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主要内容提要★城市的形成★中外城市的发展★城市化与城市问题★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原始聚落的形态:人类聚居的痕迹奥地利新石器时代(-2000年)、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二、城市的形成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职能: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商品交易的场所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字源学的解释中文: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是有着商品交换职能的居民点三、城市的含义1.定义:是大量的人口和非农产业活动在较大的地域空间的聚集,构成一个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的人居中心。2.含义: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产业构成: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行政管辖: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用地相对聚集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延续发展的使命§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3.城市居民点的划分:城市型居民点乡村型居民点居民点行政村自然村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建制镇集镇村§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4、城市的实质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城市的特征: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2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殷商时代的城市:商城(郑州)周代的都城:周王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王城、诸侯城、采邑城(三级)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坊里。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齐临淄(长5Km,宽4Km,七万人)燕下都赵邯郸秦汉时期的城市:汉长安隋唐时期的城市:唐长安宋时期的城市:北宋东京(开封)宋平江府(苏州)元大都(北京)明清时期的城市:明清北京§2城市的发展§2城市的发展2.国外古代城市的发展a.早期的城市巴比伦城雅典卫城罗马营寨乌尔城b.中世纪的城市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巴黎3.古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社会形态与城市布局§2城市的发展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二.近代城市的发展1、国外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间的交往,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趋于成熟。§2城市的发展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器的发明使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联系更为快捷,运输量更大生产力的提高与人口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工业城市的诞生产业革命后,英国出现新的产业中心: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2城市的发展2、中国近代城市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城市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形成的城市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领的城市——天津、上海一个帝国主义独立占领的城市——青岛、哈尔滨、旅大、广州原来的封建城市的局部变化——北京、成都§2城市的发展由于交通或工业的发展形成的城市由于交通发展形成的城市——郑州、石家庄由于手工业、工业发展形城市——唐山、阳泉§2城市的发展三、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2城市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基本情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是发展中城市。2003年底,设市城市660座,其中特大城市49座,大城市78座,中等城市213座,小城市320座,建制镇20223座。1998年,城市化水平30%左右。2000年,城市化水平为36%。2008年底,城镇化水平为45.68%,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2城市的发展§3城市化城市产生后至产业革命的5000年中,城市人口大约只占10%左右,产业革命后的约300年中,城市人口已发展到50%以上,其中经济发达国家以达到70—90%。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一、城市化的含义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劳动。§3城市化二、城市化的发展动力由于工业化引起的社会大变革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和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三、度量指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城镇人口:指市区和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3城市化四、城市化进程和特点1.进程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稳定)2.特点城市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向大城市集中§3城市化S曲线60%30%城市化水平时期3.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a.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大b.自下而上型的特点c.城市化体系动态变化加速d.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显著§3城市化一、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1)托马斯·莫尔16世纪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Utopia)——针对资本主义城市与乡村的脱离和对立,私有制和土地投机等所造成的种种矛盾,乌托邦中有50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2)康帕内拉1602年提出“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3)傅立叶提出理想社会以“法郎吉”(Phalange)的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的公社,生产与消费结合,不是家庭小生产,而是有组织的大生产。(4)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NewHarmony)”,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E·Howardand“GardenCity”1898年10月将其学说思想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一书正式出版。1902年再版时,将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iesofTo-morrow)。§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将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等都提出了见解。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3、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由他的追随者恩维(Unwin)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并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第一代卫星城(居住性卧城)。§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第二代卫星城为半独立城镇,不同于“卧城”,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工作。第三代的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以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Milton—Keynes)为代表。§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规模大的卫星城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有条件设置较大型完整的公共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吸引较多的居民,减少对母城的依赖。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由“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大。英国在20世纪40年代的卫星城,人口在5~8万之间,60年代后的卫星城,规模已扩大到25~40万人。§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4、《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宣言柯布西耶1922年发表了《明日城市》(TheCityofTomorrow)一书,“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范式的里程碑,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现代城市规划的观念展示。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通过用地分区来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933年CIAM召开的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通过了由柯布西耶倡导与亲自起草的《雅典宪章》。《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思想,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发展、实践影响最为深远。认为城市中的诸多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基本类型—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类”。§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977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5、邻里社区、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欧洲,出现一种“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的居住区规划思想。“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首先考虑幼儿上学不穿越交通道路,“邻里单位”内要设置小学,以此决定并控制“邻里单位”的规模。§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在“邻里单位”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的理论。将小区作为一个居住区构成的“细胞”,扩大其规模,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在这个范围内,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划分。60年代后,对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而是将解决居住区内的社会问题提高到重要位置,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兴起。§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6、有机疏散思想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弊病”,伊利尔·沙里宁(ElielSaarinen)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TheCity—ItsGrowth,ItsDecay,ItsFuture)》一书,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有机疏散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当分散的离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的现象。从土地产权、价格、城市立法等方面论述了有机疏散的必要和可能。§4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
本文标题:1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1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