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楚辞的文体、传播和结集一、楚辞的文体有哪些主要特点二、神话和巫术有何异同?它们与楚辞的特点有何关系?三、简述楚辞的产生与楚地乐曲和民歌的关系。四、楚辞的句式有何特点?楚辞作品中的兮字在运用上有哪几种类型?在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五、鲁迅是怎样说明楚辞的产生与时与地的关系的?六、比较说明《诗经》与楚辞在文体上的主要不同?七、《诗经》与楚辞在流传和编集、结集方面有何不同?八、简述楚辞在汉初流传与保存的情况。九、现存最早的楚辞集是由谁编辑的?最早的注本是由谁所撰?书名是什么?十、王逸《楚辞章句》所收作品的范围是怎样的?一、楚辞的文体有哪些主要特点首先,楚辞的文体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xí)、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楚辞的文体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楚辞的文体为新型诗体,与《诗经》相比在句式、语调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二、神话和巫术有何异同?它们与楚辞的特点有何关系?楚人信神好巫,直到屈原时代流传和保存下来的神话是比较多的。神话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术,在本质意义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产生于原始初民对大自然的幼稚解释和幻想,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后者则产生于人类某些超自然的幻想,企图依靠某种神秘的手段(符咒、降神、占卜等)和仪式,来驱鬼降神,以达到祈福消祸的目的。但两者又有某些共同的基础,即同是原始幼稚思维的产物,都是把自然意识化、人格化,即同为万物有灵论。这样巫术往往利用和凭借神话而施展,神话又借巫术得以生存和流传。可以说作为原始宗教信仰的巫术是对神话的消极利用的延伸,而作为“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而存在的古代神话,又往往给巫术活动带来某种文化、文学色彩。《九歌》是诗人借用巫俗、巫歌创作出来的杰出作品,《招魂》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觋招魂形式写成的,《离骚》不仅吸取了许多神话人物和故事,而且直接与宗教巫事活动形式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古楚的巫术和神话,楚辞的艺术形式的某些重要特点就不复存在。三、简述楚辞的产生与楚地乐曲和民歌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音乐和民歌被称为“南音”或“南风”,楚汉之际则称作“楚声”或“楚歌”,体制宏伟繁复。战国时代,属于楚国地方特有的乐曲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薤xiè露》、《阳春》、《白雪》等名目,我们还可以从楚辞作品中看到。从屈原的作品来看,不少作品最后都有“乱”。所谓“乱”是音乐的专名,指乐曲终了时的结尾部分,即尾声,有“所以发理词旨、总撮其要”的性质。屈原的楚辞作品被汉代人称为“赋”,即朗诵诗的意思。屈原的作品创作,虽受楚地的乐曲、乐章的影响,估计已不入乐可歌,据有人推测,屈原作品中特地把音乐上的用语“乱”标出来,或者是为了表示这一部分是要长咏或要歌唱的。屈原的楚辞体创作正是袭乐曲体制而有这些名称的。四、楚辞的句式有何特点?楚辞作品中的兮字在运用上有哪几种类型?在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诗经》的作品主要为四言体,篇幅不大,以重章迭句的形式构成。屈原的楚辞作品则为长句,并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特别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楚辞作品中“兮”字的位置有的置于每一句的中间,如《九歌》;有的置于上下句的中间,如《离骚》和《九章》的主要篇章;有的置于下句末,如《橘颂》。在楚辞中“兮”字既起着表情作用,又起着高速节奏的功能。这说明屈原楚辞体作品,不仅多用“兮”字构成特征,而且还在许多方面增加了它的用途(句逗、节奏、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这是屈原的创造,是楚辞所独有的。五、鲁迅是怎样说明楚辞的产生与时与地的关系的?“楚辞”是在我国文学史上散文文学空前发展的时期诞生的,因此,它也不能不受到这一散文高潮的影响。关于这方面,鲁迅先生指出:“(楚辞)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地。……而游说之风寖(jìn)盛,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行,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汉文学史纲要》)这是说,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辞采的言辞和当时记载这些辞令的“繁辞华句”的散文作品,对屈原楚辞的形成也是有影响的。