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掌握内容经济史学习主要方面:经济领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近现代:资经济、社经济经济政策:古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近现代: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社:苏:战共—新经济—斯模式—社会主义改革中:恢复—三大改造—三面红旗—改革开放—社市场经济掌握层次经济发展原因经济发展表现经济发展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者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前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商品与市场,商业的进步,反过来也会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原因一般有哪些?1、劳动力增长(人口增长)2、生产工具的改进3、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耕作技术、农业书籍等)4、劳动对象扩大(土地开垦)7、政局的稳定6、赋税制度的改革5、土地政策的调整8、统治者的重视9、经济文化交流生产力因素生产关系因素其他因素10、自然环境的优越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社会:①刀耕火种②“石器锄耕”(耜耕)▲耒、耜出现。两者都是松土工具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较贵,很少使用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并在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①铁农具:▲②牛耕技术(农业动力史上的一次革命):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二、小农经济的成长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2.形成:①时间:春秋战国②条件:A.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提高——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4.地位: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主要形态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一、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历史悠久,夏朝便出现了民间手工业,春秋战国以后出现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1.冶金业:①冶铜:▲原始社会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②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前领先世界2.制瓷业:①发展情况:商代:原始瓷器,制瓷业产生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的青花瓷明朝:出现彩瓷清代:出现珐琅彩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2.制瓷业:②影响:▲远销海外,深受喜爱唐代起,瓷器外销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享誉世界,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受中国制瓷工艺影响广泛,欧洲国家17世纪开始生产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3.丝织业:四五千年前:出现丝织品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商代:出现织机西周:斜纹提花织物汉代:外销激增,丝绸之路,丝国明清:丝织业的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起步早,历史悠久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一、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1.先秦时期:①商周: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②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秦汉时期:发展①原因:国家统一;秦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驰道等措施;丝绸之路②表现:出现商业中心;市坊制出现3.隋唐时期:商业繁荣①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大运河开通,促进交流范围扩大②表现:商业城市;市坊制发展;柜坊和飞钱;对外贸易发达;出现农村集市(草市)4.宋元时期:商业环境宽松,空前繁荣▲打破市坊界限,取消时间限制;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出现繁荣的商业大都市;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一、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5.明清时期: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形成——徽商和晋商。▲徽商与晋商成功原因:①有经商传统,经营有方②讲团结,互帮互助,人数最多③诚信经营④勤劳节俭,不奢华一、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1、宋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设置“市”▲市(商业区)、坊(住宅区)严格分开(有严格的空间限制)▲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按时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2、宋朝: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二、“市”的形成与发展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扬州、益州(成都)成为南方的商业大都会。三、主要的商业城市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西汉: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原因:丝绸之路开辟)唐朝:在外贸港口广州设立市舶使两宋:同几十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朝: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表现在外贸开口少(广州十三行)、贸易量极少(仅占市场商品总量3%左右)▲官府控制下的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3、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发展4、类似银行的柜坊和类似汇票的飞钱以及纸币很早就出现5、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并鼓励进行对外交往和贸易,但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6、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重农抑商)五、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井田制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2.奴隶社会:井田制瓦解: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开垦,出现许多私田;②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③各诸侯国相继税制改革,促使土地从国有向私有转变一、土地制度的演变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⑴确立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各国的变法运动a.鲁国“初税亩”改革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b.秦国商鞅变法为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⑵类型:①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它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造成社会两极分化)②自耕农(农民)土地所有制③国家土地所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原因:①农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②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③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④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征派赋役和地租——直接巩固封建统治——根本4.首倡:商鞅5.沿用:历朝基本国策▲历代重农抑商表现:皇帝谕令、专卖制度、不断征税压制民营工商业、歧视、限制商人二、重农抑商政策6.评价:▲积极:①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繁荣②巩固新兴地主政权,利于封建制度确立(初期)▲消极:①强化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使封建社会缓慢发展和长期存在②阻碍工商业发展,妨碍国内市场扩大③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明清),不利社会进步二、重农抑商政策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明初为防范倭寇和敌对势力勾结②清初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③担心西方势力影响,危及封建统治④统治者“天朝大国”思想支配,盲目自大▲“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⑤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根本)2.表现:①明朝的海禁▲禁止民间与外国贸易,允许官方外贸②清朝的闭关锁国▲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十三行特许外贸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3.影响:消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及时学习先进科技,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对西方殖民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消极防御)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本文标题: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09166 .html