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校:旧城镇三河中学学科:地理备课人:杨丽仙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如下: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点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点认识地地形形图图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含义定义:含义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换算方法换算方法常见的地形类型常见的地形类型地形的概念地形的概念地形五种形态地形五种形态五种地形的特点五种地形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含义等高线的含义如何绘制等高线如何绘制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他等值线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五种常见的地形类型,其中核心内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根据核心内容的知识类型,本节课的教学应该按概念课、读图课、习题课和小组探究课课型设计并实施。2、解析(1)对核心内容的解析本节课是在对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从本单元的内容来看,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五种常见的地形类型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在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节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是在学习了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基础上,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原理之后,要求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以及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所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是本节的核心内容。(2)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3)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4)教学的关键等高线地形图是学习地形图的基础,是学会辨认等高线地形图的前提。同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但是又是本节的重难点。本节要求我们要熟练的在图上找出山顶、山脊等地形,并学会基本的运用。所以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的关键是运用地形模型与课本中的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逐个了解山地各部位的名称及分析各部位等高线的表示形态特点,即运用等高线地形模型,结合课件演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同时对于山地不同部位名称,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去观察、分析,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本节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这样安排有利于把问题充分解决。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2.解析(1)《地形图的判读》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核心内容中—等高线。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所以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学习等高线的基础。(2)认识了等高线后,就要求会读多条等高线组成的等高线地形图,并且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再此基础上理解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具备了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3)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学习地图、认识地图必不可少的知识,五种地形类型贯穿地理学习的始终,是地形图必不可少的要素,会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将为以后学习中国地形地势和世界重要国家的地形地势奠定基础。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下:(1)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准确的辨别出山体的不同部位。因为七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读图能力较差,而且是第一次接触等值线。要解决这一困难,就要运用地形模型与课本中的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逐个了解山地各部位的名称及分析各部位等高线的表示形态特点。即运用等高线地形模型,结合课件演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同时对于山地不同部位名称,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去观察、分析,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观察能力。(2)学生对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把握不是很准确。因为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等值线,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把握得还不是很准确,对等高线的判读还不是很熟悉。要解决这一困难,就要用电脑出示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仔细观察,感悟画法),并当堂对照电脑展示的剖面线的画法自己动手完成同步练习34页(绘制地向剖面线)。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暴风影音:在上课之处使用暴风影音播放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读课本找出——等高线地形图)。目的:(1)作为一个情景引出下一个学习内容;(2)课堂中适当插入一小段视频,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件PPT:在上课时使用PPT播放课件,利用电脑出示等高线绘制原理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动画,以及五中地形类型和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实体图。目的:(1)图文结合,理论与实际照片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用课件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所学内容,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识别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问题。3、地形模型和拳头演示:在上识别山地的不同地形部位时使用地形模型或拳头演示,介绍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及分析各部位等高线的表示形态特点。目的:(1)运用地形模型与课本中的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逐个了解山地各部位的名称及分析各部位等高线的表示形态特点。(2)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基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拳头演示等自制感观教具,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1、复习旧知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3)图例2、新课导入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有什么?(地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力。初一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在这里用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设疑导思吸引着他们。学习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总结等高线的特点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复习旧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新课导入学习地图上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分层设色地形图——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3.学习过程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和总结等高线的特点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13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珠穆朗玛峰高8844.13米”指的是什么高度?(海拔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相对高度)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通过课本文字自学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的定义。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看“学法提示——相近的概念,要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比较,这样记忆得才牢固。”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然后延伸与实际相联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珠穆朗玛峰的两个高度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的能力。闯关题(一):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过渡)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读课本找出——等高线地形图)。第二关:绘制等高线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课件演示:等高线示意图的制作)学生通过观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小组共同探讨,等高线有哪些基本特征?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注意: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度相同。高度不同的两条等高线(会,不会)交叉。如果绘的是等深线,图中由内向外高度。闯关题(二):(见上右图)那么地形坡与等高线有什么关系呢?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闯关题(三):(电脑出示)第四关: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运用地形模型与课本中的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逐个了解山地各部位的名称及分析各部位等高线的表示形态特点。学生快速巩固记忆之后,到黑板抢答自己最熟悉的部位名称。(利用“支你一招”提醒学生要观察不同部位等高线的海拔变化规律及其弯曲方向与高度变化的关系来辩认属于哪个部位。)总结:A、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B、向低突出是山脊;C、向高突出为山谷;D、两顶之间有鞍部;E、等高线重叠是陡崖。陡崖鞍部山谷山脊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拳头演示:用拳头演示握起自己的拳头代表一座山。让学生观察这座山的最高部位,学生就会找到四个突出的小疙瘩,给他们起个名字应该叫做——山峰。山峰与山峰之间有三个凹陷的部位,就是——鞍部。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山谷,每一根手指的中间——山脊,拳头的两侧——陡崖。闯关题(四):(1)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CDEF设计意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基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自制感观教具,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实践探究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用教法:即运用等高线地形模型,结合课件演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对于山地不同部位名称,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去观察、分析,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观察能力。第五关: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展示某地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我们最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这五类地形判读时一般借助颜色进行,比如蓝色的代表海洋,绿色的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高原、丘陵;白色表示雪线以上。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素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
本文标题: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6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