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管理者的文化意识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企业文化的价值,它都一直存在于你的管理活动之中,你的每一项工作都客观地反映出你的文化品位、你的价值标准,关键在于,你所拥有的文化是推动了管理工作的进步还是降低了你的管理效果——管理者的文化意识同某些单位领导交流,曾听到过这样的话:“我现在正忙于什么什么重要的工作,没有时间考虑企业文化的问题,等我忙过这段时间,我一定下大力气好好抓一抓企业文化建设……”按照这句话,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出下面的结论:企业文化是游离于企业发展及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的一项工作。还有一条大家公认的论断:在一个企业里,与企业发展及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工作就是制造工作。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最后结论:企业文化建设是制造工作。我估计每一位管理者都不会承认这样的推论,但实际工作当中这样的两层皮问题却处处存在,根本在什么地方呢?我想,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回到管理工作本身上来。一、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管理就是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使更多的人同自己一道去实现组织目标。既然管理的本质是使更多的人同你一道去实现组织的目标,那么,你凭什么能够让大家一心一意地跟你去努力、去奋斗呢?答案一:权力。权力是指引导或影响他人行为或信仰的能力和控制力,它可以分为来自职位的权力和来自自身的权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力是指来自职位的权力,即由组织授予的并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的权力,包括法定权力、奖惩权和控制权,组织成员往往出于压力和习惯不得不服从这种权力。当你对下属行使权力的时候,正常的结果是服从。为什么服从?因为你的权力会影响到下属的利益。但是,当你的权力行使范围满足不了下属的利益需求时,当你对下属行使的权力给下属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下属无法接受时,你所拥有的权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况且,对法定权力的服从,其本身就是被动性的服从,那么,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发挥出来。或者,如果领导者不能公正用权、慎重用权,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下属必然在内心产生抵触情绪,心理上很难和你保持一致。还有一种权力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来自领导者(管理者)自身的权力,也叫非权力性影响力或威信。他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道德、学识、决策能力、信守诺言、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概括说,就是领导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一个群众威信高的领导,必然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氛围,当一个团队充满和谐气氛,人人心情舒畅,上下同欲,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管理就获得了成功。而这个过程恰恰就是文化发生作用的过程。答案二: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必要保障。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基础,就必然是一盘散沙,形不成有效管理。我们的祖先是制度管理的真正创始人,两千年前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商鞅,在依法治国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一部《秦律》到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制度之一。但是,拥有最完整法律的秦朝为什么仅仅存在了15年就土崩瓦解?这让我们对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必须有一个深刻思考。制度的建立以什么为根本,是用以制人还是为人服务?这里有一个哲学问题,就是人的本质问题。商鞅认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势利小人,必须用利益引诱他,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他、管制他。所以,秦朝的法律是以暴力著称的苛政。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短命是必然。那么,一个成功的制度必须有一个核心——以人为本,制度的存在是为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有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有制度的正确存在价值。有一个比喻叫“制度是墙”,形象地说明了制度的双重作用:为遵守制度的人遮风挡雨,可一旦有人置制度于不顾时,一定会撞个头破血流。当一个好的制度形成后,重要的是如何执行它。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制度,但缺少对制度的认真执行,权大于法的现象在一些企业中到处存在。有的领导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我这一亩三分地儿,我就是制度。”可以说,这样的领导身上也体现着一种文化——霸权文化!答案三:沟通传统管理学认为,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财、物。而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带来的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信息的重要,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就曾经说过:“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因此,管理学家们把信息作为管理对象,与人、财、物一道纳入到现代管理科学的研究之中。如何让信息发挥最大效能,答案只有一个,必须实现有效沟通。实现有效沟通可以借助许多技巧和方法,尤其是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但是真正有效的沟通必须有一些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基础,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和友爱。余世维先生在《领导商数》一书中形象地描绘了组织内部存在的主要沟通障碍:对上沟通没有胆;(胆量)平级沟通没有肺;(肺腑之言)对下沟通没有心。(心情)在组织内部的沟通中,如何解决这种障碍?我认为,有最重要的三个字:信、诚、亲。信——解决对上沟通没有胆的问题。(下属在领导面前的自信心、领导对下属的充分信任)诚——解决平级沟通没有肺的问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之间的真诚)亲——解决对下沟通没有心的问题。(领导把员工当亲人、对员工投入亲情)信、诚、亲这样的字眼在纯粹的管理学理论中很难见到,但对管理工作又至关重要,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还有许多有效的答案,就像世界上许多成功企业家如松下幸之助、韦尔奇、郭士纳、亚克卡等等,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各自的管理风格,但都有效。所以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他兼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两大特征。艺术性是什么?