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小专题17-地形、聚落和交通
小专题17地形、聚落和交通小专题跟踪训练17一、单项选择题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且无不深深打上环境的烙印。如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题: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状B.带状C.网状D.棋盘状解析:1.A2.B第1题,先民选择居住地时,一般考虑既接近水源又避开洪水的袭击,因此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第2题,图中M区域位于山区的河谷中,因此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带状。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带,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图和甲地段公路线路照片图。据此回答3~4题:3.从整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内的交通线分布特点是()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4.甲地段公路线分布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降水多B.地势较高,坡度大C.水源短缺,近水源D.土壤肥沃,梯田多解析:3.D4.B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3题,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盆地内部沙漠广布,周围高山环绕,冰川连绵;盆地周围的山前多冲积扇,冲积扇可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形成村镇和城市,因而交通线呈环状分布。第4题,图中甲地段地处天山深处,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在山区陡坡上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弯曲。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6.①②③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有的农田最少解析:5.D6.D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呈带状分布。第6题,②线路最短,地势起伏小,占用的农田最少,基本上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但未沿等高线分布,故D项正确。读“安徽省芜湖城市形态变化图”,回答7~8题:7.图中信息显示()A.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芜湖市的形成与发展B.1949年以前,芜湖市发展主要依托河流C.1949~1980年,芜湖市发展速度最快D.1980年以后,芜湖市沿铁路线向东南发展8.芜湖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C.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D.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解析:7.B8.D本题组考查交通对城镇的影响。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1949年以前,芜湖市的形成主要依托河流,而不是铁路,发展速度最快为1980年以后,芜湖市沿铁路线朝东北方向发展。故选B。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芜湖最初沿青弋江呈带状分布,其后沿长江,最后沿铁路分布发展。因此芜湖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下图示意关角展线群景观。读图,回答9~10题:9.旧青藏铁路大量采用展线是为了()A.减缓坡度B.避开断裂带C.多经过城镇D.节省投资10.有人说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这种说法主要基于()①排除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隐患②技术水平的提升③经济实力的提升④保护自然环境,杜绝人为破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9.A10.C第9题,展线是展长线路,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进行工程建设,为了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往往采用展线技术,故A项正确,B、C项错误;展线延长了铁路线,铁路建设投资会增加,故D项错误。第10题,旧线路因技术难度大,投资高等原因,隧道建设小,为减缓坡度因此多展线。随着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隧道可以替代展线,能够缩短距离和运行时间,而滑坡等地质灾害无法永久消除,同时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在交通线路修建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故C项正确。网红是指在社交平台上具有一定量的社交资产,并且有能力将这些社交资产变现(变现方式通常包括广告与网红电商)的人。2016年以来网红模式已逐步形成产业链。据此回答11~12题:11.网红模式有利于()A.增加产品库存B.增加销售环节C.扩大销售范围D.增加销售成本12.对网红经济影响较大的区位因素有()①网红影响力②网络信息③区域集聚④地价高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1.C12.A第11题,读图,网红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有利于扩大销售范围,C对。第12题网红经济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利用网络实现,对网红经济影响较大的区位因素有网红影响力,①对。受网络信息影响,②对。区域集聚,不是社交范围决定因素,③错。在网络上进行联系,地价高低,不是影响网红的主要因素,④错。二、非选择题13.某校地理研究小组的同学为了解当地聚落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经调查绘制了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聚落的分布规律。(2)分析图中甲聚落规模最大的原因。(3)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聚落的分布大致沿交通线(或公路线)分布,此处地形较平坦,交通便捷。第(2)题,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聚落所处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且为公路相交处。第(3)题,扩建居民点的选择可以从地势、河流洪灾、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大致沿交通线(公路线)分布。(2)地势平坦;公路会合处(3)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少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喀伊高速公路(喀什至伊尔克什坦口岸)是帕米尔高原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该路段连接两个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是中国由新疆通往中、北亚和西亚的一条重要通道。材料二下图为新疆高速公路及其他公路分布图。(1)喀伊高速公路建设对喀什的城市发展有何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喀伊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3)试说明建设喀伊高速公路的重要意义。解析:第(1)题,从对城市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作答。第(2)题,喀伊高速公路地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气候严寒、风雪天气多、山高谷深、冰川广布等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选线和建设。第(3)题,结合所学案例和相关地理知识,从旅游开发、特区建设、商贸交流、区域经济、城镇产业、民族团结等方面作答即可。答案:(1)改变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人口迁移方向;推进喀什城市化进程。(2)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气候严寒,暴风雪多,风力强劲;地势崎岖,山高谷深,冰川广布等。(3)有利于促进新疆西部边疆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喀什的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的商贸交流;有助于推动新疆南部地区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沿线城镇与产业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沿线地区的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15.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网的变化。交通运输网由交通运输的线和点组成,共同形成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结合图中图例和图中信息不难作出描述。第(2)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城市化特点主要从城市数目、城市等级或规模、城市人口数量及所占比重(或城市化水平)等方面考虑。而交通运输加强了区域联系,促进了人口迁移,把两者结合起来回答即可。答案:(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本文标题:小专题17-地形、聚落和交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2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