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轼古诗欣赏小学五年级
感受经典快乐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作者简介苏轼石雕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宋)苏轼天空中的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一样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像珠子一样,杂乱地跳入船内。从地面刮起的一阵大风,忽然间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写作背景:苏轼到杭州做官,在从黄州被召回朝廷后,本来可以安安静静地做翰林学士,但因为不满意旧党废新法,不得不离开朝廷,宋神宗熙宁五年,他在西湖之畔的望湖楼,微醉中写下了这首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潋滟:苏堤春晓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073年,当时苏轼36岁。熙宁四年时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这时候正在杭州担任通判。这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绝世的天才,宦游物华天宝的杭州,为名山胜水所陶醉,挥笔写下了许多描绘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写作背景:宋时著名画家惠崇画了一幅《春江晓景》的风景画。苏轼看后,很欣赏,于是挥笔在画上题了这首诗。作者以画面为主,四句诗写了七样景物。首句写到挺拨的翠竹和鲜艳的桃花,红绿掩映。二句由江水写到鸭子,三句写萎蒿和芦芽,四句写河豚。尽管这几样景物彼此之间关系并不甚大,没有给人以零乱的感觉,赶回感到是一幅十分紧凑幽美的图画。看去好似纯粹写景,没有议论发挥,却又寓意深长。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的深山中。写作背景:苏轼47岁时所作。1084年,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豪放词•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本文标题:苏轼古诗欣赏小学五年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0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