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历史与社会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历史与社会》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内容摘要】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由学习的接受者变为自主者、质疑者、表现者、探究者、创新者和成功者,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素质,张扬个性,提高了自信心、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辅导者、诱导者和分享者,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点拨、激励的作用,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以及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发展。【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主题探究教学模式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围绕探究主题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师生、生生互动交流、释疑、感悟、评价和升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获得新知,体验探究乐趣,培养能力,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多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构建了历史与社会“主题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创设情境为主题探究做好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教师恰当地选用一些素材和媒体,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能较快、较好地创设情境。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采用调查、故事、录像、歌曲、图片、小品等形式激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取得最佳效果。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主题。如综合探究课《游历华夏》可通过对学生在假期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进行调查,为探究创设一个热烈、积极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目的地进行模拟旅游探究;又如让学生讲“斑马线”产生的故事引入,再进行主题探究《漫谈“斑马线”》,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探究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究乐趣。2.自主学习、主动提问。自主学习、主动提问是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条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自主学习、主动提问是指学生主动阅读探究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和社会现实,提出自己不解和困惑的问题,以便将问题提供给小组或全班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主动地掌握知识,二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应加强对自主学习学法指导,如重点的内容要精读,事例可泛读知其大意,并对疑难问题发问,尽量围绕主题提问。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很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因此,让学生学会提问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怎么提问”加以指导。如一要选准提问的角度,一般来说提问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思考;二要学会提问策略,学生可通过比较对照新旧知识发问;可通过多向综合发问;也可通过逆向假设发问。只有让学生掌握学法,学生才会对自已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使下一环节互动交流更加热烈、促进生成。如《我是社会小主人》(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七),让学生依据递进式提出问题:①通过你对社会调查,目前社会上存在哪些问题?②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③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④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记录解决方法,采取合适途径向有关部门建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做一个社会的小主人。3、讨论互动、释疑感悟。讨论互动、释疑感悟是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因势利导,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全面互动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其次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反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当之处,加强正面教育。最后教师还要抓住教学契机,巧为点拨,把互动、释疑和感悟三者有机结合。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后,辅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收集整理资料,总结观点,在小组讨论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供全班同学讨论解决,然后交流互动,通过分析释疑,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得才能有所感悟。感悟是感性认识的终结点,也是理性认识的发端。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对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较好的同学给予即时表扬,对提出问题价值不大的同学也要给予鼓励,对有创意的同学,不仅要表扬而且要进行师生点评,给发言的同学及其组员加奖励分,因为他的发言是代表小组的探究成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小组讨论、互动、交流活动更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共识、共享和共进,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片断]如《学习改变命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分组探究提出问题:第一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有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却很难?”学生1:“我认为这主要是现在的大学生书本知识学得是不少,但实践知识太少,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生活中去,不能适应本职工作。”学生2:“现在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面太窄,就那么几门热门的专业,但社会对这方面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多;还有他们的就业观念也不对,苦和累的活没有人做”。学生3:“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大学生太多了,找工作当然就不容易,应该让他们学更多的知识,可以继续读硕士和博士,也就是要找到好的工作,就必须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老师,你说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但为什么有的人没有知识,却照样挣大钱呢?难道他们也是因为学习改变了命运吗?”第二组学生道出了他们的疑惑。交流互动之后总结:首先明确这是少数现象,是改革开放初期,少数人抓住了机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次,他们虽然书本知识有限,但实践知识却不少,因此这和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并不矛盾。又如《为国当家人人有责》(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三课),在自主学习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国家财政预算、决算,了解税收是国家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具有强制性之后,让学生提问。学生4:“社会上有没有存在不自觉纳税、逃税、漏税的现象,你对他们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应该怎么制止这些行为的发生?”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争先恐后举例,有身边的业主、企业家、明星、店主等,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他们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受到税务部门的处罚等;对如何制止不自觉纳税、逃税、漏税的现象展开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总结出自己的观点,首先,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其次,加强依法纳税的宣传、教育工作;再次,加强法律的强制手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给予狠狠打击等等。接着,我问:“同学们,请你谈谈你对履行纳税义务的认识?”学生5:“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应自觉纳税,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时,有位同学问:“老师,我们未成年人没有任何收入,是否与税收无关?”我让学生来辩析。学生6:“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没有收入,税收与企业、经营者有关,税收是他们的责任。”学生7:“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们时时都与税收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用水,在水价中有税,坐车时车票中含有税,我们用的电,吃的食物,使用的课本,穿的衣服,哪样都离不开税。我们在享受税收的好处的同时,就在负担税款,我们也是国家的当家人。”通过争论,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时时处处与税收紧密相联,依法纳税是自己履行为国当家的责任,在享受国家的好处和服务时,应该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4.自评互判,升华主题。自评互判,升华主题是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保证。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主题探究内容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感悟,然后师生总结,进行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明确观点,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感悟主题探究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判。自评就是自己评价自己,互判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判。自评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知识方面,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和提高;在能力上,学到了哪些整合、获取知识的技巧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技巧;在态度上,形成了什么态度,或态度上有什么转变;在学法上,学会了哪些方法等等。互判的内容为同学在课堂的表现,包括参与的程度、收集资料的情况、整理归纳探究成果的情况、与同学教师合作的情况、表达是否顺畅有新意。自评互判可采用书面和即时交流的形式。自评互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自评或互评,会使他们从体验中更有所感悟,真正有所得,学生评价越充分、越自主,效果就越好。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机会,是实现学生的“自我强化”,升华主题探究活动效果的最佳时机。因为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提高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在自评互判的过程中,教师应诱导学生学会倾听,听取、尊重他人的发言,并能抓住学生发言中的精彩片段加以评价和欣赏,教师加以点拨深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让学生迸发出求异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升华探究主题,使探究活动回味无穷。二、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的成效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笔者在实践与研究中积极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树立新课程观和教师观,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加快自身的发展。2、促进教师新课堂教学观念构建主题探究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让历史与社会教师能结合本课程的特色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主动地以旧知构建新知,变接受的过程为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让教师践行新课改目标,逐渐形成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观。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体验探究乐趣,促进多元发展实践表明,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受学生普遍欢迎的,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每位学生皆获得不同的收获、感受和感悟。正如一同学所说“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有苦有甜,有笑有泪,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终于见到了彩虹。”总之,新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抓住了“以生为本”这条主线,就能促使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发展;抓住了这条线,就能找到了实施新课程的钥匙。结合本课程和学生身心特点,构建主题探究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体验和分享,在相互激励与碰撞中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在头脑中自动生成新知,培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达成三维目标。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效、创新的课程改革尝试。同时,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大胆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参考文献:1、《学生,让课堂精彩》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施福荣
本文标题:历史与社会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2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