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试论马克思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马克思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信用理论,指出了信用对商品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重温马克思关于资本与信用的理论,在今天我们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信用的论述的研究、阐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信用理论;信用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主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集中论述了其信用理论,认为信用和信用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生息资本共同存在的,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信用和信用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重读《资本论》,系统学习马克思关于信用、信用制度、信用货币、信用资本以及与信用密切相关的银行和利息、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等一系列科学范畴,不仅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信用关系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分析和研究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信用理论与实践的指针。一、信用和信用制度的涵义中国自古便有信用的传统,并将其奉为圭臬,而今天仍然是市场经济的现代命题。信用交易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者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信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包括以诚实守信为-2-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以借贷交易为核心的经济范畴。从经济范畴看,信用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无须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生分离。这种关系就是商品的卖者先让渡商品而后才得到商品价值的支付,商品的买者只是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而赊购商品,即卖者作为债权人和买者作为债务人的关系。马克思的信用理论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信用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信用制度既是商品经济运行矛盾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商品经济矛盾运动发展的工具。信用交易的产生和信用制度的建立又反过来促进了商品交换和金融工具的发展。马克思说:“在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联合起来劳动的生产方式过渡时,信用制度会作为有力的杠杆发生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把建立国家信用作为革命的措施,当然这个国家信用不同于资本主义,是公有制下的为国家和劳动者服务的制度。二、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生产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商品经济运行的矛盾也更加错综复杂,这客观上要求社会按照社会化规律组织生产。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单个资本受到限制,社会化生产要求突破单个资本的限制,这就必须进行资本积累。这时,信用制度加剧了资本集中,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社会再生产起到助推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平均利润的形成。信用的发展,-3-有利于资本集中,加速商品生产的竞争和资本流动,借助信用,使资本家又可能依靠赊购商品和银行贷款,迅速集中大量的货币资本,克服生产资料转移中的困难,是利润平均化得到实现。马克思认为,只有信用才永远起着资本转移的杠杆作用和均衡利润率的作用。第二,信用制度节约了流通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通过信用关系抵消债券、债务而不使用现金;另一方面,信用的缩短了流通时间。第三,信用制度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股份公司是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单个资本”的限制,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形成股份公司。第四,信用制度加速资本的集中。信用发展是单个资本家不仅可以支配自己的资本,还可以用信用支配别人的资本、财产和劳动,使少数人可以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风险投资,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资本主义信用交易是把双刃剑,具有其二重性。马克思在论述信用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起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分析了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社会生产的消极影响。第一,信用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在经济发展中,由于信用突破需求的制约、拉动需求的增加,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表-4-现为虚假信用,这样在再生产过程中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一旦经济发展中泡沫破裂,整个社会债务链破坏,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就不可避免地引发经济支付危机。第二,信用还容易导致对资源配置的失灵。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信用,甚至把挥霍作为展现个人财富从而获得信贷的手段。这样就出现债务人不是把债务用于生产、创造财富,而是把它用于消费,自然就会出现许多应该是产业资本却在人们迅速致富的心理驱使下造成资本浪费。正如马克思所说,信用制度“一方面,把资本主义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三、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凸显理论指导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信用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信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理论指导性。一、深刻领会信用理论,有效建设我国信用制度,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5-建国初期,我国采取以银行信用为主的信用制度,并配之以商业信用,对于当时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1953年以后,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又对商业信用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信用制度也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得到也进一步扩大,建立了国家信用,股份信用,社会集资等各种形式的信用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历史还是我国社会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历史来看,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制度,信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危机,而我国正处在新经济体制起步时期,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中国是在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社会经济制度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在推动国民经济长期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艰巨任务的同时,在金融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巨大。一边有过剩的金融资本,一边有过剩的劳动力,两边都是生产要素,却结合得不好。一边有过剩的资金在寻求出路——股市热、房市热、收藏热等,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农村建设、民生问题的解决、自主创新的推进,又在期待着金融资本的进入。这些状况表明,中国有一个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创新,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6-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源,但是在经济体制层面也具有与资本主义条件下同样的、属于市场经济共性的方面,也存在种种产生金融危机的因素,国际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自由化不断地转嫁自身的问题和危机,通过推行新自由主义,要求发展中国家实现完全的利率自由化,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等等。由于欠发达国家缺乏完善的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和监管体制,加上自身金融体系和经济结构的脆弱性,使金融危机伤害到本国经济。我们要警惕这些陷阱,不断健全对内和对外的金融制度。二、运用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促进我国股份制经济和各种形式的信用关系的健康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制度促进了股份制的产生和发展。股份制有利于加速资本集中,扩大企业生产和再生产,在股份制企业中,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支配权相互分离,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无论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看,发展股份经济对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股份制同商品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它和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有着紧密地联系。而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主要目标就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此,进一步发展股份经济,对于促进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集资是指各地区为筹集经济建设所需资金而自发兴起的融-7-资形式,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不很发达,货币流通不畅,金融秩序不够稳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在加快银行信用制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运用商业、财政、民间信用和社会集资等各种信用手段,繁荣我国金融市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三、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完善金融政策,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制建设,加强监管力度。要坚持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指开放要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以开放促发展,在发展中渐进开放。我们开放金融服务市场,目的是为了引进跨国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技术,引进竞争机制,因而那种不利于国内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开放模式是不可取的。要采取渐进的开放策略,使开放速度和步骤与国内其他改革行动保持协调,与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协调,这样才能使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最大化实现。应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有选择开放金融服务业。渐进开放过程不仅可逐步化解开放所形成的风险和成本,也是国内金融业不断壮大的过程。还要加强金融监管法制建设,实施有效的金融管制。建立完善的金融管制体系,特别是涉外金融法律体系。加强对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的管制,制定有效的对外国金融机构的管制政策。监管必须以完善的法制体系为基础,加强法制建设,尤其建立与-8-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市场经济的法律约束和法律规范,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任何主体的行为最终都是由其自身利益驱动的。企业和经济实体的行为必须以相应的法制来加以规范,用外在的力量来制约资本运行过程中违规的现象,使“守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加强惩治力度,依法处理失信行为,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罚”的良好社会信用机制,为所有市场主体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创造或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市场竞争机制正常形成并充分发挥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四、对我国企业主体信用水平的提高意义深远当前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十分严重,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盛行,商业欺诈层出不穷,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肆虐,不仅造成经济关系扭曲,社会交易成本增加,削弱了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推手,来提高市场企业主体的信用水平,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疏通和扩大其融资渠道、保持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永不过时的行动指南,在当前次贷危机的国际情形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信用体制健全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9-当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信用理论,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同时吸取西方资本主义社信用制度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宏观与微观层面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之,在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深刻学习《资本论》基本原理,坚实地确立了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再次彰显了《资本论》这本巨著的不朽。主要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张燕喜石霞.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张雷声.马克思主任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李敏张美灵.企业信用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文标题:试论马克思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3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