(2)缺乏弹性(3)单位弹性(4)弹性为0(5)弹性无穷大第一节劳动力供给理论单选题:1、下列属于衡量劳动力市场松紧程度的指标的是()。A、就业率B、失业率C、政府政策D、经济水平正确答案:B2、工资率提高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A、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B、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C、劳动力供给人数减少D、劳动力供给人数增加正确答案:A考点二家庭生产理论时间分配:(1)市场工作时间(2)家庭工作时间考点三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与生命周期1、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附加的工人效应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2、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生命周期中的生产率与工时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动:总体趋势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老年人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第一节劳动力供给理论单选题:1、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在确定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利用方式时所依据的原则是()。A、比较优势原理B、绝对优势原理C、利润至上原理D、效率优先原理正确答案:A2、某地区共有人口10万,其中16岁以上的人口总数为8万人,就业人口为5万人,失业人口为1万人。则该地区的劳动力参与率为()。A、80%B、75%C、70%D、60%正确答案:B单选题: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可以借鉴()的理论加以解释。A、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B、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C、垂直形状劳动力供给曲线D、水平形状劳动力供给曲线正确答案:D考点一短期劳动力需求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2、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MPPL=MPL*P第二节劳动力需求理论考点二长期劳动力需求1、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规模效应2、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所产生的替代效应考点三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1、需求弹性: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和单位弹性2、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力自身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主要有4个:(1)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2)要素替代的难易度(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4)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第二节劳动力需求理论考点一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在某一工资率水平,需求等于供给考点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破坏与重建1、需求曲线移动2、供给曲线移动3、形成新的均衡考点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1、劳动力需求方遇到的摩擦力2、劳动力供给方遇到的摩擦力第三节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单选题:1、劳动力参与率指在()岁以上人口中,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所占的百分比。A、14B、16C、18D、20正确答案:B2、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工资总量()。A、上升B、下降C、无变化D、无关正确答案:A多选题:某城市汽车生产工人的劳动力市场当前处于均衡状态,汽车生产工人的市场工资率为25元/小时,但由于该市最近增加了两家新的汽车生产厂,导致当地对汽车生产工人的劳动力需求出现了大规模增长,由于劳动力供给短期内无法快速增加,因此,该市很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A、汽车生产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劳动力,就必须支付25元/小时以上的工资。B、汽车生产企业只要支付25元/小时的工资就能够满足自己的劳动力需求。C、汽车生产工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量会上升。D、汽车生产工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会大幅度下降。E、汽车生产工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会上升。正确答案:A,C,E第十二章劳动力市场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十三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考点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亚当•斯密、西奥多•舒尔茨、加力•贝克尔考点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假定,人们在进行教育和培训选择时都是以终身收入的依据来对近期的投资成本和未来的收益现值之间进行比较。第一节人力资本投资的一般原理考点一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基本模型1、上大学的成本: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2、上大学的收益: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3、成本与收益的对比考点二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基本推论1、在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则上大学的净现值可能为正,从而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大。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的成本越低,愿意上大学的人相对就会越多。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就越多。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折算上大学的未来收益时所使用的贴现率越高,则上大学的可能性就越小。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与高等教育多选题:1、下列关于上大学收益的表述,错误的是()。A、上大学的收益表现在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两个方面。B、完成大学教育者在未来的终身工作中所获得的总收入将比未能完成大学教育者要多。C、非货币收益包括社会地位或声誉的提高,对于各种娱乐活动欣赏能力的提高。D、心理收益在数量上等于大学毕业生与当初素质相当但是却没有上大学者之间在终身收入上的差别。正确答案:D2、下列属于上大学的直接成本的有()。A、学习用品费B、伙食费C、书本费D、学费E、住宿费正确答案:A,C,D考点三教育的社会收益和高等教育的信号模型(一)社会收益1、教育投资直接导致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2、教育投资有助于降低失业率,从而减少执法费用的支出3、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政策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4、父母的教育水平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和受教育程度5、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和信用水平,降低交易成本(二)信号模型作为预测生产率的筛选工具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与高等教育考点一在职培训及其基本类型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考点二在职培训的成本1、直接成本开支2、受训者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3、利用机器或者有经验的职工从事培训活动的机会成本考点三成本及收益安排1、一般培训成本由员工承担,特殊培训成本企业承担2、先分摊成本,再分享收益第三节人力资本投资与在职培训考点一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1、企业因素2、劳动者因素3、市场周期因素4、社会因素考点二跨地区流动与跨职业流动1、跨地区流动的主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考虑因素:(1)地
本文标题: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0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