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李洁明著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统计包含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一种调查研究活动。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2)统计资料: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原始资料:直接从各调查单位搜集的用来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资料次级资料:由原始资料加工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特征的数据资料(3)统计学:是研究总体一定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方法论学科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是通用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使用大量观察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对事物总体的综合认识;统计学结合现象的“质”研究现象的“量”特点:数量性(统计研究过程是从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总体性(统计所研究的是由同类事物构成的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具体性、社会性2、统计学的分类理论统计学:研究的内容是统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研究的内容是运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统计问题,国民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人口统计学3、统计研究方法(1)方法论——大数定律(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它可以使影响个体的偶然因素相互抵消,显示出现象的一般特征。其数理依据是反映随机现象基本规律的大数定律。诸如,各种基本的、必要的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统计描述法:指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调查了解,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从而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借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总量规模、结构比例、速度快慢等实际状况。统计描述的内容包括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的方法。统计推断是逻辑归纳法在统计推理的应用,所以称为归纳推理的方法。统计推断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3)统计活动过程统计设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类分组的设计、统计表的设计、统计资料搜集方法的设计、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阶段的协调与联系、统计力量的组织与安排,统计调查:就是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阶段。统计整理:对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资料,按照一定标志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统计分析:对经整理后的各项综合指标进行分析计算,揭示被研究现象的比例关系和发展过程,阐明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性,通过分析研究作出科学的结论。4: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具有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相对性等特点。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每一个单位。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体是统计认识的对象。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统计总体的种类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大总体和小总体,可加总体和不可加总体6、标志:指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标志的具体表现称为标志值品质标志:是表明事物“质”的特性的标志。如性别、民族数量标志:是表明事物“量”的特性的标志。如身高。其中,可变的数量标志又被叫作变量。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7、总体单位标志:不变标志(标志表现无差别),决定总体的同质性变异标志(标志表现有差别),决定总体的差异性,包括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8、变量的种类:确定性变量(由确定性因素:明确的、可解释的、人为的或者受人控制的因素影响所形成,使变量按一定方向变动)、随机变量(由随机因素:不确定的、偶然的、非人为控制的、不可解释的因素所形成的变量);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连续变量(可取小数)9、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构成要素: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计算方法、(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性质:数量性(统计指标是数量范畴,“没有没有数量的指标”)、具体性(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即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综合性(对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说明,是由个体数量综合而来的。)10、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一些数量标志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2)标志的具体表现,有的用数值有的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11:、统计指标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内容特征分类:总量指标(单一计量单位,绝对数,数量指标,按计量单位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指标)相对指标(无计量单位,相对数,质量指标)平均指标(双重计量单位,质量指标)(2)按时间特征分类:时期指标(一段时期累计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时点指标(瞬间的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12、统计指标体系: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如、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产量×价格=产值;存在某种共同性:产销比率、盈利水平、劳动效率、偿债能力指标体系的作用:全面、综合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分析。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13、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14、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准确性要求和及时性要求是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及时性在准确性要求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而准确性也不能损害及时性的要求15、统计调查的设计(即统计调查方案)(1)确定调查的目的——即为什么调查(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即向谁做调查。