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职能第二节管理者第三节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第四节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2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职能一、管理的定义最近七十年中许多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对管理进行定义,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这是由法国实业家、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约尔提出来的。这一定义强调了管理的过程,表示管理者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后来者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对管理的职能稍作变化,提出了第二种看法。2、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3这一定义中对管理基本职能的概括,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得到了更多的认同。3、管理就是决策。这是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这一定义强调了管理的决策作用。他通过对决策过程的四阶段分析,即①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搜集信息,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②制订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面临的形势;③在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确定比较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④了解、检查过去所选择方案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导致新的决策。认为决策过程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44、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一定义也强调了管理的主要活动。5、管理就是谋求剩余。所谓的剩余也就是产出大于投入的部分。这一定义强调了管理的目的。6、管理就是领导。该定义的出发点是,任何组织中的一切有目的活动都是在不同层次的领导者的领导下进行的,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的有效性,所以说,管理就是领导。此外,还有人从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出发,提出了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5有人则从管理的自然属性出发,指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有人从系统论原理出发,指出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管理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内容:⑴管理的内容是协调⑵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⑶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6二、管理的职能20世纪初期,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履行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的两位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采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种职能作为管理教科书的基本框架。时至今日,最普及的管理学教科书都按照管理职能来组织内容,不过这五个职能已经精简为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71、计划主要是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行动。2、组织它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组合;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3、领导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管理的任务是指导和协调组织中的人。因此,领导的任务是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8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当组织设定了目标之后,就开始制定计划,向各部门分派任务,雇佣人员,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激励。为了保证事情按既定的计划进行,管理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任何显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去。这种监控、比较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9第二节管理者一、管理者组织中的人都可以根据其在组织中的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将其分为两类人:操作者和管理者。所谓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例如,纺织厂的挡车工;汽车制造厂的装配工;麦当劳店中烹制汉堡包的厨师。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工作并负责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如企业的厂长、公司的经理、学校里的系主任等。管理者除了指挥别人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以外,也可能担任某项具体的工作。比如,一些公司的销售经理,除了监督以及激励其下属完成某一销售额以外,自身也可能承担一部分具体的销售业务。10二、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可以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1、基层管理者是组织中最下层的管理者,他们主要的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确保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能顺利完成。如运动队中的教练员、学校的教研室主任、车间里的班组长等。2、中层管理者位于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之间,其职责主要是贯彻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基层管理者的活动。其主要对象是基层管理者。如公司里的部门经理、学校里的系主任,机关里的处长等。113、高层管理者处于组织管理中的最高位置,对组织负有全面的责任,其主要任务是决策,决定一个组织的大政方针,同时也沟通组织与外界的交往联系,他很少从事于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而把精力放在组织全局性或战略性的问题上去。如公司的董事长,学校的校长、行政机关的首脑等。三、管理者角色㈠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1、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初期,通过对5名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一项仔细的研究后,明茨伯格提出了一个管理者究竟在做什么的分类纲要。12明茨伯格的结论是,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个角色,即管理者的行为范畴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此外,所有的管理者都具有领导者的角色,这个角色包括雇用、培训、激励、惩戒员工。管理者扮演的第三种角色是在人群中间充当联络员。明茨伯格把这种角色描述成与提供信息的来源接触,这些来源可能是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个人或团体。信息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13决策角色,明茨伯格围绕制定决策又确定了4种角色:一是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发起和监督那些将改进组织绩效的新项目;二是作为混乱驾驭者,管理者采取纠正行动应付那些未预料到的问题;三是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负有分配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源的责任;四是当管理者为了自己组织的利益与其他团体议价和商定成交条件时,他们是在扮演谈判者角色。142、基本评价实践中,不论何种类型的组织和在组织的哪个层次上,管理者够扮演着相似的角色。不过,管理者角色的侧重点是随组织的等级层次变化的,特别是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者角色,对于高层管理者要比低层管理者更重要。相反,领导者角色对于低层管理者,要比中、高层管理者更重要。从理论上来说,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也并不是对传统的职能理论,即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替代。这是因为:⑴传统的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的方式。经典的职能理论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和界限明确的方法,使我们对管理者从事的成千种活动和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技术进行了明确的分类。15⑵虽然明茨伯格可以给出更详细的和仔细斟酌过的管理角色分类方案,但是这些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明茨伯格提出的许多角色,基本上可以归入一个或几个职能中。比如,资源分配角色就是计划的一个部分,企业家角色也属于计划职能;所有人际关系的三种角色都是领导职能的组成部分;而其他大多数角色也与四个职能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吻合。⑶明茨伯格观察的经理们花费时间搞公共关系和筹集资金这一事实,虽然证实了明茨伯格观察方法的精确性,但也表明并非管理者从事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管理者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事实上,所有的管理者都从事一些不纯属管理性的工作。16㈡弗雷德·卢森斯的管理者行为理论1、主要内容弗雷德·卢森斯和他的副手从稍微不同的角度考察了管理者的行为。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组织中提升最快的管理者与在组织中成绩最佳的管理者是否从事同样的活动。卢森斯和他的副手研究了450位管理者,结果发现,这些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种活动:⑴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⑵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⑶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⑷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17研究表明,“平均”意义上的管理者花费32%的时间从事传统管理活动;29%的时间从事沟通活动;20%的时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19%的时间从事网络活动。2、基本评价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管理者知识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它表明:尽管从平均意义上来说,管理者在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网络联系这四项活动中的每一项,大约花费20%-30%的时间。但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强调的重点不一样。事实上,他们几乎是相反的。这项研究成果为管理者提供了一条晋升的途径,同时它也对晋升是基于绩效的传统假设提出了挑战。它表明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18第三节管理者的素质及培养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包括一个人的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品德是推动个人行动的主观力量,决定着一个人工作的愿望和干劲。知识和能力代表了一个人的智能水平,它决定着一个人实际的工作能力。素质是决定一个人为谁干、为何干和能干得怎么样的内在基础。19“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具体说明一位“全面”的工长应具备的九种品质,法约尔也从身体、智力、道德、知识、经验等方面提出了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1、品德品德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它指导着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良好的精神素质。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认为,缺乏管理欲的人是不可能敢作敢为的。因此,管理愿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学会并运用管理基本技能的主要因素。作为一名管理者,除了要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外,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即要具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202、知识知识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基础和源泉。管理者工作要求管理者掌握专业知识。一名管理者必须知道如何处理问题和履行职责,必须熟悉所管理的业务领域如生产、销售、财务、会计、技术等领域。管理者必须具有管理方面的知识,如怎样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指挥、激励和协调。他们还必须有经营环境的知识,如社会、文化、政治、伦理等等。同时,由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涉及的学科知识很广。一般说来,作为管理者应掌握以下知识:21⑴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以便把握组织发展方向。要掌握所在国家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令、条例和规定。⑵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懂得按经济规律办事,了解当今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⑶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善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⑷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及其应用、本行业科研及技术发展情况等。无论管理什么行业,都得有一定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223、实际能力所谓能力是指管理者把各种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力与知识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与丰富,有助于潜能的开发和实际才能的提高;而实际能力的增长与发展,又能促进管理者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具体应用。关于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管理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观点。卡兹(RobertL.Katz)认为,管理者应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指的是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必需的那些能力。也就是说,技术技能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关。23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人际技能是一个人以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培养的。处理像竞争对手市场策略的变化、政府政策的改变、内部机构的重组等问题时都需要概念技能。一般而言,对于高层次管理者
本文标题: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4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