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字词解释1、投.()2、逾.()3、走.()4、一何..()5、一何..()6、前致词...()7、戍.()8、附书..()9、长已矣...()10、乳下孙...()11、请.()12、应.()13、犹得..()14、绝.()15、泣幽咽...()二、常识与赏析1、杜甫,字,又称、,主义诗人,忧国忧民,被后世尊称为,他的作品被誉为。本诗选自。2、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指、、;、、。3、近体诗从形式上分为、、。4、对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6、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表达了横蛮官吏的强烈愤慨。7、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B.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最终被官吏捉走了。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见老妇人非常值得哀怜,三个男孩,有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D.“泣幽咽”中“泣”指有泪无声,“咽”指哭声梗塞低沉。
本文标题:石壕吏-精选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1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