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3131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沉陷观测方案
3131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建立龙门峡南煤矿首采面的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获得该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下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和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为下一步的生产决策服务。二、测区概况3131工作面地面位于邓家瓦厂、石朝门一带,地形为坡地,植被为灌木,地表有少量民房、交错小路和部分碎石公路,无高压铁塔、大的积水体。相邻岩层有龙潭组、栖霞组。3131工作面东与+478m北西翼回风大巷基本平行,西部为3133工作面,中部为+400北西翼底板抽放巷。3131工作面位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该段岩层岩性主要为薄层状粉晶灰岩,显水平层理,岩层倾向北西298°,倾角25°~29°,f=8~10,其上覆岩层为龙潭组一段岩层,下覆岩层为栖霞组岩层。3131工作面沉降观测整个测区面积约0.31km2,经度107°00′52.0818″~107°01′18.1844″,纬度30°36′45.7639″~30°37′39.7523″。三、沉降观测方案1、精度要求(1)观测点及基点的初始值采用GPS四等平面控制测量。(2)沉降观测采用5秒导线测量精度观测。(3)高程控制采用5秒导线测量精度观测三角高程。2、基准点的布设(1)基准点须埋设在工作面的沉降范围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基准点采用混凝土浇筑永久点,并且基准点必须要有检核条件。基准点不能少于3个。(2)基准点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而定,在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对其稳定性、可靠性进行分析。(3)基准点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应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标准埋石稳定期不宜小于10天。(4)工作基点应在变形区域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选埋,这些点应形成闭合环、节点网或附合路线。(5)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6)观测路线应组成起始基点的闭合或附合路线,使之具有检核条件。(7)变形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应与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相一致。3、沉降观测点布设在3131工作面对应地表中间布设四条控制基线,同时作为沉降观测点使用,共计30个点。其中每4个点顺工作面倾向方向布设3条线,18个点沿工作面走向方向布置,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对30个点个点按固定顺序进行观测。四、沉降观测方法与技术要求1、观测点及基准点的初始值采用GPS四等平面控制测量。由于本单位无GPS设备,且测量人员技术及能力不足,建议找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基准点及有代表性的观测点各4个。2、在一般情况下,倾斜观测线上观测点编号应自下山向上山方向顺序增加,走向观测线上观测点编号应按工作面推进方向顺序增加。3、沉降观测点的施测采用尼康2M全站仪测量坐标与高程,测区的基点不应少于3个,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4、每次观测应保持路线、顺序、观测方法一致。5、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相对固定主要观测人员。6、在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工作。7、使用的测量仪器就送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鉴定和校正,并在校正的有效期内使用。检验应按现行国家矿山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五、沉降观测作业要求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相邻观测点高差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裂缝等情况,应作好记录,并画好草图。六、沉降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1、凡超出规定限差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2、测站观测限养超限,应立即重测。3、若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均符合限差时,则取三次结果的中数,当重测结果与原测两个单线结果均超限时,则须再重测。七、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1、整理原始记录,外业观测数据检查准确无误后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计算沉降量及累积。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2、绘制沉降曲线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以沉降量为纵轴,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再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经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绘制出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根据总沉降量,绘制等值线示意图。八、沉降观测周期1、沉降观测的时间应与工作面回采阶段配合,工作面回采一周后完成观测一次。在地表移动的初始期和衰退期,一般可根据开采深度、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和顶板岩性等具体条件,每隔1~3个月测量一次各观测点的高程。当地表下沉值达到l0mm时,即进入地表移动的初始期以后,应按时进行高程测量。衰退期的高程测量直到六个月内的下沉值不超过30mm时为止。2、每次沉降观测完成后3日内提交中间分析报告,阐明地表整体沉降及沉降成果分析并得出结论。提交成果应包括沉降量、累积沉降量等,整个沉降结束后提交沉降观测报告。3、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工作面大范围塌陷、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回采工作面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日一次连续观测。4、正常情况下以观测周期和次数(不包括停工期间和发生特殊情况增加的次数)。5、进行采动后全面观测时,对一条观测线上所有点的高程测量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九、上交资料1、观测点平面布置图2、沉降观测成果表3、沉降曲线图4、回采工作面沉降等值图5、沉降观测分析报告6、所使用仪器检验报告7、本项目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总结。十、观测点的保护1、基准点的保护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能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如遇到可能对基准点造成损坏或破坏的情况时,应与观测单位联系,以便具体确定基准点的保护或调整方案。2、沉降观测点的保护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测绘工作,沉降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破坏往往会导致沉降观测工作的中断,因此沉降观测点的妥善保护是沉降观测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场应予充分重视,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必要时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法,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沉降观测点的长期与稳定保存。十一、沉降观测人员费用1、野外补助按每人每天100元计发。2、生活补助按每人每天50元计发。3、地面观测需在当地租房住宿休息,房屋租金不再另发。4、工作期间由于测量线路不通视,需协调当地人砍树等发生的费用按实际报销。5、工作时间为每周周一至周五,每周周一上午九点矿办协调派车从矿上送至观测地点,每周周五下午四点从观测地点送至矿上。十二、沉降观测仪器设备仪器名称仪器编号仪器等级仪器型号数量尼康全站仪D0014592″Nivo2.M1台笔记本电脑1台尼康专用架1付铝合金脚架2付单棱镜2只点上对点器2台对讲机摩托罗拉3台测伞1把温度气压计1只计算器卡西欧58001台
本文标题:3131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沉陷观测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3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