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011.8.8
慢性病、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弥勒县妇幼保健院陈佳2011年08月08日老年人保健的重点人群高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丧偶老年人近期出院的老年人老年精神障碍者老年界定老年人多以年龄作为界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用60岁作为老年的标准。我国人口学上将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分为:45—59岁为老年前期〈中老年人〉60-79岁为老年期〈老年人〉80岁以上为高龄期〈高龄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白岁老人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平均寿命延长,但总体健康状况欠佳•医疗保健的需求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协调•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布健康老龄化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的“2001年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就是强调长寿和健康并重,生存的质和量统一,并将此做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长寿是人们的愿望,然而只是“长寿”是不够的。假如一个老人,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身心俱残地生活,不仅自己承受痛苦,给家庭和社会还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不仅要争取长寿,而且要争取“健康长寿”,既伴随健康的长寿——不仅延长了生物学的年龄寿命,而且延长精神和身体的生理功能寿命,即提高长寿者生命的质量。这就是健康老龄化。中国老年人健康十项标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老年人健康十项标准:1、躯干无明显畸形,驼背等不良体形,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2、神经系统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4、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5、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理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8、能恰当的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二、社区保健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体检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2009版活动能力)等进行粗测判断。(三)辅助检查•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B超、眼底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认知特点认知能力是指认识事物和反映客观物体的各种心理功能。老年人感知能力退化,这与他们感觉器官老化,功能降低有关。视力、听力、味觉等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模糊,交流发生障碍,容易使他们情绪沮丧,产生孤独、抑郁和自卑的心理。(四)健康指导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1.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对体检中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3.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4.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慢性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不健康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精神压力过大、过量饮酒等都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当代人主要生活方式,什么叫健康?很多人说首先是没有病,这是对的。但是我们如何规避不良嗜好,就必须和社会相适应,人也要和环境相和谐,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须知先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对人宽、责己严,自然达到了情绪健康,规律饮食,遵守作息时间,坚持运动等等,这也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命首先取决于自己。•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向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已,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而在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反之,则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八注意”•合理膳食、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劳逸结合、性爱和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的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病人约有8400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发病与遗传、激素、营养、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女性绝经期后多见,男性65岁后发病多见。内分泌影响:老年人由于性功能下降,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营养: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进食少,多有营养缺乏,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活动:老年人户外运动减少,缺少阳光照射,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骨骼缺乏负重及肌活动等的刺激,使成骨细胞缺乏足够机械应力刺激,活性降低,而破骨细胞的活性增高,导致骨质脱钙,造成废用性骨质疏松。生活方式:过度饮酒、大量吸烟、饮咖啡和浓茶等,均使尿钙增加,骨吸收增加。药物因素:长期使用类固醇类激素、甲状腺素、肝素等,均可影响钙的吸收,尿钙排泄增加,促进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方法,治疗的最好方法是加强预防。预防的三要素是:鼓励运动:运动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丢失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户外活动和日光浴。老年人要坚持每周3~4次的锻炼,每次不少于30~60min。合理营养:老年人多食含钙高的食物,每日至少需要钙800mg。含钙高的食物有奶制品、海产品、深绿色蔬菜、核桃、花生、大豆制品等。由于中国人肠道缺乏乳酸酶者较多,喝牛奶后可有产气、腹胀、腹泻等不适。