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
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李东臣园艺专业用德州学院农学系2实验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使用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目的】掌握双目立体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昆虫体躯的基本构造、头部分区、触角类型及蝗虫咀嚼式口器的构造,并比较昆虫口器的变异形式。【材料】蝗虫、蝽象、蝉、步甲、叩头甲、瓢甲、象甲、金龟甲、蜜蜂、粉蝶、蚊、蝇、蜻蜓等标本,昆虫头部构造挂图及蝗虫模型。【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手持扩大镜、镊子、挑针、培养皿等。【内容和方法】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功能及使用方法双目立体解剖镜又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一)构造机械部分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光学部分1.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3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支柱,左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6.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7.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止。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8.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9.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10.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1.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4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一)昆虫体段观察取蝗虫标本观察,体壁是一个骨化外壳即称外骨骼,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段,用挑针将前后翅拨开,观察虫体是否由环节组成,并用手和镊子轻拉头和腹末端,观察节与节如何连接。1.头部:着生位置,有复眼一对,单眼三个,触角一对,口器一组,是昆虫感觉和取食中心。并观察昆虫头壳的构成及沟(缝)和区的位置。2.胸部:位于头的后方,由三节构成分为前胸、中胸、后胸。每胸节腹侧面各着生一对足。在中、后胸背侧面各着生一对翅。所以胸部是运动中心。3.腹部腹部一般由9~12节组成。但因种类不同,节数也有很大的变化。腹部各节是由背板、腹板和柔软的侧膜构成。1~8节的两侧各具一对气门,腹末端有一对尾须,在8~9节上有产卵器和交配器(第9节上)。(二)昆虫头式观察根据口器着生位置和所指的方向分三种头式: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近乎成直角,这样的头式称为下口式。具有这种头式的多为植食性昆虫,如蝗虫、蟋蟀、鳞翅目的幼虫等。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几乎平行或呈钝角,多为捕食性昆虫。如虎甲、步行虫等。3.后口式:口器伸向后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贴在身体腹面,5多为刺吸式口器。如蝉、蝽、蚜虫等。(三)昆虫触角的观察1.触角的构造触角基本构造称为“触角共分三:柄、梗又加鞭”。第一节通常短而粗称柄节,由膜质在触角窝与头壳相连。第二节较细小称梗节。其余各节均称鞭节,常分为若干亚节,且变化大,是识别害虫种类和雌雄的重要依据。2.触角的类型(1)丝状又称线状:细长如线,鞭节各节大小一致,形状相似,到端部或微微缩小。如蝗虫。(2)锯齿状:鞭节呈三角形向一边突出,形似锯子。如叩头甲雄虫。(3)球杆状又称棒状:鞭节的基部数节细长如丝,顶端数节先是逐渐膨大,然后逐渐缩小,全形象一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4)鳃叶状:触角端部数节延展成片状,形似鱼鳃,如金龟甲。(5)栉齿状:触角除基部1~2节外,其余各节均向一侧突出很长形似梳子,如绿豆象雄虫。(6)双栉齿状或羽毛状:鞭节各节两侧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如毒蛾雄虫。(7)环毛状:除柄节和梗节外,鞭节的各小节均环生一圈细毛,并且愈接近基部愈长,如蚊科的雄虫触角。(8)具芒状:触角短而粗,一般只有3节,第三节特别膨大,其上有1根刚毛,如蝇类的触角。(9)膝状:柄节特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节组成,鞭节与柄节形成膝状弯曲。如蜜蜂、象甲的触角。(10)锤状:与棒状触角相似,端部数节突然变大,末端平截,形状似钉锤。如瓢虫的触角。(11)刚毛状:触角短小,除基部1~2节较粗外,其余各节纤细似刚毛,如蜻6蜓、叶蝉等的触角。(12)念珠状:柄节较大,梗节较小,各鞭小节近球形,大小几乎相等,似串珠,如白蚁的触角。(四)昆虫的眼取一头蝗虫,观察其单跟和复眼的形状及位置。(五)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及演变类型1.口器的基本构造(以蝗虫为例进行解剖观察)取蝗虫一头,以左手姆指和食指捏住其胸部作头部正面观(即把蝗虫头向着自己),观察口器着生位置,口器各部分位置及活动方向。(1)上唇:位于口器前方,头部前方唇基下缘一块可以活动的垂片,用镊子夹住上唇向上前方翻起,可见其内侧近基部中央密生深褐色细毛的即称之为内唇。(2)上颚:用镊子夹住基部,把上唇取下来,可见左右各有一个坚硬块状结构,连接在头壳侧面下缘即上颚,小心将它取下,可见它的基部有一较宽的粗糙面,似磨盘状,称磨区;在端部则为齿状的切区。