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网上施工方案(泵站)
网上施工方案1总则1.0.1为统一泵站施工技术标准,保证泵站施工质量,使泵站工程施工做到优质、安全、经济,保证工期,方便管理,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中型灌溉、排水及工业、城镇供水泵站的施工。对于小型泵站的施工,可参照使用。1.0.3泵站施工前,必须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复杂重点工程部位的施工措施设计。1.0.4泵站工程应按监理工程师认可签发的图纸施工。如需修改,应报监理工程师处理。1.0.5泵站工程施工应积极采用经过试验和鉴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1.0.6泵站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完整的施工技术档案。1.0.7泵站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和施工中间与竣工验收,应按SDJ249-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与SD204-86《泵站技术规范》(验收分册)有关规定执行。1.0.8泵站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施工测量2.1一般规定2.1.1施工测量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泵站施工总体布置图和有关资料,按施工需要布设施工控制网。2针对泵站工程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施工放样及检查工作。3提供泵站工程局部施工布置所需要的测绘资料。4泵站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点的埋设和施工期的定期观测工作。5泵站建筑物的几何形体的竣工测量。2.1.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宜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相一致。也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建立与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的施工坐标系统。施工高程系统,必须与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致,并应根据需要与就近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2.1.3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应符合表2.1.3的规定2.1.4对于测绘仪器与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修保养,定期检修和率定,使其保持良好状态。2.1.5各种外业手簿的原始记录,必须做到数据真实、字迹清楚、端正齐全,严禁涂改转抄与事后补记。2.1.6未作规定的事项,应按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2.2施工测量2.2.1平面控制网的布置以轴线网为宜,如用三角网时,泵站轴线宜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2.2.2根据泵站中心线标志,测设轴线控制的标点(简称轴线点),其相邻标点位置的中误差应符合表2.2.2的规定。2.2.3平面网控制测量等级,宜按四等三角和一、二级小三角与一、二级导线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如表2.2.3-1和表2.2.3-2所示。2.2.4平面控制点,应选埋于通视良好,有利于扩展,方便放样,地基稳定且能较长期保存的地方。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若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进行检测,其精度应不低于测设的精度。表2.2.2主要轴线点点位中误差限值(mm)轴线类型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土建轴线±10安装轴线±52.2.5施工水准网的布设,应按由高到低逐等控制的原则进行。接测国家水准点时,必须接测两点以上,检测高差符合要求后,才能正式布网。2.2.6工地水准基点,宜设地面明标与地下暗标各一座。大型泵站应设置明标与暗标各两座。基点位置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地基坚实、便于保存的地点,埋没深度应在冰冻层以下0.5m,并浇灌泥凝土基础。2.2.7高程控制测量等级要求,应按照表2.2.7执行。2.2.8高,标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应按照表2.2.8执行。2.2.9放样前对已有数据、资料和施工图中的几何尺寸(包括修改通知单),应认真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才可作放样的依据。