这类老年人可饮用酸奶,多吃鱼类,同时注意食物搭配,如豆腐不予菠菜同时烹饪,避免钙与草酸结合形成不溶的草酸钙。指导钙剂的服用:选用可咀嚼的钙制剂,以促进吸收。常用的钙剂,可分为无机钙和有机钙两类。无机钙(氯化钙、碳酸钙)含钙高,作用快,但对胃肠道刺激大。有机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活性钙等)含量低、吸收较好,刺激性较小。一天的钙量最好分次服用,睡前服用较好。血清钙过高可导致泌尿系统损害,对患结石、肉芽肿或高血钙者应限制使用。钙剂与维生素D同时服用,可促进钙的吸收。预防跌倒行走时摔倒或从稍高处摔倒的现象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老年人跌倒多数发生在室内,主要是浴室、卧室和厨房内;少数发生在室外,主要是街沿和台阶处。老年人跌倒后轻者可并发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臼等,重者可出现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甚至丧失生命。危险因素内因生理因素: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功能减退,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下肢肌力量减弱,而易发生跌倒。病理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缺血性疾病、颈动脉窦过敏等。神经系统疾病:如痴呆症、帕金森症、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等。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运动器官损伤或畸形等。感官系统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动脉阻塞、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他:如身体虚弱、贫血、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药物因素:研究发现,50%的老年人跌倒与用药不当有关。由于对药物敏感性和耐受性的改变,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剂、麻醉药、镇痛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和降糖药时,其神志、精神、视觉、血压、步态和平衡功能易受到影响发生跌倒。在所有药物中,以抗抑郁药引起跌倒的危险性最大。此外,饮酒过量也是老年人跌倒常见诱因。心理因素: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精神状态与跌倒的发生有关。老年人由于某些原因如患病或用药出现认知障碍,或不愿麻烦他人、焦虑、抑郁等跌倒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外在因素环境因素地面因素:地面过滑、潮湿、不平、地毯松脱、不平整,过道有障碍物等。家具及设施:室内光线过暗或过强,楼梯缺乏扶手,台阶高度不合适、边界不清晰、座椅过高或过低,睡床高度不合适或床垫过于松软,坐便器过低,无扶手,家具不稳、摆放不当。穿着情况:鞋的尺寸、大小不合适,鞋底不防滑,裤腿或睡裙下摆过长。其他:如拐杖等辅助用具不合适与老年人活动状态有关的因素:大多数老年人跌倒发生于行走或变换体位时,少数发生在从事体力劳动或较大危险性活动(如爬梯子、骑车时)预防改善居住环境:布局:房间布局简洁,家具稳定、摆放适当,卫生间靠近卧室,紧急用的电话号码、电话机或远距离警报器方便、易取。地面:平坦、无水、不滑、避免打蜡,卫生间洗手盆、浴缸、坐厕周围及厨房水池附近铺设防滑砖、防滑胶布或防滑垫。通道:走廊宽阔,无障碍物。楼梯:设置扶手,台阶平整无破损、高度合适(不超过15cm),上下台阶分明。照明:开关方便,老人易触及,室内光线充足且分布均匀、不闪烁,尤其是浴室、卧室和楼梯处。卫生间:安设高度适宜、有扶手的坐便器。睡床:床单元高度和床垫的松软度适宜。指导日常生活穿着行动与活动使用坐便器的方法:双腿站稳,双手把住扶手,然后缓慢下蹲身体。跌倒后起身的正确方法:先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再匍匐向前爬行,慢慢移到坚实可支撑的平面并向上引伸。夜间安全防范运动锻炼:规律的运动锻炼(特别是平衡训练)可减少10%的跌倒发生率。运动锻炼形式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活动能力和个人兴趣选取,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平衡操、运动操等。重视相关疾病的防治:积极防治可诱发跌倒的疾病,如控制高血压、心律失常和癫痫发作,以减少和防止跌倒的发生。合理用药:避免给老年人使用易引起跌倒危险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和剂量,缩短疗程,并在用药前做好宣教,如告诉服用镇静催眠药的老年人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意外伤害随着衰老导致感、知觉下降,动作反应时间延长,认知能力减退等。这些变化,增加了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如跌伤、冻伤、烫伤、坠床等)的危险性。预防防跌倒防进食意外防坠床防烫伤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叉感染自救出现意外及时拔打急救电话120老年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身份证明、联系电话。患有心绞痛的老年人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患有心肺疾病的老年人家中要常备氧气装置健康指导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的新标准提出:机体健康“五快”,精神健康“三良”。五快:食得快:反映食欲好,口腔牙齿健康,咀嚼、吞咽功能都良好,上消化道功能健全。便得快:大便通畅,没有便秘。睡得快:心理状态平稳,神经系统稳定,无焦虑抑郁情绪,无睡眠障碍。说得快:大脑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健全。走得快:骨骼肌肉健康,中枢神经系统无障碍。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您健康档案,了解您的社会、家庭及疾病的背景,便于评估您的健康状况,为长期观察、连续追踪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实施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保健计划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开展健康教育医生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你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高血压的危害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几乎增加了一倍,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高血压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又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见表)高血压病人的全身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反复、长期的小动脉痉挛状态和血压升高使小动脉内膜因为压力负荷、缺血、缺氧出现玻璃样病变,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涉及小动脉中层,最后导致管壁增厚、硬化、管腔变
本文标题: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011.8.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54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