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266条)1、癌基因(oncogene):通常表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突变体,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并转变成癌细胞,故称癌基因。3、暗反应(1ight-independentreaction):光合作用中的另外一种反应,又称碳同化反应(carbon.Assimilationreaction)。该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固定CO2生成糖类。6、ATP合酶(ATPsynthase):位于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通过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催化ADP和无机磷合成ATP的酶,由F1头部和嵌入膜内的F0基都组成,也常见于细菌膜上。2、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种特化的黏着结构,将细胞黏附到基膜上。3、胞间连丝(plasmodesma):相邻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直接穿过两相邻细胞的细胞壁。5、胞吐作用(exocytosis):携带有内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6、胞吞作用(endocytosis):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胞饮和吞噬作用)。10、表观遗传(epigenetics):与核苷酸序列无关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控制机制。14、B淋巴细胞(Blymphoeytes,Bcell):应答抗原刺激而发育和分化成浆细胞的淋巴细胞,它们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释放到血液中。这类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和分化。1、糙面内质网(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rER):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糙面内质网由许多扁平膜囊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分泌性蛋白、溶酶体蛋白、膜整合蛋白以及膜脂分子。4、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是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形式。对生物体的正常发育、自稳态平衡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来自单个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分子。9、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IP3,Ca2+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13、凋亡小体(apoptoticbody):细胞凋亡过程中断裂的DNA或染色质与细胞其他内含物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质膜包裹,形成的圆形小体。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识别并吞噬。14、动粒(kinetochore):位于着丝粒外表面、由蛋白质形成的结构,是纺锤体微管的附着位点。16、端粒(telomere):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染色体结构稳定、末端复制等有重要作用。端粒常在每条染色体末端形成一顶“帽子”结构。17、端粒酶(telomerase):含有RNA的反转录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对DNA端粒序列进行延长而解决线性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11、封闭连接(occludingjunction):将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侧。紧密连接是这种连接的典型代表。1、钙泵(calciumpump,Ca2+-ATPase):在肌细胞的肌质网膜上含量丰富的跨膜转运蛋白,属于P型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Ca2+从细胞质基质泵到肌质网内。8、光反应(1ight-dependentreaction):构成光合作用的两种反应之一。该反应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9、光面内质网(smoothendoplasmicreticulum.sER):没有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部分。光面内质网呈分支管状,功能包括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有机物的解毒、将葡萄糖-6-磷酸迅速转化成葡萄糖以及Ca2+的储存等。10、光系统(photosystem):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利用光能并将其转变成其他能量形式的多聚蛋白复合体。12、G1期:在细胞周期中从有丝分裂结束至DNA复制开始之间的间隔时期。13、G2期:在细胞周期中从DNA复制结束至M期开始之间的间隔时期。1、核被膜(nuclearenvelope):真核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由双层膜构成,分别称外核膜与内核膜。双层核膜上镶嵌有核孔复合体,能选择性地运输核内外物质。4、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8、核糖体(ribosome):由数种rRNA和50多种核糖体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具有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是蛋白质合成的地方。12、后期(anaphase):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产生向极运动的时段,由后期A(anaphaseA)及后期B(anaphaseB)组成。后期A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拉向两极的向极运动,后期B是纺锤体两极进一步远离。8、间期(interphase):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期之间的时期。11、检验点(checkpoint):细胞周期的调控点,检验细胞从一个周期时相进入下一个时相的条件是否适合。12、减数分裂(meiosis):染色体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形式。产生的子细胞只含有母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是真核生物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15、胶原(collagen):一类纤维状的糖蛋白分子家族,具有较强的抗张力作用。参与胞外基质的构建。17、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heterchromatin):在细胞的所有时期均保持凝聚状态的染色质。主要由高度重复序列DNA构成。1、抗体(antibody):一种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衍生而来的浆细胞分泌所产生。它们识别并结合相应抗原(外源物质或病原体),从而促进外来物的失活或者导致病原体被吞噬、裂解。2、抗原(antigen):所有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性的物质。