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
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1/6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21-252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②知友:知心朋友。州里:同乡。③疾耕:努力耕作。④田猎:打猎补充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网开一面,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后指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文言知识则“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表示肯定判断,是。如选文中“则狗恶也”。②表示转折,却。如选文中“则家贫无以”。③表示前后两事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便”。如选文中“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④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如“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的一项是()。A.买椟还珠B.刻舟求剑C.相濡以沫D.杯水车薪补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吕氏春秋》:伯牙鼓琴,穿井得一人《庄子》: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庖丁解牛《孟子》:学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桓晋文之事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好()②其()③故()④恶()⑤还()⑥数()3.翻译:①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2/64.“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第一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第二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5.好猎者之前去打猎,因为“狗恶”,结果是“__________”,等他拥有“良狗”后再去打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选文通过前后对比,告诉我们“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的道理。答案1.B(A项出自《韩非子》;C项出自《庄子》;D项出自《孟子》)2.①喜欢;②他的;③缘故,原因;④不好;⑤回去;⑥屡次3.①(他)想要有只好狗,但家里贫困没有什么钱可以拿来(买狗)。②不但打猎(如此),事事都是这样的。4.荒废了很多时间在打猎上却一无所获,觉得对不起家人;一直打不到猎物,显得自己很无能,面对朋友同乡感到脸上无光5.旷日持久而不得兽;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必先利其器22.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选自《韩非子》)注释①玉璞:未经琢磨的玉石。后文的“璞”也是此意。②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③诳(kuáng):欺骗。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④薨(hōng):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⑤题:评定。⑥贞士:志节坚定、操守方正之士。⑦理:治玉,雕琢。文言知识为动用法为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常见的语法现象。为动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如《史记·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中“死国”的意思是“为国而死”。②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如选文中“吾非悲刖也”,“悲刖”的意思是“为受了刖刑而悲痛”。③表示对某个对象施行某一行动。如《指南录后序》中“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序其诗”的意思是“为自己的诗作序”。思考与练习1.和氏璧的故事在战国时代又有了延续,它发生在赵国和秦国之间,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姓名)。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相()②以……为()③及()④奚()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3/6⑤而()⑥所以()3.翻译①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②王闻之,使人问其故。4.为什么厉王、武王先后错过了和氏璧,而文王能发现和氏璧的价值?请做简析。5.文王为何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之璧”?答案1.完璧归赵;蔺相如一話2.①察看,判断;②认为……是;③等到;④为什么;⑤却;⑥原因3.①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两手恭敬地捧着把它进献给厉王。②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问他痛哭的原因。4.厉王和武王都偏信玉人的一家之言,既没有给和氏申辩的机会,也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查,就认定这是块石头,和氏是骗子。文王能主动派人询问和氏痛哭的原因,能让玉人对这块玉璞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发现了这是块真正的美玉。5.首先,和氏是这块美玉的发现者;其次,在献玉的过程中,他先后被厉王、武王施以刖刑,却依然认定这是一块宝玉。没有他的坚持,也就没有文王最后对和氏璧的发现。文王以“和氏之璧”命名这块玉,也是为了纪念和赞扬和氏的执着、忠诚。23.刘备托孤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选自晋·陈寿《三国志》)注释①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章武是刘备的年号。②先主:指刘备。永安:指永安官,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③大事:指收复北方,统一中国。④嗣子:继位的儿子。⑤股肱之力;自己的所有力量。股肱,大腿和胳膊。⑥敕(chì):告诫,嘱咐。补充《三国志》,西晋陈寿所著,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国别体。国别体:国语(第一部),战国策,三国志纪传体: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编年体:春秋(第一部),左传(第一部详细完整),资治通鉴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笔法:孔子创造的一种历史叙述的方法和技巧,言简意深,微言大义。不通过议论用隐晦的字眼表达评价和看法。思考与练习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4/61.杜甫诗歌《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包含了________的典故,也概括了诸葛亮辅佐刘备、__________(姓名)两代君王的功绩。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笃()②安()③之()④不才()⑤涕泣()⑥事()3.翻译: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4.诸葛亮对刘备所做的承诺,也就是他在《后出师表》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概括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有哪些嘱托。答案1.三顾茅庐;刘禅2.①沉重;②使……安定;③他,代后主;④没有才能;⑤流泪;⑥侍奉3.①(刘备)召唤诸葛亮到成都,把后事托付(给他)。②政务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来决定。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主要是两层意思:首先是希望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其次是希望诸葛亮帮助后主收复北方,实现统一大业。24.桑中生李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选自晋·干宝《搜神记》注释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空心桑树。③余浆:(种庄稼)余下的水。④告语:告诉,述说。⑤李君: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豚(tún):小猪。⑥行:辄,即。⑦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随声传闻。⑧翕(xī)赫(hè):显赫。这里指轰动、惊动。⑨滂沱:形容丰盛。⑩来还:归来,回来。文言知识顾“顾”多指看或回头看。选文中“顾见空桑”的“顾”,指回头看。又,“孔子顾谓子弟曰”,意为“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又,“顾见从者仆地”,意为“回头看到跟随的人跌倒在地”。又,“顾无追者,遂徐行”,意为“回头看没追赶的人,就慢慢地走”。而“顾前有大河”的“顾”要理解为“看”。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5/6思考与练习1.以下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后代的人)B.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多次)C.远近..翕赫(偏义复词,指附近)D.张助远出..来还(出远门)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因()②以()③谢()④得()⑤间()⑥斫()3.翻译:①有病目痛者息阴下。②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4.“病目痛者”会向李树祷告是因为“____________”的现象,众人确认李树有神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言。5.以下对选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耳听是虚,眼见为实B.众口铄金,积毁销骨C.遇事应学会思考甄别D.真理往往被少数人掌握答案1.D(A项意思是后来人们;B项意思是又,将,C项意思是远处和近处)2.①于是,就;②用,拿;③酬谢;④能够;⑤隔了;⑥砍3.①有个患眼痛病的人,在李树的树荫下休息。②这有什么神奇的?(这就)是我种的一棵李树罢了。4.桑中反复生李;盲者得视5.C25.长安何如日远)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③居然:显然。④更:再,又。补充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6/6《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选《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文化常识笔记所谓笔记,就是随笔而录、信笔而至的一种杂谈琐语性质的简短散文。我国古代的笔记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兴起,到唐宋时代已相当成熟。明清时发展迅速,形成了蔚为大观、璀璨多姿的笔记文苑圃。由于笔记为杂录、随笔,所记录的大多是正史以外某些名流、艺苑、世情等方面的野史趣闻,所以短小精悍,不拘一格,反倒漫笔成趣,不乏内容丰富、文采可观的佳作。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中加点词和“元帝异之”的“异”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远.万里B.完.璧归赵C.星罗棋.布D.不翼.而飞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潸然()②谓()③何如()④乃()⑤失色()⑥举目()3.翻译:①具以东渡意告之。②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4.“不闻人从日边来”呼应了前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出自《世说新语·夙惠》,“夙惠”的意思是“年少时便聪明出众”,表现为晋明帝第一次回答“日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回答“日近”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A项和“异”都是意动用法;B项是使动用法;C项是名词做状语;D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2.①流泪的样子;②认为;③与……比,哪一个……;④却;⑤因吃惊而变了脸色;⑥抬眼3.①(元帝就)详尽地把东渡避难的事告诉了他。②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4.有人从长安来5.安慰思念故都的父亲;提醒群臣故都沦陷的事实
本文标题: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78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