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检查验收工作总结1
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检查验收工作总结去年,我们继续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工作作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效果比较突出。一、各级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制定了《2006年全市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和“双基”建设先进矿井检查验收的通知》,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检查领导小组。通知就活动开展、组织验收、检查内容及相关要求提出了意见。各县(市、区)煤炭主管部门、各煤矿接到通知后,高度重视,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首的活动领导小组,并通过会议、宣传栏等形式深入宣传发动,各煤矿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标准,立即开展了自查整改活动,并由县(市、区)煤炭主管部门全面组织检查验收。此次活动开展过程中,检查小组坚持在各县(市、区)煤炭主管部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开展督促指导、隐患排查,以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效果比较明显。一是各级高度重视。各级煤炭监管部门把“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列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各煤矿企业强化管理,坚持动态达标。“抓基层”,突出了区队、班组建设,2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和“三大”规程学习,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增强基层安全生产意识。“抓基础”,不断加大安全投入,用于矿井“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支护、机电运输方面的资金达9000多万元。通过一年来的常抓不懈,取得了突出效果。一是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王家寨煤矿、保安煤矿、伏山煤矿、南宁煤矿一号井、南宁煤矿二号井、余粮煤矿、名公煤矿、九龙山煤矿、双高煤矿、光明煤矿、楼德煤矿11处矿井对主扇风机进行了更新或改造,提高了矿井风量供给,矿井通风能力进一步提高。矿井都健全完善了通风防尘系统,洒水灭尘、湿式凿岩、净化风流等各种综合防尘措施在煤矿全面得到应用,煤层浅孔注水在新泰市所有煤矿采掘工作面得到推广应用,其余县(市)煤矿也都进行了大力推广,从而降低了煤尘产生、提高了作业环境空气质量,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煤尘爆炸的条件。矿井局部通风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所有煤矿都做到了采、掘单独供电,高效、节能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已得到广泛应用,石屯煤矿还积极使用双风机、双电源,保证了掘进地点的供风质量和安全保障程度。瓦斯监测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得到全面推广使用,提高了矿井预防灾害的监测监控水平,新泰市还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瓦斯智能巡检系统,有效杜绝了瓦斯检查员的空班漏检问题。二是矿井防治水工作。各矿井都根据实际编制了3综合防治水方案,加强了水情水害观测,配齐了探放水设备,井下施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受水威胁的煤层开采前都经专家进行了安全评价并编制开采方案。各矿井根据各自实际,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如碗窑头、光明煤矿采取了地面帷幕注浆治理第四层灰岩水;小协煤矿请中国矿业大学对西翼古空区进行了电法探测,探明了古空区范围,并在施工中做到边探边掘;朝阳煤矿和相邻的原蒙阴县曹庄煤矿进行了资源整合,编制了安全专篇和开采设计,对水害进行综合治理,消除了邻矿老空水对矿井的威胁;肥城市五里垢煤矿坚持对十层煤底板进行注浆加固,防止了底板出水。三是积极推行支护改革。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的工作面数量达到了70以上。新泰市、肥城市的所有煤矿采煤工作面取消了木支柱,巷道使用了锚喷、锚网支护,实现了无坑木矿井,有效地预防了顶板事故的发生。