4、孔蛋白(porin):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的整合膜蛋白,形成非选择性的通道。5、跨细胞转运(transcytosis):以胞吞作用从细胞的一侧摄取物质,形成膜泡在细胞内运输,并以胞吐作用从细胞的另一侧释放出去的膜泡转运方式。5、离子通道(ionchannel):只允许特定离子顺着电化学梯度通过其亲水性通道的跨膜蛋白。11、磷脂酶C(phospholipaseC):催化PIP2分解产生1,4,5一肌醇三磷酸(IP,)和二酰甘油(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12、磷脂转移蛋白(phospholipidtransferprotein):将磷脂从一种生物膜转移到另一生物膜的水溶性转运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13、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一种关于生物膜的动态结构模型,脂质和膜蛋白是可流动的,它们通过在膜内的运动与其他膜分子发生相互作用。2、锚定连接(anchoringjunction):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连接起来。5、膜泡运输(vesiculartransport):以膜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脂分子等物质从细胞一个区间转运到另一个区间。6、M期(Mphase):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在内的细胞周期时相。有丝分裂时,复制的染色体发生分离,进入新生的子细胞核内;胞质分裂时。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2、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细胞质中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互联系的膜性细胞器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胞内体、溶酶体和液泡等。3、内质网(endoplasmicretieulum,ER):由小管、扁平囊和囊泡组成的系统,是合成脂分子、膜结合蛋白以及分泌蛋白的细胞器。7、Na+-K+泵(Na+-K+pump):又称Na+-K+ATPase,能水解ATP,使α亚基带上磷酸基团或去磷酸化,将Na+泵出细胞,而将K+泵入细胞的膜转运载体蛋白。3、桥粒(desmosomes):细胞与细胞间的一种锚定连接方式,在质膜内表面有明显的致密胞质斑.为与之连接的中间丝提供锚定位点。2、染色体(chromosome):真核细胞分裂中期由DNA及其结合蛋白组成的高度压缩的棒状结构。3、染色质(chromatin):在问期细胞中构成染色体的DNA、组蛋白及其他非组蛋白形成的线性复合体。5、溶血作用(hemolysis):红细胞质膜的透化作用。实验过程中,将红细胞放置在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发生膨胀、破裂,释放出内容物并留下膜空壳(血影)。11、SNAREs:位于细胞器及膜泡膜上跨膜蛋白大家族,介导膜泡与靶膜的准确识别。其中v-SNARE位于膜泡的膜上,与之互补的t-SNARE位于靶膜上。12、S期(Sphase):在细胞周期中发生DNA复制的时期。6、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chromosome):二倍体细胞中能够配对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来自不同的亲本。每对同源染色体携带两个拷贝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各含其一。1、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protein):位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通过非共价键与膜脂或膜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膜结合蛋白。3、微管(microtubule):一种中空的细胞骨架纤维,由α与β微管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组装而成。6、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centers,MTOC):在细胞中微管起始组装的地方,如中心体、基体等部位。γ-微管蛋白对微管的起始组装有重要作用。7、微粒体(mierosomes):细胞匀浆后由内质网形成的囊泡。8、徽丝(micmtilament):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它们在细胞内与几乎所有形式的运动相关。3、细胞凋亡(apoptosis):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5、细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6、细胞骨架(cytokeleton):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蛋白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以及细胞运动等功能。7、细胞核(nucleus):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所包被的,包含由DNA、组蛋白等组织而成的染色质的细胞器,是基因组复制、RNA合成和加工、核糖体组装的场所。8、细胞坏死(necmsis):细胞受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而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形式。细胞坏死时,细胞内含物释放到胞外,引起周围区域的炎症反应。10、细胞器(organelle):细胞内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11、细胞融合(cellfussion):两个细胞通过质膜的接触并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的细胞只有一个连续的细胞质膜。12、细胞衰老(cellageing,cellsenescence):一般含义是复制衰老(replicativesenescence),指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增殖后,停止生长,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动发生显著退化的过程。18、细胞周期(cellcycle,celldivisioncycle):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之间的有序过程。23、协同转运(cotransport):两种溶质协同跨膜运输的过程。两种溶质运输方向相同称为同向协同运输,相反则称为反向协同运输,是一种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过程。24、协助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物质通过与特异性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形式。1、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mion):底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高能电子,通过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将高能电子的能量释放出来转换成质子动力势进而合成ATP的过程。2、叶绿体(chloroplast):真核细胞中发生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4、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细胞间期保持高度凝聚状态、染色
本文标题: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1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