严禁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2.2.10泵站底板上部立模的点位放祥,宜以轴线控制点直接测放出底板中心线(垂直水流方向)和泵站进、出水流道中心线(顺水流方向),其中误差要求为土2mm;然后用钢尺直接丈量弹出站墩、门槽、胸墙、岸墙、工作桥等平面立模线和检查控制线,以便进行上部施工。2.2.11泵站金属结构预埋件的安装放样点测量精度指标应符合表2.2.11的要求。2.2.12立模、砌(填)筑高程点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混凝土立模和混凝土抹面层以及金属结构预埋安装使用的高程点,均应采取有闭合条件的几何水准法测设。2对软土地基的高程测量应考虑土壤沉降值。3机泵预埋件的安装高程和泵站上部结构的高程测量,应在泵房底板上建立初始观测基点,采取相对高差进行控制。2.2.13竣工测量及归档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控制网(平面、高程)的计算成果。2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建基面和进出水渠道的平面、断面图。3实测建筑物过流部位及其他主要部位的竣工测量成果(坐标表、平面和断面图)。4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和竣工图表及施工期变形观测资料。5有特殊要求部位的测量资料。3.4.5采用沉井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挖困难的淤泥、流沙地基,周围有重要建筑物或其他原因的限制,不允许按一定边坡开挖的土基或松软、破碎岩石地基,以及因桩数较多,不能合理布置的地基,可以采用沉井进行地基处理。2应编制沉井施工措施设计。3制作沉井的地表应平整,设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并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不应小于0.5m。4采用承垫木方法制作沉井,应根据沉井的重力、地基土的承载力等因素,分析计算砂垫层的厚度、承垫木的数量、尺寸等。5在较好的均质土层上制作沉井,可采用无承垫木方法,铺垫适当厚度的素混凝土或砂垫层。6沉井分节制作时,每节高度应合理,应保证沉井的稳定性和顺利下沉。7制作混凝土沉井应符合下列要求:1)浇筑应均匀对称,沉井外壁应平滑。2)刃脚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拆除。3)分节制作时,应在第一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后,再浇筑其上一节混凝土。8下沉时,第一节沉井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其余各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有抗渗要求的沉井,下沉前,对封底、底板与井壁接缝处应凿毛处理,井壁上的穿墙孔洞及对穿螺栓等应进行防渗处理。9抽承垫木应分组、依次、对称、同步进行,每抽出一组即用砂填实。定位承垫木应最后同时抽出。抽出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如发现倾斜应及时纠正。10挖土下沉应符合下列要求:1)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每层挖深不宜大于O.5m;分格沉井的井格间土面高差也不宜大于0.5m。2)沉井四周不得堆放弃土和建筑材料,避免偏压。3)排水挖土时,应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面0.5m以下;不排水挖土时,应控制沉井内外水位差,防止翻沙,并备有向井内补水的设备。4)沉井下沉至距设计高程2m左右时,应放缓下沉速率,防止超沉。5)下沉时,应加强观测。如发现倾斜、位移,应及时纠正。11对必须用爆破方法开挖的沉井,应按控制爆破的有关规范进行。12并列群井施工,宜采用同时下沉的方法。如条件限制,可分组、间隔、对称、均衡下沉。13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待井体稳定后封底。14干封底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底应清除浮泥、排干积水,再浇筑封底混凝土。2)多格沉井应分格对称浇筑。3)在封底和底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应控制地下水位。15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底基面、周边接缝及止水等应进行清理。2)管底离基面0.1m为宜,连续浇筑。3)应按混凝土能相互覆盖的原则确定导管的数量和间距。4)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从井内抽水。16无底沉井内的填料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密实。17群井间的连接和接缝处理,应在各个沉井全部封底或回填之后进行。18沉井竣工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刃脚平均高程与设计高程相差不应超过100mm。