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1.2 《杠杆》课件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第二节杠杆这些都应用了杠杆,找一找杠杆的特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练习:关于杠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不一定要有支点C.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D.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总是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图2甲2.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OF2F1F2L1L2例题:1、画出下图中F'和F"的力臂。2、(2010年江苏泰州中考题)图4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图。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假设一:假设二:假设三:假设四:F1+L1=F2+L2F1–L1=F2–L2F1/L1=F2/L2F1·L1=F2·L2思考与讨论1、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1、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2、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3、实验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螺母螺母(2)照课本图13-3那样,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F2F1L2L1然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中。这时杠杆两边受到钩码的作用力都等于钩码的重力。因为一个钩码重力G=0.5N则杠杆受到的作用力为:F=nG(n为钩码的个数)在此时,两个力臂又是怎样记录呢?(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将结果填入表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次数F1/NL1/cmF2/NL2/cm1230.5N5cm0.5N10cm1.5N5cm0.5N15cm1.5N10cm1N15cm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4)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值,然后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如图1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1.杠杆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本节的知识点: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1、(2008年青岛)下列关于的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练习:4、小明进行的实验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他在完成教材中的探究任务后,又多加了一个弹簧测力计继续进行探究。他的困惑是:在图1所示杠杆已经平衡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测弹簧拉力的力臂。请你在图1中帮小明作出弹簧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5、如图2所示,杠杆A端为支点,在另一端B用力F将挂在C点的物体提起。已知物重为50N,则动力F为:()A.25NB.250NC.20ND.10NCG=50NAC=2AB=5F•AB=G•ACG25F=AC•AB=50N×=20N6、如图3所示,杠杆的支点是,动力F的力臂是。AAD或CB
本文标题:11.2 《杠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0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