实际上,当时郁然勃兴的散文,无论从宏阔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的句式,还是从接近口语的虚词之运用上,对于屈原“楚辞”体作品的形成发展,无不有着启发和影响。六、比较说明《诗经》与楚辞在文体上的主要不同?《诗经》中的诗多以四字句为定格,篇章比较短,风格比较朴素;“楚辞”的结构、篇幅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更富于变化,而感情的奔放、想象力的丰富、文采的华美、风格的绚烂,都与《诗经》作品显著不同。《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是我国当时南方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诗经》还只是我国历史早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属群众性集体创作,它虽然经过加工写定,但大体仍保持原来浓厚的民歌色彩;而“楚辞”则属于屈原的创造,是诗人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加以创造性地提高的结果。七、《诗经》与楚辞在流传和编集、结集方面有何不同?早于“楚辞”的诗歌总集《诗经》,一部分是出自巫史之手的祭祀诗(如颂诗),一部分是出自贵族文人之手的“献诗”和歌诗(如大、小雅中的作品),而大部分是流传于当时全国各地的民歌。据记载,它是首先由宫廷乐师所收集整理而被保存下来的。其目的,或谓出于“制礼作乐”的需要,或谓“观风俗,知得失”,总之,它是由官方之力而被搜集、保存,从而流传下来的。屈原的作品,属“发愤以抒情”的个人创作,它的流传和保存,只能靠他的师从者、同情者、爱好者和学习者来完成。由现在的某些资料看,屈原的作品早在他生前,或已就在社会上较广泛的流传,包括宫廷、上层士大夫之间和民间。八、简述楚辞在汉初流传与保存的情况汉初吴王濞文学集团,汇聚辞赋之士,学习楚辞,使楚辞部分作品得以保存。接着是淮南王刘安集团,通过庄助、朱买臣和刘安等的递次进献,使诸多流传和藏于个人手中的楚辞作品,得以汇存于宫廷之中。九、现存最早的楚辞集是由谁编辑的?最早的注本是由谁所撰?书名是什么?现存最早的楚辞集是由西汉晚期成帝时的光禄大夫刘向编辑的;最早的注本是东汉王逸所撰,书名为《楚辞章句》。十、王逸《楚辞章句》所收作品的范围是怎样的?刘向纂辑《楚辞》,除收入屈、宋作品外,还编入了前人的仿楚辞作品,其中包括贾谊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庄忌的《九怀》和刘向自己的《九叹》。王逸在以刘向本为底本加注时,又加入了王逸自己作的《九思》,于是全本就成了今传的十七卷本。第二章诗人屈原的时代与生平一、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情势是怎样的?当时楚国的情况如何?二、屈原在楚怀王时期曾任何职?他的美政理想是什么?曾有过什么重要的政治活动?其遭遇如何?三、楚怀王死后,楚国情势如何?屈原有什么遭遇?屈原自沉的原因是什么?四、简述屈原的生平。一、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情势是怎样的?当时楚国的情况如何?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中后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关头。从这时的社会情势看,一是各诸侯国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即将出现;一是变法运动正在当时各主要国家相递进行。这两者从性质上看,激烈的兼并战争是针对敌国的,是为了保国和争雄天下;变法革新是针对国内旧贵族、旧制度的,是为了刷新政治,争取民心,力图富强。而后者实际是前者的基础,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当时的楚国较为强大,足以与秦国抗衡,有“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的说法。屈原生活在楚怀王、顷襄王时期,正是秦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决心灭楚的时候。但这时的楚国政治却被一些毫无政治远见,只知苟安享乐的腐朽贵族集团所把持。楚怀王为了挽救楚王朝日趋衰败的危机,也曾一度倾向于变法改革,但他内受旧贵族的包围和抵制,外受强秦诡计的诱惑,很快动摇倒退而失败。前299年,怀王被骗入秦,并于两年后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旧贵族的代表子兰当政,将楚国弄得更为昏天暗日,形成了“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的局面。二、屈原在楚怀王时期曾任何职?他的美政理想是什么?曾有过什么重要的政治活动?其遭遇如何?屈原在楚怀王时期曾任左徒,他的美政理想接近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在他任职期间,楚国的政治和外交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他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刷新政治,并奉命起草“宪令”,为国家的富强而立法,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又曾东使于齐,主张合纵抗秦,收复祖国失地。