就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你的成功,可能来自于善于用权、公正用权,也可能来自于对制度的成功建立与有效执行,也可能来自于因有效沟通而形成的和谐氛围……但所有这些管理形式,其背后都有一种灵魂性的东西在牵引着你,那就是文化!所以,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企业文化的价值,它都一直存在于你的管理活动之中,你的每一项工作都客观地反映出你的文化品位、你的价值标准,关键在于,你所拥有的文化是推动了管理工作的进步还是降低了你的管理效果。讲了这么些管理学的问题之后,我想说的就是一句话: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现代管理的最新境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180多种论述。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国内比较公认的论述,供大家品味: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创造、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所拥有的上述成果越多,你在管理上的成就就一定越大,就会有愈来愈多的人同你一道去完成使命,所以,可以说,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者,二者绝对统一。二、文化对管理者将带来什么样的启发两千多年前,淳于髡与孟子有过一次精彩的管理学对话:淳于髡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吗?”孟子说:“是的。”淳于髡又问:“你嫂子掉井里了,你用不用手去救?”具有哲人睿智的孟子面对这样一个圈套,做出了一个精彩回答:“嫂子掉井里不救,你是豺狼啊!男女授受不亲,是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嫂子掉井里伸手相救是一种权变啊。”淳于髡依然不依不饶,说:“嫂子掉井里你伸手去救,那天下人都落水了,你为什么不伸手相救?”孟子说:“你能用一只手去拯救天下吗?嫂子掉井里,可以用手去救,天下人掉井里,就要用思想去拯救了。”这一对话解决了三个管理学问题——其一,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其二,任何制度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管理者的头脑中必须具有权变理论,即,遇到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三,管理幅度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理幅度越大,管理效率越低,因此,当出现某些个别问题时,管理者可以亲自处理,但当组织大到一定时,管理者越是亲力亲为,可能效果会越差。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管理者能将自己的管理思想传给自己的下属,让所有与你具有同样价值观的下属共同开展工作,成为你的有效延伸。这时候,你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为管理者带来的启发数不胜数,但这些启发不是帮助管理者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没有现实性的功利效果。但是,一旦深刻理解了文化理论的精髓,作为管理者,你将受益无穷。1、关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伴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已成共识,但对于管理者,是否真正理解了以人为本并自觉践行,的确值得商榷。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如果其核心价值观与人无关或者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不是以人为本,那么这个团队,必将是一个不能成功的团队。怎样看待人?荀子说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出自《荀子·王制》)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也提出了新的人本思想“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都道出了人的重要性。可以说,在企业中,人是最重要的,企业无人则止。一位资深教授在为企业中层干部讲课时问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假如某大型企业的员工全部撤出,然后我们企业的员工进入这个企业,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企业原来的生产经营效果?”答案肯定是不能,那差在什么地方?肯定是差在人员素质的差距上。因此,不重视人的作用,即使你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设备,你依然成不了世界500强。怎样对待人?关于对待人的态度,东西方有两个表述不同本质相同的论断: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经说:“你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作为一名管理者,当你行使管理职权的时候,你要想一想什么事你所不愿意做的,那么你就不能要求下属去做。你也要想一想你在企业中希望获得的待遇是什么,那么你要想办法让你的员工都获得这样的待遇。孔子还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叫做“尊贤容众”,告诉我们,管理者要尊重企业中的人才,要有大胸怀能够容纳所有的员工,也要有倾听的本领。怎样使用人?把人用好是管理者工作业绩的核心表现,而如何把人用好则是管理者最关心的学问之一。如前所述,当你承认了人的价值的重要性、懂得了尊重人、宽容人和爱护人之后,你的用人之道已经成功了一半。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全体员工的志同道合,但对于大部分管理者来说,他们都没有选择组织成员的权利,况且,即使你有选择的权利,你也无法在瞬间确定你选择的员工是否在内心与你情志相同。那么,立足企业培养人就成了管理者重要责任。张瑞敏曾经说过:“我在企业里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设计师,另一个是牧师。设计师的角色要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确保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牧师的角色就是布道,这个道就是海尔文化。”传经布道,就是管理者培养人的过程。当然,有了人才之后,重要的是为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所有员工都能最好地发挥其作用,你的团队才会有力量,才会出效益。真正意义的以人为本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最后的结果可以用两个字高度概括——人和。曾记得孟子有过一个关于人和的景象描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当你自觉践行了以人为本这一企业之大道时,你就会得到所有的帮助和人心的和顺、团队的和谐,你的团队就将是一支“战必胜”的团队。2、关于管理之道每一个渴望成功的管理者都希望拥有一套助其成就事业的管理之道,而每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其管理之道又不尽相同,这就使得管理之道充满玄机,就像“道”字本身的含义一样。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说明清楚的道就不是恒长久远的道了。但是,从管理工作的本身看,我们必须清楚两个重要的“道”的内涵:一是管理之大道是什么?这个问题前面已有表述,就是以人为本;二是管理之道要帮助管理者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是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古今中外之成功管理之道浩如烟海,下面我们简单取出几条而论之:管理者要善于描绘团队愿景。有志者事竟成。陈胜当年给别人当雇工种地的时候说:“苟富贵,勿相忘。”一同打工的农民兄弟嘲笑他说:“你一个给别人打工的,哪来的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
本文标题:管理者的文化意识 Microsoft Word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4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