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统计学原理-课改方案
1《统计学》教改方案李建红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就业难等原因,开设统计专业的高职学校比较少,高职学校的统计教学实际上是在财经类、管理类专业只开设统计学原理,为这些专业提供统计基础知识。我们知道有高考成绩较低的学生组成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下。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原理很抽象、内容枯燥,无法激发学习兴趣,概念多、公式多、考试不及格人数多,尤其是“学而无用”,自认为统计学不是他们的专业,学好学坏对将来的就业没有影响。这说明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缺乏实用性,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必须树立新理念,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整合调整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导,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大力推动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以促进统计学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我们东营职业学院的学生现状。一、统计教学改革的定位统计教学改革方案首先要明确高职统计学原理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学科性质,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科的内容。既要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又要体现统计学科自身特点要求。(一)培养目标定位从目前我国的教育分工看,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依靠职业教育来培养的。其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按照这样的高职教育目标,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必然要突出统计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统计应用的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培养对象定位高职的培养对象是高职生,对高职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高职生的生源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高中生的文化知识程度中下,他们基础文化知识不足,社会经济知识缺乏;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面对这样的高职培养对象,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设计不应过多、过宽和过深,而应够用、适度,并弱化理论的阐述,突出统计基本技能的应用与实践。(三)学科性质定位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一门必开的“基础技能”课。强调“基础技能”,是因为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它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统计学原理的有关内容将在财经管理类的相关专业课程中得到运用,因此,统计学原理教学必须为相关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二是它是一门技能课,它2不是统计的具体专业技能,而是统计的基础技能,它的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内容定位依据上述的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对象定位和学科性质定位,统计学原理课程则必然按照“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进行整合,其体例和内容要突出三性:一是应用性,删掉那些空洞的、抽象的理论和高职生不需掌握的或未来掌握(需更高一层次教育掌握的)的内容,弱化理论,加重统计基本技能的应用与实践,注重高职生统计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简明性,课程内容所使用的说明事例应选用那些学生了解和熟悉的社会生产、生活的事例,文字表述要浅显、通俗和易懂,适合高职学生的理解和阅读;三是模块性,统计学原理的内容前后有一定的内在的逻辑关系,设置统计的技能模块并不是破坏统计理论的内在逻辑,而是要把统计的基本技能更为突出的体现出来,给学生以清晰的统计技能概念。二、统计教学改革方案的架构按照上述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设计如下:(一)基本框架: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分别为统计入门、统计数据搜集(统计调查)、统计数据整理(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教学模块4统计分析教学模块教学模块1统计入门教学模块2统计数据搜集教学模块3统计数据的整理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设计3(二)基本内容序号工作任务模块工作项目学习目标(子项目)教学建议或说明1统计入门项目1.统计的含义及应用项目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项目3.统计工作过程项目4.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统计的的含义;2.理解并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工作过程;3.掌握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机相互之间的关系。1.本模块以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在教学中紧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授的形式进行。2.设计一个综合案例实训,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区分统计基本概念,增强对统计的感性认识。2统计数据搜集(统计调查)项目1.设计统计调查方案项目2.进行专门统计调查1.明确统计调查的含义,能够设计统计调查方案;2.明确四种统计调查的概念特点和适用;1.理论和基础知识部分采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教学和讲授相结合的形式。2.要求学生设计东营职业学院学生生活费来源及支出情况调查问卷并分组交流比赛。43统计数据整理(统计整理)项目1.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组;项目2.编制次数分布数列项目3.编制统计表1.明确统计整理的含义及内容;2.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及分配数列的编制;3.能够熟练编制统计表,了解数据的其他表现方法。1.基础知识采用讲授和实务部分采用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以统计某科考试成绩单为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分组、汇总、编制成绩的分布数列,让学生理解掌握统计整理的全过程。3.根据在模块2中东营职业学院学生生活费来源及支出情况调查问卷,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并编制次数分布数列。4统计分析项目1.综合指标法子项目1.总量指标的含义及运用;子项目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运用;子项目3.平均指标的计算及运用;子项目4.变异指标的计算及运用。1.理论和基础知识部分采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教学和讲授相结合的形式;2.各子项目分别设置不同的具体任务进行项目教学;3.例如项目3和4.可以续统计某科考试成绩单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学习研究。54统计分析项目2.时间数列分析法1.理解时间数列的含义和类型;2.理解并运用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3.