二、各煤矿安全生产装备的提高各煤矿在安全生产上投入大量资金,查隐患、促整改,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双基”建设标准和国务院446号令所列的15项重大隐患认真组织落实,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一)采掘方面1、对软底采煤工作面支柱全部穿铁鞋支设,保证了支4柱的支护强度。2、采掘工作面消灭了木支护,使用了有效的特殊支护。大部分采煤工作面使用了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掘进工作面全部使用了光爆锚喷、锚网或钢棚支护。3、各煤矿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一级品率达到了90%以上,消灭了不合格品。4、各煤矿采掘接续趋于合理,与往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二)机电运输方面1、大部分煤矿加强了对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正逐步淘汰老、旧、杂设备,使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如名公煤矿投资190余万元,完成了-700m水平的排水供电系统,安装了8台KBZ-400型低压真空馈电开关、8台BGP9L-6AK型真空配电装置、2台干式变压器等设备。2、各煤矿不同程度的对提升系统进行改造了。如小港煤矿立井罐笼提升改造为箕斗提升,名公煤矿延长了吊挂式人行车、安装了行人助力车,伏山煤矿绞车房更换了2m变频调速绞车等。3、大部分煤矿提升运输巷道轨道使用了标准道岔。(三)“一通三防”方面1、全市各煤矿逐步完善了安全监控系统,掘进工作面安设了放炮自动喷雾装置;新泰市各煤矿均安装了瓦斯智能5巡检系统,大部分煤矿的主要进、回风巷安装了远红外自动喷雾装置。2、部分矿井更换改造了永久防尘管路、永久风门、抽风机等。如南宁煤矿、光明煤矿、名公煤矿等矿都对抽风机进行了更新或改造。3、各煤矿购买了煤层注水器,加强采煤工作面的煤层注水工作。(四)地测防治水方面1、各煤矿成立了地测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机构,设定了专业人员,制定完善了防治水管理制度和措施,按照防治水设计进行施工。2、各煤矿都逐步完善了矿井排水系统,并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不探不掘”的探放水原则。3、加大防治水工作的安全投入。如光明煤矿投入大量资金对四灰进行了堵水注浆。(五)“双基”建设方面各煤矿在双基建设工作中不断上台阶,均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双基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了区队建设,提高了全员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上了一个新的水平。通过这次检查验收,各煤矿将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活动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总抓手,都做6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安全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通过此次检查验收,检查组也发现各矿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影响安全生产问题。通过检查验收,共查出问题698条,建议59条,其中各矿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采掘方面1、部分煤矿对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及超前支护的顶板管理认识不到位,支护强度、支护形式等与规程、措施有出入。采用悬移支架放顶煤的采煤工作面现场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支柱测压合格率较低。2、大部分煤矿的支柱测压表、采煤工作面班评估表内容不完善,填写不规范。3、部分煤矿掘进工作面个别地点存在空顶、空帮现象,掘进迎头轨道铺设质量较差。4、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个别内容不全、不细,没有针对性,不能可靠的指导现场生产。(二)机电运输方面1、部分煤矿地面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无“五防功能锁”,井下开关保护插件未做试验,井下部分“五小”电器未上板管理。2、部分煤矿未对主扇风机的有关部件做探伤试验。3、部分煤矿尚未对国家禁止使用的淘汰设备更新完毕。74、部分煤矿无矿车清车设备,井上下存在简易道岔。5、有蓄电池电机车的大部分煤矿蓄电池电机车无容量指示器,有架线电机车的大部分煤矿井下无司控道岔及岔位指示器。6、部分煤矿井下吊挂式人行车安全间隙不符合有关规定。(三)“一通三防”方面1、部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功能不完善,监控人员素质不高。2、部分煤矿通风设施质量较差,净化水幕使用不正常,井下隔爆设施安设质量、数量达不到有关要求。