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雷雷雨雨曹禺姓名曹禺生卒年1910-1996字号称谓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籍贯(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作者卡片]1937年1935年1933年主要作品《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3年,本课文为第二幕节选什么是戏剧?一、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二、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三、戏剧的要素:1、舞台说明2、人物台词3、矛盾冲突戏剧语言的种类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分类如下: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55岁。周繁漪--其妻,35岁。周萍--其前妻生子,28岁。周冲--繁漪生子,17岁。鲁贵--周宅仆人,48岁。鲁侍萍--其妻,某校女佣,47岁。鲁大海--侍萍前夫之子,煤矿工人,27岁。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周家侍女。《雷雨》中的主要人物:人物关系简表:繁漪周朴园鲁侍萍鲁贵周冲周萍鲁大海四凤夫妻夫妻(主仆)夫妻母子父子继母子(情人)父子父子(劳资)母子母子母女父女异母兄弟兄弟异父兄妹异父兄妹(主仆、情人)生字词•繁漪()谛听(dì)•伺()候窟窿(kulong)•侍()萍见地(dì)•雪茄()江堤(dī)•惊愕()•缜()密•汗涔涔()•昧()心yīcìshìjiāèzhěncénmèi课文开头部分的“舞台说明”对推动剧情发展有何作用?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B、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C、感染着读者和观众,也随着产生一种压抑感剧本结构戏剧冲突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昔日恋人,意外重逢)(开头——“周朴园:可是你——”)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辩题: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正方观点:爱;•反方观点:不爱。•辩论时应该抓住最能支持论点的材料——这里主要是通过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去透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照出他的灵魂。•参考——真情说(爱)•1多年来一直打听侍萍的消息,想为她修墓•2留着侍萍补过的衬衣•3“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4记着侍萍的生日,保留关窗习惯,保留家具•5要给侍萍5000块钱的支票•参考——假意说(不爱)•1大年三十赶走侍萍•2虚伪问话,惊愕于侍萍还活着,却不想见,害怕危及地位•3“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4“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5你现在要多少钱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6鲁贵要辞退,四凤也要辞退•7不准认周萍•总结:(历数爱与不爱的表现)•1、他爱侍萍,但更爱自己的名誉地位。•2、他爱的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白发苍苍,年老色衰的“鲁妈“。从这些言语和行动我们看得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也许他曾经真诚地爱过侍萍,也相信着真正的爱情,但后来在慢慢地封建传统思想的社会压力下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自私、残忍、冷酷、虚伪,是一个伪君子。问题在于有没有威胁•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周朴园性格形象特点分析始乱终弃——自私残忍于心不忍,供遗照怀念——虚伪凶相毕露,软硬兼施——阴险狡诈、冷酷无情研读第二部分•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是怎样的?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打量鲁大海)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教训鲁大海: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嘲笑、挖苦: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2、周朴园是怎样对待罢工工人的?•(1)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2)开除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3、鲁大海面对周朴园的种种卑劣行为是怎样表现的呢?•(1)坚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斗争一定会胜利。•(2)揭穿周朴园的骗局,指出周朴园离间工人队伍是“卑鄙无赖的行为”。•(3)揭发周朴园残酷剥削、血腥镇压工人的罪恶,怒骂周家一群强盗。4、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归纳主题•《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分析: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解答: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思考:作品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目?过去的侍萍上当受骗,听天由命善良软弱现在的侍萍控诉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清醒自尊坚强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本文标题:《雷雨》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0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