2)沉井四角中任何两个角的刃脚底面高差不得超过该两个角间水平距离的0.5%,且不得超过150mm;如其间水平距离小于10m,其高差可为100mm。3)沉井顶面中心的水平位移不得超过下沉总深度(下沉前后刃脚高程之差)的1%;下沉总深度小于10m时,不宜大于100mm。19沉井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1)沉井施工过程记录。2)穿过土(岩)层和基底的检验报告。3)沉井竣工后的测量施工记录。4)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报告。5)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7观测设施和施工期观测7.0.1泵站工程施工期观测项目应包括沉降、位移、扬压力、水位、流量、泥沙等。7.0.2各种观测设备在理设前均应检查和率定。7.0.3观测基点的选择与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点应布置在建筑物两岸、不受沉陷和位移的影响、便于观测的基岩或坚实的土基上。临时观测基点应与永久观测基点相结合。2基点应建成具有强制归心的混凝土观测墩。3用于观测垂直位移的基点,至少布设一组,每组不少于三个固定点。7.0.4建筑物变形观测点,应设置牢固,有足够的数量,能反映变形特征。7.0.5施工前各项变形观测的位移量中误差,应符合表7.0.5的规定。表7.0.5变形观测位移量中误差(mm)观测项目位移量中误差说明平面高程相对观测基点滑坡观测±5±5相对观测基点高边坡稳定观测±5±5相对观测基点临时围堰观测±5±10相对观测基点基坑沉陷(回弹)—±3相对观测基点裂缝±3—相对观测基点注对于施工区外的大滑坡和高边坡的观测精度标准可另行确定。7.0.6平位移观测宜采用视准线法。7.0.7沉降标点应用铜制或钢制镀铜。施工期一般埋设在底板的四角及中部。沉降标点埋设后应立即观测初始值。施工期间按不同加载情况定期观测;每次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d。竣工放水前后,应分别观测一次。放水前应将水下的沉降标点转接到便于继续观测的上部结构。对附近重要建筑物亦应设立标点进行观测。7.0.8岸墙、奠墙墙身的倾斜观测应在标点埋设后,填土过程中及放水前后进行。7.0.9测压管宜用镀锌铁管,其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前应逐节检查,保持畅通。2测压管的水平段应设有15%左右的纵坡,进水口略低,应避免气塞,管段连接必须严密。3测压管的垂直段应分节架设稳固,管身垂直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管口应设置封盖。4安装完毕,应作注水试验。7.0.10水位观测设施应设在水流乎稳地段,施工围堰处应设置临时水尺。7.0.11测压管水位与上、下游水位应同步观测。7.0.12各项观测设备应由专人负责观测和保护。7.0.13施工期间所有观测项目均应按时观测。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7.0.14所有观测设备的埋设安装、率定检查和施工期观测记录、资料分析等,均应移交管理单位。7.0.15有关应力、振动等专门性观测项目的观测设备埋设和观测,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本款是参照GBJ202-83第6.2.18条制定的。这样的施工程序,可以保证沉井受力均匀,防止沉井偏移。图1混凝土垫层厚度计算图为便于抽除刃脚承垫木,使沉井有对称的着力点,尚需确定一定数量的定位支承木,其位置的确定,是以抽除垫木时,沉井井壁所产生的正负弯矩绝对值接近相等为原则。对矩形沉井的定位垫木,一般设置在两个长边处,每边两个。当沉井长边L与短边b之比为1.5≤L/b2时,两个定位支点之间的距离为0.7L;当L/b≥2时,则为0.6L。10沉井下沉挖土有排水与不排水两种方法。如土层稳定和渗水量小时宜采用排水法,这样速度快,下沉标准容易控制,封底质量有保证,反之宜采用不排水挖土下沉。如发现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发生位移、倾斜、偏转时,应根据产生的原因,用下述一种或几种方法及时纠偏。1)偏挖土纠偏法:当沉井入士较浅,纠正倾斜时,可采取在沉井刃脚高的一侧进行挖土,以减少刃脚下的正面阻力,增加在沉井低的一侧的阻力,使偏差在下沉过程中逐步纠正。纠正位移时,可有意使沉井向偏位方向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至沉井底面中轴线与设计中轴线的位置相重合或接近时,再将倾斜纠正,使沉井的倾斜和位移都在允许范围以内。2)井外射水和井内偏挖土同时进行的纠偏法:当沉井入土深度较大,用上述方法纠偏有困难时,可用高压射水管沿沉井高的一侧井壁外面破坏土层结构,降低该侧被动土压力,再用井内偏挖土纠偏。有条件时,还可以在沉井顶部加偏压重或水平拉力的方法来纠正。3)增加偏土压或偏心压重纠偏法:在沉井倾斜低的一例回填砂或土,使低侧产生的土压力大于高侧的土压力,也可在沉井高侧压重使该侧刃脚下的应力增大,从而达到纠偏的作用。4)沉井位置扭转时的纠正方法:沉井位置如发生扭转,如图2所示,可在沉井的A、C两角偏挖土,借助于刃脚下不相等的土
本文标题:网上施工方案(泵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8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