(3)下颚:拔去上颚后,在其后方两侧可见到略成带状的结构,就是下颚。小心取下,仔细观察。下颚的基部由近似三角形的轴节和近似四边形的茎节与头部相连接,在茎节的外下方有一个分成五节的下颚须,再观察茎节的末端有二个叶状的构造,在内面的叫内颚片,它的末端黑色,并有几个坚硬的齿状构造,在外面有一匙状构造称外颚叶。(4)下唇:位于口器底部,为一片状分节构造,基部成马鞍形,下面近半圆形,由后颏、前颏、侧唇舌、中唇舌、下唇须(三节)组成。(5)舌:位于口器的中央,是一个囊状突出物,舌壁上有许多毛,其后侧为唾腺。2.口器的演变类型(1)刺吸式口器:7取蝽象或蝉观察,可见口器为一管状构造。刺吸式口器与咀嚼式口器的主要不同点是:①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4根细长的口针(上颚为内口针,下颚为外口针),嵌合成两通道(唾液分泌,汁液吸收);②下唇延长成收藏或保护口针的喙;③口腔和咽部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食窦);④上唇退化成一个小片,盖于喙管基部的上面,下颚须和下唇须多退化或消失。(2)锉吸式口器:观察蓟马的口器,这种口器是蓟马特有的口器。蓟马的头部向下突出,具有一个短小的喙,喙内藏有舌和口针,但口针数为3,其右上颚退化或消失,所以不对称的上颚是这类昆虫口器的特点。食管同样由两下颚相互嵌合而成,但唾管是由舌和下唇围成。取食时,先用左上颚锉破植物组织表皮,再用喙管吸食。(3)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主要特征是:上颚和上唇退化,下唇片状,成三角形小区,但有一对三节的须,喙管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合成既能卷曲又能伸展的管状物,以吸收花蜜等物。取一只蝶或蛾,可看到发达的喙。将喙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酒精。用针压平,可见喙分两瓣,即两下颚的外颚叶。(4)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变化了的咀嚼式口器。取地老虎幼虫一头,可见唇基成三角形,侵占了额的位置,而额变成为“人”字形极狭的区域,在唇基下方可见一对黑色的具齿的强大结构,这是发达的上颚。但下颚、下唇和舌合成一个复合体,复合体的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其中间突起,称吐丝器。【作业与思考题】:8实验二昆虫的胸部、腹部及生物学【目的】了解昆虫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足和翅的构造及类型;掌握昆虫几种主要变态类型;了解昆虫卵的类型、蛹的基本构造和类型、幼虫的类型及昆虫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材料】蝗虫、蝉、蝽象、草蛉、金龟子、蝼蛄、螳螂、龙虱、蝶、雌雄天蛾(或粘虫)、虻、家蝇、螳螂、蜜蜂、蜻蜓等成虫;蝗虫、蝼蛄、菜粉蝶、蝽象、天蛾、螳螂、草蛉、玉米螟等的卵;金龟子、家蝇、蝶、蛾、天牛等的幼虫;金龟子、家蝇、蝶、蛾等的蛹;蝗虫、菜粉蝶等的生活史标本;蚜虫各虫态的玻片标本。【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手持放大镜、镊子、挑针、培养皿等。【内容与方法】一、昆虫的胸部胸部的构造:取浸渍蝗虫1头,观察胸部的分节及连接情况、胸足和翅的着生位置,背板、侧板和腹板的划分及连接等。注意各胸节具足1对,中、后胸各具翅1对,它们是区别昆虫前胸、中胸和后胸所在处的重要标志。(一)胸足的构造和类型1.胸足的构造:以蝗虫胸足为材料,观察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爪)及爪垫的特征、注意观察跗节的小节数目。2.足的类型:(1)步行足:较细长,各节无显著特化,适于行走,如蜻蜓、蝗虫的前足和中足。(2)跳跃足:一般由后足特化而成,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由于强大肌肉的作用,能使折贴于腿节之下的胫节突然伸直,虫体因而向前向上跃进,如蝗虫的后足。(3)开掘足:一般由土壤昆虫的前足特化而成,胫节阔扁有齿,适于掘土,如蝼蛄的前足。9(4)游泳足:一般水生昆虫的后足特化成浆状,各节延长、扁平,边缘缀有长的缘毛,用于划水,如龙虱的后足。(5)捕捉足:由捕捉性昆虫前足特化而成,如螳螂的前足,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在腿节下方的槽内,形似折刀,用以捕捉其他昆虫。(6)携粉足:蜜蜂后足变成采集和携带花粉的构造,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能相对环抱形成携带花粉的花篮,第一跗节内面有呈横列的硬毛,用以刷刮附在身上的花粉,称花粉刷。另外,雄性龙虱的前足为抱握足,虱类的足为攀援足。(二)翅的基本构造及类型1.翅的分区:以蝗虫的后翅为材料观察翅的3缘(即前缘、外缘、内缘或后缘);3角(即肩角、顶角和臀角);3褶(基褶、臀褶、轭褶);4区(腋区、臀前区、臀区和轭区)。3.翅的类型:观察翅的各种类型。蜂类的前后翅均为膜质翅;蛾、蝶类的前后翅质地膜质,覆盖着鳞片,称鳞翅;甲虫的前翅坚硬如角质,用于保护,作用如刀鞘,称为鞘翅;蝽象的前翅基半部坚硬为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蝇、蚊的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蝗虫的前翅半透明,质地如皮革,称为革翅(复翅);缨翅目昆虫翅狭长,周缘有长的缨状毛,称缨翅。二、昆虫的腹部昆虫腹部的构造:以蝗虫为材料,先观察腹部由几节组成,各节之间的连接情况。观察腹节构造,可见侧板、背板和腹板之间以薄膜相连。注意观察第一腹节两侧的听器、1~8节两侧的气门和第十节背板两侧的尾须形态特征。三、昆虫生物学(一)变态类型1.不完全变态:以蝗虫、蝽象的生活史标本为材料,观察不全变态昆虫的一个世代所经过的几个虫期,注意若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何差异,翅是否在体外发育。2.完全变态:以蛾、蝶类、甲虫类等生活史标本为材料,观察全变态昆虫的一10个世代所经过的几个虫期。观察幼虫的体形,弄清各体段的附器与
本文标题: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3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