3、部分煤矿瓦斯巡检制度执行不严格,检查间隔时间超过有关规定。4、部分煤矿井下爆破管理不到位,火工领退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四)地测防治水方面部分煤矿地质“三书”、探放水设计、地测防治水相关台帐内容不全、不规范,巷道开工、复工、停工通知单不全或内容不完善。(五)双基建设方面1、部分煤矿相关的文件、制度、记录不完善、不规范,个别活动未组织或开展不及时。82、部分煤矿没有装备计算机辅助安全管理系统。附件1:抽查的16处煤矿存在的主要问题附件2: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检查验收情况表抽查的16处煤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泰安市1、阳光矿业集团①291112采煤工作面个别铰接顶梁圆销不到位,个别支柱切度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291109溜子道掘进工作面个别锚杆预紧力达不到作业规程要求。②井下部分“五小”电器未上板管理,地面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无“五防功能锁”,绞车减速机轴未做探伤试验。③井下机车运输轨道低于22kg/m且未安设司控道岔及岔位指示器,机车拐弯处未设预报警信号;主提升下山变坡点大于一列车长度处挡车栏未与绞车实现联动。④与九采区煤仓连通的巷道无隔爆棚,九采区煤仓放煤口无喷雾。⑤调度室未配备传真机,监测监控系统没有实现对各系统的实时动态监控。2、红旗煤矿①6401采煤工作面乳化液泵站无乳化液自动配比器;-210水平轨道下山局部地段巷道高度不足1.8m,个别木棚9失修;71104上车场巷道高度不足1.6m,部分支架变形。②-62水平泵房无密闭门,无引水装置,配水闸门不全;地面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无“五防功能锁”,个别机械闭锁不起作用;提风机主轴、叶轮、天轮轴未做探伤试验。③矿井无清车设备,机车运输的轨道未安设司控道岔及岔位指示器,主提升井口有一组挡车器不起作用。④6层上山下部无防尘管路,KJ78A型监控系统无馈电传感器,KJ78A主机无备用电源。⑤调度室无灾害预防应急预案。二、新泰市1、汶河煤矿①4415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四对八梁未成对使用,-380北采区四层上山掘进工作面个别锚杆外露长度超出作业规程规定。②矿井仍在使用DN10型馈电装置(属国家禁止使用的淘汰设备),-300水平、-450水平泵房启动柜、配电柜为非矿用产品。③井下存在简易道岔,机车运行的轨道未安设司控道岔及岔位指示器,一、二、三级吊挂人行车局部地段安全距离不足,-300下山底部车场挡车装置不全。④爆破材料领退制度不完善,“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执行不严格,采煤工作面未安设温度传感器,-360四层平巷瓦10斯传感器显示数据误差较大(应增设分站)。⑤矿井灾害预防应急预案内容不完善(缺演习部分);调度室电话无强插功能,无自动报警功能,无录音设备,调度数据未形成局域网,矿井安全监测监控测点不完善。2、羊泉煤矿①3202采煤工作面出口支护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进风巷、回风巷存在断梁折柱现象。②井下绞车房润滑油泵部分未加设防护栏;井下绞车房2.5m绞车一处闸瓦磨损,开关不起作用,滚筒下有油污。③矿井无矿车清车设备,井下存在简易道岔,井下吊挂人行车局部地段安全距离不足,个别小绞车滑头插接不符合有关要求。④副暗斜井回风巷下段巷道变形(长度约100m)风速过有关规定,4201回风巷、4201探煤巷两掘进工作面配风量不足,矿井多个地点瓦斯检查的时间间隔超过5小时,4201回风巷爆破材料领退记录无监督人员签字,监测监控系统不能显示历史曲线且无存储功能。⑤调度室无每月隐患排查记录,调度数据未形成局域网,调度室电话无强插功能。3、双高煤矿①6230采煤工作面支柱无防倒措施;-118二层轨道下山人行道与出矸道无分开设施,无行人扶手、台阶,无安全11信号。②矿井仍在使用DN10型馈电装置(属国家禁止使用的淘汰设备),中央泵房高压泵启动柜保护不全(无接地保护装置),矿未提供单项接地电容、电流检测报告。③井下存在简易道岔,矿井无矿车清车设备、矿车整形设备、矿车复轨装置。④瓦斯传感器调校不全(近期矿只对总回风巷探头进行了调校);井下密闭设施质量差,未设观测孔。⑤矿无灾害预防应急预案;调度室电话无强插功能,无录、扩、放音设备;矿未装备计算机辅助安全管理系统。4、河东煤矿①-198水平十五层平巷局部地段巷道成型差,局扇未安设专人管理。②主下山1.2m绞车过流继电器整定值过大,+120水平主井底摇台与信号无闭锁。③矿井无矿车清车设备,+75主下山地滚不全,超速吊梁安设数量不足。④备用主扇风机与工作主扇风机能力差别较大(建议及时更新改造备用主扇风机);矿井个别地点瓦斯检查的时间间隔超过5小时;井下部分密闭无有害气体检查牌板,无栅栏及警示标志
本文标题: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检查验收工作总结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7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