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GBT3347522016信息技术高效多媒体编码第2部分视频
ICS35.040L7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475.2—2016信息技术高效多媒体编码第2部分:视频Informationtechnology—Highefficiencymediacoding—Part2:Video2016-12-30发布2017-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Ⅲ…………………………………………………………………………………………………………引言Ⅳ…………………………………………………………………………………………………………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7……………………………………………………………………………………………………5约定8………………………………………………………………………………………………………6编码位流的结构15…………………………………………………………………………………………7位流的语法和语义20………………………………………………………………………………………8解析过程78…………………………………………………………………………………………………9解码过程102………………………………………………………………………………………………附录A(规范性附录)伪起始码方法167…………………………………………………………………附录B(规范性附录)档次和级别168……………………………………………………………………附录C(规范性附录)位流参考缓冲区管理176…………………………………………………………附录D(规范性附录)加权量化矩阵180…………………………………………………………………附录E(资料性附录)高动态范围恒定亮度系统视频信号重建的参考实现方法181…………………附录F(资料性附录)高动态范围场景亮度保真光电转移函数183……………………………………附录G(规范性附录)扫描表185…………………………………………………………………………附录H(资料性附录)高级熵编码器解码器参考描述方法188…………………………………………ⅠGB/T33475.2—2016前言GB/T33475《信息技术高效多媒体编码》拟分为以下3个部分:———第1部分:系统;———第2部分:视频;———第3部分:音频。本部分为GB/T33475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清华大学、瑞昱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国茂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捷讯移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美国博通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台湾成功大学、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本部分起草人:高文、黄铁军、盛志凡、虞露、郑萧桢、马思伟、郑建铧、梁凡、何芸、何至初、郭晓强、董文辉、余琴、李蔚然、陈杰、李善一、朴银姬、邵振江、王荣刚、童怡新、林和源、赵海武、张贤国、姜晓龙、凌勇、朱兴国、董思维、余全合、何大可、刘凌志、周敏华、曾伟民、林镇安、孙俊。ⅢGB/T33475.2—2016引言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3.6、4、6、6.1.3、6.4、7.1、7.1.2.1、7.1.2.2、7.1.3、7.1.3.1、7.1.3.2、7.1.4、7.1.5、7.1.6、7.1.7、7.2、7.2.2.2、7.2.3.2、7.2.3.1、7.2.3.2、7.2.4、7.2.5、7.2.6、7.2.7、8.3、8.3.3、8.3.3.2.1、8.3.4、8.3.4.1、9.1、9.2、9.2.1、9.2.2、9.2.3、9.2.4、9.2.5、9.4、9.5、9.5.3、9.5.5、9.5.6、9.5.8、9.5.8.2、9.5.8.4、9.6、9.6.2、9.6.3、9.7、9.8、9.8.2、9.8.3、9.9、9.10、9.11、9.12、9.13、附录A、附录D、附录F和附录G中如下147项与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相关的专利的使用。专利名称如下:CN201010155175.1,频带加权量化编解码方法和装置;CN201110350455.2,矩阵编码方法与装置及解码方法与装置;CN201110007657.7,多图像块划分的编解码方法和装置;CN200810056977.X,一种码流标识方法、装置及编解码系统;CN200680014013.8,一种实现算术编解码的方法及装置;CN200680014019.5,一种二进制化方法及装置;CN201110021859.7,一种编解码方法和装置;CN201110020668.9,基于图像块的帧内预测模式的编解码方法和编解码器;CN201110022734.6,一种编解码方法和装置;CN201110184112.3,一种解码过程中块索引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CN201010135828.X,视频数据的打包、编解码方法及装置及系统;CN201010233134.X,编码、解码方法和编码、解码装置;CN201410253649.4,视频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和相关装置;CN201310294435.7,视频编解码方法、装置及系统;CN201210349055.4,视频编码和解码的处理方法和装置;CN201210019843.7,一种获得变换块尺寸的方法和模块;CN201110255252.5,一种变换块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和模块;CN