理解并计算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1.理论和基础知识部分采用讲授的形式进行2.实务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3.组织学生收集某企业产品产量动态资料,进行序时平均数和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4统计分析项目3.抽样推断法1.明确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2.掌握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与应用;3.掌握抽样估计的方法。1.理论和基础知识部分采用讲授的形式进行2.实务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3.组织学生抽查某科考试成绩(某部门工资),进行区间估计具体实施项目教学。4统计分析项目4.统计指数法1.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3.理解平均数指数的应用及其与综合指数的关系。1.理论和基础知识部分采用讲授的形式进行2.实务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3.组织学生调查几种商品价格、销售量,计算相关指数。6附调查设计方案的组织过程: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较难掌握的就是调查问卷(或调查表)的设计问题。而调查问卷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调查任务能否圆满完成。所以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设计方案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调查问卷就是把调查内容以问卷的形式反映出来。每个调查单位都有许许多多的标志,哪些标志是必须被调查、列到调查问卷上的,哪些标志是与调查目的关系不大,可有可无的,这些都必须区分清楚。比如,学生的政治面貌、身高、体重、民族等标志对学生消费支出的数额、构成几乎没有影响,它们就不必被列入调查问卷中;而家庭经济状况、性别等标志则与消费支出有关,则必须被列入调查问卷中。这样,经过师生共同探讨,设计出如下调查问卷:在校学生生活消费收支情况调查问卷一、基本情况1性别()A男B女2家庭住址---------------省-------------市(县),属于()A城镇B乡村3家庭人口数()A2人B3人C4人D5人及以上4是否是独生子女()A是B不是52000年家庭人均年收入()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D3000-------6000E6000---9000F9000-----12000G12000---15000H15000元以上二、生活消费收支情况(以下内容填写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即2001年2月至7月的实际发生数额)1收入情况生活费用来源及数量(元)2支出情况消费支出去向及数量(元)设计过程学生是主角,通过广泛参与,激烈辩论,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掌握了合计父母亲朋奖学金打工其他合计吃饭穿衣及化妆用品洗涤用品学习用品零食交通上网储蓄通讯其他7基本技能。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再设计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调查问卷设计好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进行试填,以检查调查问卷的正确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并根据试填反馈的信息进行进一步修改,使之更加完善。第二、统计调查阶段设计方案的工作完成之后,接着进入采集资料的环节-----统计调查阶段。即根据调查方案所确定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方法等,向调查单位搜集资料。教师可将设计好的调查方案打印出来,每个学生一份调查方案,若干份调查问卷。假如某校在校学生共有30个班级,每个班有50人左右。A班有44名学生正在学习《统计学》,那么,A班学生可以两个人为一组,每组负责调查一个班,也就是把调查问卷发放给被调查班级的每一名根据以往经验,这个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往往是被调查学生的配合问题符合条件的学生,请他(她)按照要求填写,然后,按照约定时间收回问卷。所以,在开始调查之前,应该多做被调查者的工作,必要时可以请学生会、辅导员协助,以提高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第三、统计整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目的,结合调查资料、整理方案,运用分组方法、汇总技术编制变量数列。其中统计分组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应当详细讲解分组理论与方法,并使学生明确,每一种分组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总体的情况,而要全面、深刻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必须对调查资料进行若干种分组,形成分组体系。比如要反映在校学生的消费情况,就应该分别按性别、城乡、收入、是否是独生子女等标志进行分组。而每一种分组,都要设计过录表、汇总表。按性别分组的有关表格见表1和表2。因为多数学校的学生,目前仍采用手工技术进行汇总,这就导致整理环节的计算工作量很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个人独立完成一种分组的计算汇总,其余的分组汇总则协作完成。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减少单调费时的计算工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良影响。第四,撰写分析报告在学习撰写分析报告之前,学生还必须掌握有关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调查得来的资料,结合有关次级资料,根据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进行讲授,使学生明确,要完成调查任务、实现调查目的,必须用到哪些指标、怎样计算那些指标。例如,在校学生消费调查中,就需要计算人均消费总支出、人均吃的消费支出、吃的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人均学习用消费支出、学习用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等等许多消费去向指标。这些指标的数值在城乡学生之间、男女学生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之间、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之间的具体表现;各个指标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各个指标数值的发展速度等。学生掌握了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再带领学生复习写作课中关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技巧,这样学生就能够按照要求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实际上,有些学生的分析报告不仅反映了在校学生消费的现状,还指出了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不少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并从行动上纠正了自己的不良消费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在其消费支出中,用于吃的支出所占比重不足50%,用于学习的支出所占比重仅为7%,用于穿衣、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则过高,说明学生过分注重外表美,并且加重了家长的负担。通过参与学生消费调研,不少学生改变了观念,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学校也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总之,结合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统计教学,
本文标题:统计学原理-课改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8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