但屈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才能,特别是他果于执法的精神,却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忌恨和反对。他们处心积虑对屈原横加诬陷,离间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终于使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并一度被排挤出朝廷,离开郢都到汉北去流浪。顷襄王继位后又遭到更大迫害,被放逐江南。在楚国郢都被秦将白起攻破后,屈原为殉自己的祖国投汩罗江而死。三、楚怀王死后,楚国情势如何?屈原有什么遭遇?屈原自沉的原因是什么?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任用旧贵族子兰为令尹,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结果秦国不断削弱楚国,顷襄王十九年(前280),秦军伐楚,又夺去上庸和汉北一带地方。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下郢都,楚军全部溃散,顷襄王逃往陈城(今河南淮阳县)。楚国从此一蹶不振,直到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屈原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与误国昏聩的腐朽贵族斗争了一生。就在屈原被放逐江南到达汩罗附近时,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率大军打进了楚国,拔郢yǐng都,烧楚先王陵墓。这一重大事变,使诗人屈原感到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他不忍见自己的祖国为秦所灭,不忍见自己的家乡父老遭亡国之难,为了殉于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至死不离祖国的决心,大约于次年,即顷襄王二十二年,投汩罗江自杀。这说明屈原的死,不单纯出于感情的激愤,也是出于自己的理智。他和那个黑暗的社会既然不能调和,而国破家亡的现实更使他无路可走,就只有以一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来殉于自己的国家了。四、简述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为楚王同姓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辅助楚怀王图议国事,起草宪令,应对宾客,教育王室子弟,甚得国君信任。但后来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今湖北省西北部)。楚怀王客死于秦,顷襄王时屈原因令尹子兰的诽谤,再次被流放到江南地区(今湖南省北部一带),在沅、湘一带辗转流离,“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当楚国郢都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为殉自己的理想和祖国,自沉汩罗江而死。第三章宏伟壮丽的抒情诗《离骚》一、关于《离骚》的题义主要有哪几种解释?《离骚》创作于诗人的哪一时期?二、长诗《离骚》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怎样通过诗篇表达出来的?三、简述《离骚》的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四、《离骚》的丰富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诗人在《离骚》中是怎样吸取和运用神话的?所写三次上游天界,其寓意如何?六、《离骚》诗中对往古世界的回顾有着怎样的含义?七、《离骚》诗中是怎样利用香草美人为喻的?八《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发展?九、简述屈原《离骚》的伟大思想与艺术成就。一、关于《离骚》的题义主要有哪几种解释?《离骚》创作于诗人的哪一时期?关于《离骚》的题义主要有四种解释:第一种是“离忧”说。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离,别也;骚,愁也。”都认为离骚即离别的忧愁之意。第二种是“遭忧”说。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将“离”释为“遭”,是因为“离”通“罹”,即遭受的意思。第三种为楚语说,即“以离畔为愁而赋之”,而“畔”字为“散去”之意。第四种为楚曲名说。游国恩在《困学纪闻》中说:“我以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离骚》是诗人前期任左徒时,遭谗被疏之后所作。二、长诗《离骚》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怎样通过诗篇表达出来的贯穿于《离骚》长诗中的“情”,即司马迁所说的“怨”情,更确切地说就是一股忠怨之情,即忠怨之情是长诗《离骚》的
本文标题:楚辞(课堂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37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