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作为调查单位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表现的直接承担者。(3)拟订调查提纲和制定调查表——即用什么方法调查。拟订调查项目时要注意几个原则:-调查项目要少而精;-调查项目含义要明确;-尽可能做到各个调查项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调查表分为:一览表(把许多调查单位和相应的项目按次序登记在一张表格里。这便于汇总,但缺点是分不开,故调查深度不够;)单一表(将一个调查单位的项目登记在一份表或一种卡片上。这便于容纳较多的项目,且便于整理、分类,缺点是繁琐。)(4)确定调查时间——即在什么时间调查。要区别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的不同:-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时点或时期);-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16、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网上调查法。另外,还有电话调查、座谈会、个别深度访谈等方法。17、统计调查的组织(即调查的种类)——按调查的范围分,统计调查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分,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经常调查和一时调查;按组织形式分,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18、统计报表分为:基本统计报表,专门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统计报表分为:定期报表(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专门调查:分为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普查为全面调查,后三者为非全面调查。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现象的总量。例:每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重点调查:对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指的是这些单位数占总体的很少部分,而研究的标志总量占绝大部分(或绝大比重)。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典型调查:先对总体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例,选取部分企业进行调查,以了解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的成果及问题。19、统计分组概念: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单位分开,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用:类型分组——揭露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反映各类型的特点。结构分组——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分组——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20、分组标志的种类(1)按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分组——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简单分组,如人口按性别分组;-复杂分组,亦称分类,如人口按职业分组。数量标志分组——反映事物数量差异。-单项式数量分组——运用于变量变动幅度小、项目少的分组。-组距式分组——运用于变量变动幅度大、项目多的分组。(2)按总体所选择标志的个数分:简单分组——按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分组对社会经济现象需要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需要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标志对现象进行多种分组,这些分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叫做分组体系。21、分配数列概念: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分组以后,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统计数列,称分配数列,又可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种类:以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为——品质数列、变量数列变量数列:(1)单项变量数列(单项数列)——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编制数列,适用于不连续变量或变量能以整数表示,其变动范围不大时。组距变量数列(组距数列)——按组距分组编制数列。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可用小数表示,其变动范围较大时。(2)连续变量数列——可有小数,采取组距式。非连续变量数列——整数,采取单项式或组距式(例:一个地区的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22、组距数列的编制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分为上限和下限。组距:某一组的上限和下限的距离,分等距和异距。组距=上限-下限,等距数列组距=全距R/组数全距:分组数列中最大值的上限与最小值的下限之差。组中值:组的上限和下限的中间值。因数列两端组限形式不同分:开口式组距—最低组与最高组不封口;闭口式组距。编制步骤:确定组距和组数;确定组限和组中值。23、关于组限问题对连续变量,组数也要连续。在登记次数时,习惯上遵守:上组限不在内——适用于越大越好的变量,如产值;下组限不在内——适用于越小越好的变量,如成本。对不连续变量,组与组间是间断的。关于组中值问题:闭口式分组的组中值求法:开口式分组的组中值求法:24、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22下限上限下限或组的下限组的上限组中值邻组组距下限值缺上限的开口组的组中邻组组距上限值缺下限的开口组的组中2121表示法——即用统计表来表示次数分布。以下累计次数(上限)——即较小制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小于该组上限(变量)值的次数共有多少;以上累计次数(下限)——即较大制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变量)值的次数共有多少。图示法:用统计图来表示次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在直方图的基础上连接各条形顶边的中点成折线图)、曲线图(组数趋向于无限多时折线图的极限描绘,是一种理论曲线)25、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一般次数分布呈正态分布曲线,或称正态曲线:对称型;很多是偏态分布曲线,或称偏态曲线:右偏型(上偏型)、左偏型(下偏型);还有其他形态:U型分配曲线、J型分配曲线、双峰曲线26、统计表的结构和内容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说明总体或总体的分组)和宾词(用哪些指标数值来说明总体或总体的分组)两部分构成。27、统计表的特点——开口式;上下有基线;编号:主词一般按A、B、C…,宾词按1、2、3…;有计量单位;表中不允许有空格:若不需要此资料则用“-”;暂缺某资料则用“……”28、统计表的分类简单表:总体未分组分组表: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复合表:总体按二个或二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29、统计表的编制原则.总标题须简明扼要表达出全表的内容;.各标题要确切反映表的内容,且表格安排合理;.指标数值要位数对齐,合计或总计一般放在表的尾部;.对指标内容作必要说明时,可加注在表的下方;.表的上下边线(基线)用粗实线或双线,表的两边是开口式;.纵栏较多时编栏号,指标数值栏要注明计量单位和资料表示的时间。总原则:合理、科学、实用、简练、美观。第三章综合指标30
本文标题:统计学原理第五版李洁明著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98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