201210021060.2,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解码设备及网络系统;CN200810096456.7,视频编解码方法及装置;CN200710126108.5,实现随机访问的方法及解码器;CN201110008186.1,图像编码解码方法、处理图像数据方法及其设备;CN201210018036.3,一种编解码方法和设备;CN201210377579.4,用于运动矢量预测的运动矢量列表建立的方法、装置;CN200780000403.4,在编解码中的实现量化的方法和装置;CN200710193851.2,量化模式、图像编码、解码方法、编码器、解码器及系统;CN201310128415.2,一种编解码环路滤波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CN201310008682.6,一种运动矢量预测的方法;CN201310163626.X,一种帧内预测方法;CN201210546675.7,一种头信息编解码、解码方法及装置;CN201210546537.9,一种多方向的帧内预测编解码方法及装置;CN201410720721.X,采样点自适应偏移参数估计方法及装置;ZL201010232105.1,视频图像块的编码、解码、重构方法及系统;ZL200910241349.3,基于块的自适应超分辨率视频处理方法及系统;ZL201010226277.8,帧内预测的方法及装置、基于帧内预测的编解码方法及系统;ZL201210470731.3,一种基于场景模型自适应更新的视频编解码方法;ZL201210519807.7,视频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编码器及解码器;CN201310008086.8,视频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编码器及解码器;CN201310066518.0,一种视频位流解码方法和装置;CN201310695685,基于加权量化的视频压缩编解码方法及编解码器;CN201310034524,基于方向和距离判别的运动矢量预测方法;CN201410127457,一种针对色度的插值方法及滤波器;PCT/CN2014/079435,加权跳过模式的视频图像块压缩算术编解码方法及装置;CN201310465557,一种滤波器插值方法及滤波器;CN201310465581,一种视频图像的插值优化方法及滤波器;CN201210321179,一种低复杂度的分像素插值滤波器;PCT/CN2013/080179,一种基于P帧的多假设运动补偿编码方法;PCT/CN2013/080172,一种基于P帧的多假设运动补偿方法;CN201410485700.4,一种运动信息存储压缩方法;CN201410491226.6,视频编解码方法、装置及生成的视频码流;CN201410253964.7,视频的图像输出管理方法及装置、传输视频码流的方法;CN201410253743.X,一种假设解码器中输入码流缓冲区的输入和输出从缓冲区获取数据的方法及装置;CN201410141736.0,视频编解码方法、装置及生成的视频码流;CN201410253685,一种在PS流以及流媒体中支持背景帧随机访问的方法;CN201410235473.X,一ⅣGB/T33475.2—2016种视频码流、视频编解码方法及装置;CN201310240913.6,一种相邻边界长度导出方法及装置;CN201310690704.1,一种视频编解码处理方法及装置;CN201210528814.3,一种视频编解码中运动信息导出方法及装置;CN201410264885.6,一种前向双假设编码图像块的编解码方法和装置;CN201310435167.6,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变换的方法和装置;CN201310238184,提高数字信号变换性能的方法及数字信号变换方法和装置;CN201210531974.3,一种上下文模型选择的方法和装置;CN201310237872.5,视频编解码方法及装置、传输视频码流的方法及视频码流;CN201210535423.4,一种数据的熵编码方法和装置;CN201210349055.4,视频编码和解码的处理方法和装置;CN201210420721.9,视频编解码方法及装置;ZL201110388181.6,一种纹理自适应视频编解码系统;ZL03115997.4,运用于图像编码和视频编码的整数变换方法和装置;ZL03148149.3,运用于图像编码和视频编码的8×8整数变换方法和装置;ZL03156124.1,图像和视频编码中兼容4×4变换的8×8变换方法和装置;ZL03150939.8,视频编解码中运动矢量的预测方法和装置;ZL03143431.2,视频图像亚像素插值的装置;ZL200310108468.4,1/4像素精度插值的方法和装置;ZL200410053582.6,视频或图像压缩中准能量守恒变换的方法和装置;ZL200510061395.7,一种用于二进制化解码得到解码数据值的方法和装置;ZL200410017419.4,图像和视频编码中多尺度兼容处理装置及其方法;CN201310746046.3,表示视频图像显示顺序的方法;CN200310107985.X,一种可随机访问数据流的组织方法及其对应的解码方法;CN201110240524.4,运用于图像编码和视频编码的六角变换方法和装置;CN201110335481.8,视频编码合并模式双向补偿方法;CN201310049872.2,基于颜色空间变换进行编解码误差修正的方法和系统;CN201310173139.1,利用YUV与RGB空间联合修正视频编解码误差的方法;CN201310048281.3,一种图像和视频编解码方法和系统;CN03151460.X,可随机访问数据流的封装方法及其对应的数据恢复方法;CN201210312587.0,一种快速防止出现伪起始码的方法及装置;CN201510127896.4,一种视频编码的帧内预测方法及系统;CN201
本文标题:GBT3347522016信息技术高效多媒体编码第2部分视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42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