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70高中必修二12地理
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定义: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___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将人口迁移分为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人口迁移。长期或永久国际国内3.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_____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_____增长。自然机械【激疑】2019年的高考,广西一个学生顺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该学生去北京报到上学,该学生的行为是人口迁移吗?提示: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广西一个学生顺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该学生去北京报到上学,该学生的行为是人口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动力机制:2.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3.人文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作用。不同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的差异,人们为了更好的工作、更高的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差异主导经济发展水平收入(2)其他因素:_____、军事、_____等人文因素也影响人口的迁移。政治文化[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3)优越的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会产生拉力。()√×√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方向从欧洲到______、大洋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_____、北美、西亚、北非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美洲欧洲2.国内人口迁移:(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___、严重的_________、战乱等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2)工业化以后(1949年以来)。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后原因实行_________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表现有计划、_______地进行人口迁移大量_________向城镇迁移;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垦荒自然灾害计划经济有组织农村人口[选一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的是_______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_____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由迁出区变为迁入区的是_____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出地区的是___________。①亚洲②非洲③拉丁美洲④欧洲⑤北美①③⑤④②能力1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推拉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迫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人文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经济因素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国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治政策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我国:①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区;②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③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叙利亚内战爆发时大量人口外迁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宗教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印巴分治,印度境内约1500万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200万印度教徒迁入印度文化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想方设法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纳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2)【典例示范】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读图,完成(1)、(2)题。(1)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A.矿产资源丰富B.文化教育发达C.土壤盐渍化D.人口老龄化(2)影响图乙中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人口迁移的推力主要表现为迁出地的自然或社会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2)读懂坐标系中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地理含义,然后结合曲线的变化规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解析】(1)选C,(2)选C。第(1)题,根据题意“推力因素”就是迁出地不利因素,土壤盐渍化不利于人口生存,推动人口迁移。第(2)题,根据图乙判断③④阶段为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大。【方法技巧】数字法记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三个因素”。1.“两个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2)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2.“三个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所示:【素养探究】下图是2015年2月15日中国人口迁移的真实大数据。(1)(区域认知)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人口迁移集中在哪些地区?提示:不均衡。集中在京津唐地区、珠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2)(综合思维)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能力2理解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及影响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流向原因19世纪以前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地区→未开发地区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中、日、印度等国→东南亚、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时期特点流向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转向外籍工人(增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脆弱;③战争频繁;④自然灾害多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地区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改革开放以后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人口迁移的影响:【典例示范】(2019·洛阳高一检测)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3)题。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3)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B.缓解社会矛盾C.缓解交通压力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由海陆轮廓判断大洲,然后根据图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图示区域人口迁移情况。(2)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的影响要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其有利和不利影响。【解析】(1)选C,(2)选D,(3)选D。第(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第(3)题,大量流入欧洲的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素养探究】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国际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在2015年已达到2.44亿。目前,国际移民居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约4700万人,其次是德国和俄罗斯,人数都为1200万,从国际移民的出生地来看,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有1600万人移民海外,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排在第四位,有1000万人。结合材料探究:(1)(区域认知)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提示:“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2)(综合思维)目前,墨西哥的国际人口迁移与其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提示: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主要是人口迁入,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3)(区域认知)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何特点?提示:目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本文标题:70高中必修二12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0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